9CaKrnJGCpf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摄影师拍150座政府大楼:尺度太大 基本都不合理/e3pmh19vt/e3prv5gfn<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0113/20150113022053768.jpg?imageView2/2/w/1260"/></i></p><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0113/20150113022054630.jpg?imageView2/2/w/1260"/></i></p><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0113/20150113022100681.jpg?imageView2/2/w/1260"/></i></p><p>12月16日,深圳摄影师沈晓鸣因其拍摄的政府大楼作品,被邀录制中纪委宣传部和央视共同打造的黄金时段反腐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而一举成名。</p><p>他以“肖像照”的方式,用了5年时间,给全国150个省市级和区县级政府大楼拍照,全景图最终以2米的形式展现。</p><p>沈晓鸣告诉重庆青年报记者,在拍摄的过程中,感觉到政府大楼尺度基本超标,多是很强硬而突兀的存在。</p><p><em data-scene="strong">反腐不是拍摄本意</em></p><p><em data-scene="strong">重庆青年报:</em></p><p>您拍摄的这些政府大楼作品让您走进央视反腐专题片,这是您所预想或者希望的吗?</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原来完全没有想到,甚至在录制后也以为就是一个小节目。不过,这对于摄影师来说,所带来的影响力扩散是我希望看到的。但是,这些作品成为一个反腐题材就不受我的控制了。</p><p>这跟我的初衷没有太大的偏离,也可以用吧。从2009年双年展拍摄开始,您把关注的角度放在了全国政府大楼上,这是什么样的初衷?</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我一直喜欢拍城市的题材,特别是关于城市化。早期是选择城中村,后来觉得政府大楼是更重要的体现,因为地方政府需要做一些土地经济。</p><p>我开始拍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网友在晒当地的政府大楼照片,主要是以反腐原因展开。起先,我也有这种因素在里面,加上展览的需求,这个事情就这么去做了。</p><p>以您拍摄之后的观察经历来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经济?</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很多地方政府以建设政府大楼来提升地价。另外,例如建大学城、高新区和产业园等,基层政府在政府大楼的建设上也能拿到大量的土地。</p><p><em data-scene="strong">重庆青年报</em></p><p>您说从拍摄中观察到了当代中国的基层生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展现?您更希望看到您作品的人们能有政治解读还是艺术评价?</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在中国,城建关系到官员的个人升迁,很多二把手都是从规划部调来的。政府大楼的建设更是一个显性因素。</p><p>我不会去预设观众的反应。可能大部分人都会从反腐的角度来看,但是我更想听到的是摄影评论人的反馈和评价。另有一部分建筑圈的朋友,会从建筑角度审美,挺喜欢这些作品。</p><p><em data-scene="strong">济南政府大楼航拍很震撼</em></p><p>每到新的地方是怎么选择要拍摄的政府大楼的?是有特殊的考虑还是只是随机拍摄?</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一般先从网上了解,有时也没查就直接去了,发现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就不拍了。虽然去过150个县市,但大多是走马观花,拍完就走。</p><p>选择的主要是豪华的有特色的建筑。我从深圳开始,特意沿着广东、福建到河南这一路,交通工具主要是大巴。之后还有像上海、北京,以及偏远的甘肃等地方,是利用出差的时间去的。了目的地则租一辆车,把所有地级市都跑一遍。就是用这三种方法,一共拍了100多张照片。</p><p>在拍摄的这么多大楼中,最打破您认知平衡的是哪个?</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拍了这么久也不会有惊奇了,但是有时候会有些遗憾,比如在拍济南政府大楼的时候,就很希望有个航拍的角度。它是个四面体,如果从空中的角度拍是会非常震撼的。</p><p><em data-scene="strong">重庆青年报</em></p><p>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政府大楼区别大吗?</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沿海的建筑风格要丰富一些,设计力量会更强大一些,设计师的视野相对更开阔。</p><p>国家贫困县的政府大楼有没有特别寒酸或者奢华的?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二三线的城市都比较寒酸,比如安徽、贵州那边,要说具体的哪个不好回答。奢华程度都和地区经济基本相对应。</p><p><em data-scene="strong">重庆青年报</em></p><p>而相比之下,少数民族的政府大楼是否更有特色?