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BirusoIyu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心寒!上海教授借儿孙名买房后,房子要不回来!老伴、儿子儿媳纷纷闹离婚……/e3pmh19vt/e3prv5gfn自掏腰包600多万用儿子和孙女的名字买了别墅到头来却钱房两空近日上海一退休教授因“借名买房”引发纠纷让原本就暗藏矛盾的家庭彻底陷入困境退休教授的养老规划借名买房埋下隐患今年70岁的王教授,退休前是某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有着清晰的人生规划和严谨的处事风格。多年来,王教授夫妇一直和儿子、儿媳住在同一小区。2023年,王教授老两口因不堪儿子与儿媳频繁地争吵,于是决定去郊区买套房子,安心养老。因老两口当时名下共三套住房,不具备再买房的资格,于是打算用儿子的名义购买位于奉贤的期房别墅。儿子提出希望能加上小孙女的名字,这样老婆看着开心。王教授同意后,便独自完成了购房、入住的全部手续,儿子与儿媳也从未过问。产权变更起争端家庭矛盾全面爆发2025年1月老两口顺利乔迁新家本以为就此开启安稳的养老生活却未料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酝酿↓↓↓在买下期房别墅后,王教授与老伴陆续卖掉了自己名下的两套住房,二人也重新具备了购房资格。乔迁新居后,王教授向儿子提出,希望按照约定将奉贤房屋的产权变更登记至自己名下。然而,在他们办理房屋过户的时候,房产交易中心要求未成年小孙女的监护人代她签字的时候,儿媳妇不同意了。2025年4月,王教授无奈之下向奉贤区法院提起诉讼,将儿子、小孙女、儿媳一并告上法庭,要求履行此前签署的《借名买房协议》,将房屋产权变更至自己名下。一审判决:赠与“微信聊天” 成为关键证据奉贤区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教授与老伴借名买房的原因、出资情况、房屋实际居住使用等核心事实均成立。但法院同时指出,王教授与大孙女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曾提到“奉贤房屋我们住15年或20年以后再留给你爸与你妹”,据此认定王教授已将该房屋赠与儿孙。最终,法院驳回了王教授要求履行借名买房协议的诉讼请求。不服一审判决的老两口,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这场官司也让原本还算和睦的家庭陷入多方诉讼亲情彻底破裂↓↓↓老伴因此事与王教授爆发激烈争吵,甚至提出要起诉离婚;儿媳与儿子的离婚诉讼也在同步进行;更让王教授心寒的是,大孙女在法庭上直接指证奶奶“索要房产”。二审调解陷僵局老人愿让渡5%份额,儿媳拒绝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上诉后,主审法官为化解矛盾,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将涉案房屋50%的份额变更至王教授名下,另外50%登记在小孙女名下。对于这个方案,王教授与老伴明确表示不同意。他们认为,即便法院坚持认定“赠与”,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二人曾同意赠与小孙女50%的份额,更何况所谓的“赠与”根本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支撑。但为了息事宁人,也出于对晚辈的疼爱,王教授与老伴最终做出让步,同意赠与小孙女5%的房产份额,还承诺待小孙女成年后,若能知书达理、孝敬长辈,未来会留下可继承的财产。然而,这一让步方案仍未获得儿媳的同意,二审调解陷入僵局。晚年维权路漫漫老年人财产权益如何守护?对这起案件的几个关键问题法律专家做出了解答↓↓↓Q:确认“借名买房”认定的关键在借名买房的几点成立要件中,当事人之间是否签过借名买房的合同是关键。这份事后补签的借名买房协议,一方面是事后签署的,另一方面也没有征得未成年的小孙女的同意,从目前判决的角度看,法院并没有采信是借名买房。Q:夫妻共同财产处分权王教授买房的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从这一点上看,宋安成律师认为她的老伴倒是可以申请撤销,原因是在夫妻关系续存期间,一方任意处置双方财产,另一方是可以主张撤销属于自己财产的那部分。Q: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房产权益本案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购房合同上王教授的小孙女是一个十岁左右的未成年人,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限制,如果小孙女名下只有这一套房,就不能把这套房过户过走,法律上保护未成年在被处置了房产之后还应有新的居住地,即使到了交易流程也无法完成过户。如今王教授与老伴的上诉案件仍在审理中这个被房产纠纷撕裂的家庭何时才能回归平静,仍是未知数王教授与老伴的维权之路还在继续他们的遭遇也给更多家庭敲响了警钟↓↓↓亲情不应成为财产纠纷的牺牲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需要得到法律的坚实守护和家庭成员的尊重与理解消息来源|新闻坊综合案件聚焦(记者:谭悦、小编:赵祎韫)1763431731274责编:赵钰阳新闻坊176343173127411[]{"email":"zhaoyuyang@huanqiu.com","name":"赵钰阳"}
