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KKcp44oom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78名嫌疑人被抓!从话术本到假合同,这起助农诈骗案藏着这些猫腻/e3pmh19vt/e3prv5gfn“使用心理暗示,讲清楚服务内容”“提供能够提高销量的渠道,价格能上涨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了解客户能否在当地进行大量收购”……在李某(化名)的笔记本上,记着几十条这样的话术,这些文字的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个助农的骗局,李某自己也成为了骗局中的一分子。11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春熙路派出所了解到,自成都市公安局启动以“听民意、护民生”为主题的“亮剑”专项行动以来,锦江公安重点围绕涉民生领域多发性、突出性违法犯罪开展深度研判工作,成功打掉两处藏匿在辖区写字楼内的诈骗窝点,目前已排查出230名被害人,对7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案金额在进一步核实中。记者采访到办案民警,还原这起助农诈骗案背后的细节。精准定向推广引流“经典话术”骗取信任李某是诈骗公司的一员,在他的“话术剧本”中,记录着来自云贵川渝地区多家农业从业人员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他从网上工商注册信息中一个个找来的。“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养成性格,持之以恒,剩(胜)者为王,今天的失败都是之前的不努力!”今年9月的一天,在自我复述了一遍“经典话术”后,李某自信地拨通了电话,“老板你好,你这边家庭农场还有没有在做呢?我们这边主要是负责乡村振兴集采方面的,政府单位集采的价格比你们当地高一点。”在感觉对方对自己的“服务”感兴趣后,李某便加上对方的联系方式。沟通一番,按照“话术剧本”的指引,他于第二天邀约对方当场签约。利用信任邀约面谈谎称服务实为骗钱办案民警表示,这是诈骗分子最常用的套路,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关农业从业者的工商注册信息,利用上面提供的电话,定向对种植户、养殖户等农业项目从业者精准开展电话推广引流,并以助农推广合作销售农副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为噱头开展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部分农业从业者想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自身收入的心理,通过虚构的与外省某农业产业协会的合作为由,谎称可以将农产品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至外省的政府机关、学校等部门,骗取他们的信任。”民警告诉记者,在得到被害人的信任后,犯罪嫌疑人利用公司的统一话术吸引被害人携带样品到公司面谈,“他们谎称其有稳定供应渠道、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推广服务等,诱导被害人到公司签订《互联网运营服务合同》。”民警表示,这个时候犯罪嫌疑人就会告诉被害人,需要收取数千元至万余元不等的“推广费”“服务费”,但实际并未提供相关服务,“公司的目的就是骗取这些‘服务费’。”利用借口反复拉扯警方接警果断收网记者了解到,在交了费用后,当被害人询问公司服务的进展时,公司会以“渠道正在对接中”“系统维护升级中”“平台审核未通过”等借口反复拖延推诿。“实际则未开展任何实质性推广活动,也未提供任何有效销售渠道资源,直到最后对农户置之不理,以变更公司名称和办公地址的方式逃避被害人。”春熙路派出所副所长熊天淏告诉记者,他们于近日接到群众报案后,通过缜密侦查、周密部署,于11月18日下午对两家涉嫌诈骗的公司开展收网行动,并现场查获大量虚假合同、话术剧本、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目前已排查出230名被害人,已对7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细查中。”民警提醒:如遇诈骗要保留关键证据从查获的话术本中,记者发现了诸如第一次打电话时应该怎么说、第二次打电话的时候又该怎么说等话术。“这些都是一步步诱导被害人签合同交服务费的话术。”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中队长罗恒提醒道,近期出现以振兴乡村为名义的诈骗手段,以拓宽销路、提供平台、提高售价的噱头吸引农业从业者,但实质上是赚取服务费、推广费的诈骗方式,“请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警惕,与正规平台合作,如遇诈骗,务必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账号等关键证据,及时拨打110报警。”1764328034951责编:王怡成都日报176432803495111[]{"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
“使用心理暗示,讲清楚服务内容”“提供能够提高销量的渠道,价格能上涨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了解客户能否在当地进行大量收购”……在李某(化名)的笔记本上,记着几十条这样的话术,这些文字的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个助农的骗局,李某自己也成为了骗局中的一分子。11月28日,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春熙路派出所了解到,自成都市公安局启动以“听民意、护民生”为主题的“亮剑”专项行动以来,锦江公安重点围绕涉民生领域多发性、突出性违法犯罪开展深度研判工作,成功打掉两处藏匿在辖区写字楼内的诈骗窝点,目前已排查出230名被害人,对7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涉案金额在进一步核实中。记者采访到办案民警,还原这起助农诈骗案背后的细节。精准定向推广引流“经典话术”骗取信任李某是诈骗公司的一员,在他的“话术剧本”中,记录着来自云贵川渝地区多家农业从业人员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他从网上工商注册信息中一个个找来的。“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养成性格,持之以恒,剩(胜)者为王,今天的失败都是之前的不努力!”今年9月的一天,在自我复述了一遍“经典话术”后,李某自信地拨通了电话,“老板你好,你这边家庭农场还有没有在做呢?我们这边主要是负责乡村振兴集采方面的,政府单位集采的价格比你们当地高一点。”在感觉对方对自己的“服务”感兴趣后,李某便加上对方的联系方式。沟通一番,按照“话术剧本”的指引,他于第二天邀约对方当场签约。利用信任邀约面谈谎称服务实为骗钱办案民警表示,这是诈骗分子最常用的套路,通过在网上搜索相关农业从业者的工商注册信息,利用上面提供的电话,定向对种植户、养殖户等农业项目从业者精准开展电话推广引流,并以助农推广合作销售农副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为噱头开展诈骗,“犯罪嫌疑人利用部分农业从业者想拓宽销售渠道、增加自身收入的心理,通过虚构的与外省某农业产业协会的合作为由,谎称可以将农产品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至外省的政府机关、学校等部门,骗取他们的信任。”民警告诉记者,在得到被害人的信任后,犯罪嫌疑人利用公司的统一话术吸引被害人携带样品到公司面谈,“他们谎称其有稳定供应渠道、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推广服务等,诱导被害人到公司签订《互联网运营服务合同》。”民警表示,这个时候犯罪嫌疑人就会告诉被害人,需要收取数千元至万余元不等的“推广费”“服务费”,但实际并未提供相关服务,“公司的目的就是骗取这些‘服务费’。”利用借口反复拉扯警方接警果断收网记者了解到,在交了费用后,当被害人询问公司服务的进展时,公司会以“渠道正在对接中”“系统维护升级中”“平台审核未通过”等借口反复拖延推诿。“实际则未开展任何实质性推广活动,也未提供任何有效销售渠道资源,直到最后对农户置之不理,以变更公司名称和办公地址的方式逃避被害人。”春熙路派出所副所长熊天淏告诉记者,他们于近日接到群众报案后,通过缜密侦查、周密部署,于11月18日下午对两家涉嫌诈骗的公司开展收网行动,并现场查获大量虚假合同、话术剧本、电脑、手机等作案工具,“目前已排查出230名被害人,已对78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细查中。”民警提醒:如遇诈骗要保留关键证据从查获的话术本中,记者发现了诸如第一次打电话时应该怎么说、第二次打电话的时候又该怎么说等话术。“这些都是一步步诱导被害人签合同交服务费的话术。”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刑事侦查大队中队长罗恒提醒道,近期出现以振兴乡村为名义的诈骗手段,以拓宽销路、提供平台、提高售价的噱头吸引农业从业者,但实质上是赚取服务费、推广费的诈骗方式,“请相关工作人员提高警惕,与正规平台合作,如遇诈骗,务必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对方账号等关键证据,及时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