</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我在藏族自治县拍的大楼,墙头的花纹都有很明显的藏族特色。还有黔东南也有一些民族装饰的花纹,但都只是装饰上,主体工程的建筑都还是统一的现代风格。</p><p>在您看来,像晋江政府大楼这样的现代主义设计感对于政府大楼而言,是一种增色,还是张扬出了其他意味?</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晋江那个比较特殊,我是从侧面拍的,正面有条高速城市主干道,还有树的遮挡,拍不到。大部分的政府大楼都是中轴对称,建筑语言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像晋江这种也是多了一种类型,算是一种突破吧。</p><p><em data-scene="strong">有些地方拿相机会被阻止</em></p><p>为什么只选择政府大楼的正面照?</p><p>让政府大楼呈现出肖像照的意味,这有着什么用意?</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肖像照能从最大程度上呈现政府大楼的面貌和细节。有人也会说要拍很多面才能完全表现,但是这个对我来说太复杂了,摄影有时候也是在做减法,我毕竟不是在拍建筑图册。</p><p><em data-scene="strong">重庆青年报</em></p><p>您对这些政府大楼的拍摄都有50米距离的特别要求吗?</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也没有具体的一个50米要求,只要把它拍全了就可以,也不需要走得太近。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有广场是最好的,没有广场就得跑到对面的楼上去拍。有个别政府大楼的拍摄是需要进他们的围墙,只能经过保安室,我知道这种是不可能的,基本上就是放弃。</p><p><em data-scene="strong">重庆青年报</em></p><p>在出入遇阻的情况下,您通常是怎么进入拍摄场地的?</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没有遇到阻碍。一般拍政府大楼都不需要进去,我在外面拍,他们不知道我在干吗。有几次是跑到居民楼楼顶去拍。拍摄久了,我能明确感觉到哪里能拍哪里不能拍,只要知道不能拍的,我就根本不会去试。</p><p><em data-scene="strong">重庆青年报</em></p><p>有多少次您特别想拍但是没能如愿的?</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之前,在惠州市政府,我很想拍,但是我知道只要进去拿出相机就会被阻止。而在山东邹城市,也是要进大门去拍,当时正好在门口围了一帮人,我就混在人群里拍了几张,这是一一个进入围墙拍的。</p><p>您唯一进去过的是深圳的政府大楼,对此也最为了解,怎么评价?</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从建筑单体上来说,这是很失败的建筑,功能性不大,只是为了形式的好看,但其规划上的开放性是其他城市没法比的。</p><p>它采用了前后公用空间贯通,政府办公只是一部分地方,公民可以从其间通过,走到莲花山公园,里面也有一些开放性的展览馆。</p><p><em data-scene="strong">多是强硬而突兀的存在</em></p><p>您所拍摄的政府大楼和当地经济水平不成正比时,您是否对此进行了一定的了解?您是怎么看待这种反差的?</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会跟当地人了解一下,但没有跟政府的人员交流,当时为了赶时间,主要就是拍照。</p><p>我觉得,基本没有一个是合理的,尺度都太大,是不需要的,基本都超标了。</p><p><em data-scene="strong">重庆青年报</em></p><p>在您拍摄的政府大楼里,是否有区县政府大楼的豪华程度超过市级政府大楼的?</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在同一个地区内还是没有的。但比如广东顺德区、番禺区的一个区政府肯定是跟内地一些市级政府的豪华程度差不多,这个还是和区域经济实力成正比的。</p><p>您觉得在拍摄的政府大楼中,与当地经济实力最不相衬的是哪个?</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阜阳那个白宫吧。主要是建筑形式很不相衬。从经济上来看,其投入在网上的数据是3000万元,但是我个人觉得这是个小的数目,因为造价上亿的还是有。突兀的地方主要是,和周围的城乡结合部很不相衬。</p><p>您觉得政府大楼让您感到自身渺小,这种感觉对于解读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否合适?</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人都会在巨大的建筑面前感觉渺小。但是,现在的政府大楼多是一个很强硬而突兀的存在,楼梯很高,广场很大但是没有什么人,甚至还有人工挖出来的护城河,比如山东彰化市政府大楼门口就有一条。</p><p><em data-scene="strong">重庆青年报</em></p><p>您觉得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大楼的开放度如何?</p><p><em data-scene="strong">沈晓鸣</em></p><p>全国大多数政府大楼都是封闭性的。在国外,市民可以随意出入,办区和办公区隔离,就不用每个进去的人都登记身份证,这更可能是建筑上的问题。</p><p>(重庆青年报)</p></section></article>1421086876000责编:千帆<a href="http://news.sohu.com/20150113/n407743655.shtml" >重庆青年报</a>1421086876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