自掏腰包600多万用儿子和孙女的名字买了别墅到头来却钱房两空近日上海一退休教授因“借名买房”引发纠纷让原本就暗藏矛盾的家庭彻底陷入困境退休教授的养老规划借名买房埋下隐患今年70岁的王教授,退休前是某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有着清晰的人生规划和严谨的处事风格。多年来,王教授夫妇一直和儿子、儿媳住在同一小区。2023年,王教授老两口因不堪儿子与儿媳频繁地争吵,于是决定去郊区买套房子,安心养老。因老两口当时名下共三套住房,不具备再买房的资格,于是打算用儿子的名义购买位于奉贤的期房别墅。儿子提出希望能加上小孙女的名字,这样老婆看着开心。王教授同意后,便独自完成了购房、入住的全部手续,儿子与儿媳也从未过问。产权变更起争端家庭矛盾全面爆发2025年1月老两口顺利乔迁新家本以为就此开启安稳的养老生活却未料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酝酿↓↓↓在买下期房别墅后,王教授与老伴陆续卖掉了自己名下的两套住房,二人也重新具备了购房资格。乔迁新居后,王教授向儿子提出,希望按照约定将奉贤房屋的产权变更登记至自己名下。然而,在他们办理房屋过户的时候,房产交易中心要求未成年小孙女的监护人代她签字的时候,儿媳妇不同意了。2025年4月,王教授无奈之下向奉贤区法院提起诉讼,将儿子、小孙女、儿媳一并告上法庭,要求履行此前签署的《借名买房协议》,将房屋产权变更至自己名下。一审判决:赠与“微信聊天” 成为关键证据奉贤区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教授与老伴借名买房的原因、出资情况、房屋实际居住使用等核心事实均成立。但法院同时指出,王教授与大孙女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曾提到“奉贤房屋我们住15年或20年以后再留给你爸与你妹”,据此认定王教授已将该房屋赠与儿孙。最终,法院驳回了王教授要求履行借名买房协议的诉讼请求。不服一审判决的老两口,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这场官司也让原本还算和睦的家庭陷入多方诉讼亲情彻底破裂↓↓↓老伴因此事与王教授爆发激烈争吵,甚至提出要起诉离婚;儿媳与儿子的离婚诉讼也在同步进行;更让王教授心寒的是,大孙女在法庭上直接指证奶奶“索要房产”。二审调解陷僵局老人愿让渡5%份额,儿媳拒绝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理上诉后,主审法官为化解矛盾,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将涉案房屋50%的份额变更至王教授名下,另外50%登记在小孙女名下。对于这个方案,王教授与老伴明确表示不同意。他们认为,即便法院坚持认定“赠与”,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二人曾同意赠与小孙女50%的份额,更何况所谓的“赠与”根本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支撑。但为了息事宁人,也出于对晚辈的疼爱,王教授与老伴最终做出让步,同意赠与小孙女5%的房产份额,还承诺待小孙女成年后,若能知书达理、孝敬长辈,未来会留下可继承的财产。然而,这一让步方案仍未获得儿媳的同意,二审调解陷入僵局。晚年维权路漫漫老年人财产权益如何守护?对这起案件的几个关键问题法律专家做出了解答↓↓↓Q:确认“借名买房”认定的关键在借名买房的几点成立要件中,当事人之间是否签过借名买房的合同是关键。这份事后补签的借名买房协议,一方面是事后签署的,另一方面也没有征得未成年的小孙女的同意,从目前判决的角度看,法院并没有采信是借名买房。Q:夫妻共同财产处分权王教授买房的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从这一点上看,宋安成律师认为她的老伴倒是可以申请撤销,原因是在夫妻关系续存期间,一方任意处置双方财产,另一方是可以主张撤销属于自己财产的那部分。Q: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房产权益本案中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购房合同上王教授的小孙女是一个十岁左右的未成年人,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限制,如果小孙女名下只有这一套房,就不能把这套房过户过走,法律上保护未成年在被处置了房产之后还应有新的居住地,即使到了交易流程也无法完成过户。如今王教授与老伴的上诉案件仍在审理中这个被房产纠纷撕裂的家庭何时才能回归平静,仍是未知数王教授与老伴的维权之路还在继续他们的遭遇也给更多家庭敲响了警钟↓↓↓亲情不应成为财产纠纷的牺牲品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需要得到法律的坚实守护和家庭成员的尊重与理解消息来源|新闻坊综合案件聚焦(记者:谭悦、小编:赵祎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