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B091pMCKO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小心套路!商家包装的“快通”不是景区的“快速通道”/e3pmh19vt/e3prv5gfn在热门景区,不少游客愿意多花一些钱购买景区的“快速通道”服务,希望节省排队时间,提升游玩品质。然而,这份“花钱买省心”的期待,却正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利用。 近日,有消费者投诉,景区官方的“优速通”“尊享卡”等,被部分第三方平台和旅行社包装成所谓的“项目快通”“快速游玩”等套餐,实则暗藏消费陷阱。 这所谓的“快速游玩”套餐背后究竟藏着哪些套路? “快通”不等于“快速通道” 商家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十一假期,天津的杨女士在某平台购买了2张某商家代卖的北京环球影城套票,号称包含“单日门票+14项优速通+导览+城堡灯光秀观赏位”,共计花费5807元。 杨女士告诉记者,套票中所谓的导览服务和灯光秀观赏位名不副实,她却为这两项服务多花了1421元。“实际上导游只是把我们领到看灯光秀的地方,并不是官方的观赏位。商家通过误导、捆绑销售让人购买导览服务。” △杨女士的投诉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看到,类似消费投诉还有不少。福建的黄先生在某平台购买了2张10月5日的环球影城套票,其中包含“门票+提前入园+14项快玩+管家”,每张价格为1799元。 黄先生表示,“套票上面写的是‘14项快玩’,我就以为这‘14项快玩’与环球影城的‘14项快速通道’是一致的。但是玩完后发现它的‘14项快玩’,只是领队带你进去快速游玩,而不是‘14项快速通道’。它把‘14项快玩不等于优速通’这行字藏在购买明细的最下面折叠的部分里,如果没有点开折叠,根本看不到。” △黄先生的投诉 多位消费者表示,他们发现多个第三方平台均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这些套餐的宣传套路高度相似: 套餐名称使用“快通”“快速游览”“VIP尊享”等与官方服务高度混淆的词汇,让游客误以为是官方授权的免排队服务。 在“购买须知”细则中,具体权益的表述含混不清,不明确标注是否为官方授权服务。 游客维权遭遇多重困境 多方责任如何厘清? 遇到类似套路,消费者如何维权?这样的虚假宣传又该怎样有效治理?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宋波解释,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相对陌生,无法完全掌握景区或目的地情况,方便了不良商家针对不同项目玩模糊“范围”“程度”的手段。同时,旅游流动服务场景下监管难,旅游消费的一次性、跨地域、流动性特征,让游客维权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较高,导致不良商家产生一锤子买卖的心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等相关条款的规定,经营者负有真实、全面、明确披露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法定义务,不得通过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交易。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彭錞表示,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看,“项目快通”等“文字游戏式服务”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的侵害,旅行社负直接责任,第三方平台负连带责任。 “旅行社、第三方平台使用文字性误导的做法,构成虚假宣传或误导性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同时,项目套餐往往以预先设定的格式条款呈现,消费者仅能点击同意,权利义务极不对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关于格式条款公平原则的要求。”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此类“快通”乱象涉及主体多,责任认定复杂,因此治理难度较大。监管部门、平台、景区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发力,保障游客安心出游。专家也建议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市场监管与数字治理。 记者/管昕 1763356629076责编:樊羽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176335662907611[]{"email":"fanyuwei@huanqiu.com","name":"樊羽玮"}
在热门景区,不少游客愿意多花一些钱购买景区的“快速通道”服务,希望节省排队时间,提升游玩品质。然而,这份“花钱买省心”的期待,却正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商家利用。 近日,有消费者投诉,景区官方的“优速通”“尊享卡”等,被部分第三方平台和旅行社包装成所谓的“项目快通”“快速游玩”等套餐,实则暗藏消费陷阱。 这所谓的“快速游玩”套餐背后究竟藏着哪些套路? “快通”不等于“快速通道” 商家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 十一假期,天津的杨女士在某平台购买了2张某商家代卖的北京环球影城套票,号称包含“单日门票+14项优速通+导览+城堡灯光秀观赏位”,共计花费5807元。 杨女士告诉记者,套票中所谓的导览服务和灯光秀观赏位名不副实,她却为这两项服务多花了1421元。“实际上导游只是把我们领到看灯光秀的地方,并不是官方的观赏位。商家通过误导、捆绑销售让人购买导览服务。” △杨女士的投诉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看到,类似消费投诉还有不少。福建的黄先生在某平台购买了2张10月5日的环球影城套票,其中包含“门票+提前入园+14项快玩+管家”,每张价格为1799元。 黄先生表示,“套票上面写的是‘14项快玩’,我就以为这‘14项快玩’与环球影城的‘14项快速通道’是一致的。但是玩完后发现它的‘14项快玩’,只是领队带你进去快速游玩,而不是‘14项快速通道’。它把‘14项快玩不等于优速通’这行字藏在购买明细的最下面折叠的部分里,如果没有点开折叠,根本看不到。” △黄先生的投诉 多位消费者表示,他们发现多个第三方平台均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这些套餐的宣传套路高度相似: 套餐名称使用“快通”“快速游览”“VIP尊享”等与官方服务高度混淆的词汇,让游客误以为是官方授权的免排队服务。 在“购买须知”细则中,具体权益的表述含混不清,不明确标注是否为官方授权服务。 游客维权遭遇多重困境 多方责任如何厘清? 遇到类似套路,消费者如何维权?这样的虚假宣传又该怎样有效治理?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宋波解释,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环境相对陌生,无法完全掌握景区或目的地情况,方便了不良商家针对不同项目玩模糊“范围”“程度”的手段。同时,旅游流动服务场景下监管难,旅游消费的一次性、跨地域、流动性特征,让游客维权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较高,导致不良商家产生一锤子买卖的心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九条等相关条款的规定,经营者负有真实、全面、明确披露商品和服务信息的法定义务,不得通过虚假或引人误解的方式诱导消费者交易。 北京大学法学院长聘副教授彭錞表示,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看,“项目快通”等“文字游戏式服务”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的侵害,旅行社负直接责任,第三方平台负连带责任。 “旅行社、第三方平台使用文字性误导的做法,构成虚假宣传或误导性宣传,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自主选择权。同时,项目套餐往往以预先设定的格式条款呈现,消费者仅能点击同意,权利义务极不对等,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关于格式条款公平原则的要求。”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此类“快通”乱象涉及主体多,责任认定复杂,因此治理难度较大。监管部门、平台、景区等多方主体应协同发力,保障游客安心出游。专家也建议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市场监管与数字治理。 记者/管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