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Ae1u24YrG作者:李迅典society.huanqiu.comarticle《环球时报》专访十五运会吉祥物设计团队负责人刘平云,解析“喜洋洋”“乐融融”的爆红密码/e3pmh19vt/e3ps21dgq【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从一亮相就被市民和游客盛赞“可爱到发芽”,到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现场通过倒立斗舞、摇尾巴、花式卖萌俘获大批粉丝,这两只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寓意“三地同心”的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自发布以来,获得了热烈反响。《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专访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平云,听他解读这对“中华白海豚”爆红背后的故事。 “相关性、在地性、时代性”设计三原则 刘平云曾担任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总执行。从“冰墩墩”的全球性成功,到十五运会“喜洋洋”“乐融融”的走红,刘平云提出的“相关性、在地性、时代性”三原则构成了稳定的设计方法论。 “冰墩墩是这套方法的首次大规模成功实践,算是把理论落到了实处。”刘平云首先向《环球时报》记者详细拆解了三原则在“冰墩墩”中的应用,“相关性指的是必须紧扣核心主题,当时就是聚焦冰雪运动本身,于是我们设计让吉祥物一看就和冬奥会有强关联;在地性则是指要传递中国文化,我们选择熊猫这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让世界一眼就能感受到中国元素;时代性则体现在设计语言的创新上,‘冰丝带’的融入让传统熊猫形象有了现代科技感,契合了当下的审美趋势。” “考虑到全运会和冬奥会的场景、主题完全不同,所以三原则的落地方式也需要因地制宜,但核心逻辑是一致的。”据刘平云介绍,此次“喜洋洋”“乐融融”设计的核心挑战在于“粤港澳三地合办”,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三地共同承办,如何让吉祥物既体现各自特色,又能凝聚成统一的大湾区符号,成为设计的关键。在地性方面,团队最终选定大湾区特有的中华白海豚作为原型,“它不是某一个城市的专属,而是整个珠江口海域的共同财富,是三地共享的生态名片,这比选择五羊、醒狮等单一城市符号更具包容性”。 刘平云将其核心优势总结为“多重契合”: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有着“海上大熊猫”的美誉,其珍稀性本身就自带关注度;从地理维度看,它的主要栖息地就在珠江口岸,恰好覆盖粤港澳三地,是三地共享的生态资源,完美契合“在地性”原则;从精神内涵看,它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象征。刘平云表示,白海豚的群居特性与体育精神的团结拼搏相契合,完成了相关性的构建。 而在时代性的体现上,刘平云有着清晰的设计逻辑:“如果只是简单还原中华白海豚的真实形象,消费者和观众可能会觉得‘见过’‘不新鲜’,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吉祥物需要有记忆点,所以必须通过设计转化实现升华。”为此,团队在白海豚的基础形态上,添加了小水柱、爱心等年轻化元素,既保留了白海豚的核心辨识度,又赋予其更活泼、更具情感温度的视觉形象,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感受到新鲜感与独特魅力。果然,发布次日就有网友称其“可爱到发芽”。 刘平云还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他们曾经还尝试过用抽象的方块字“大湾区”来做吉祥物,就像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海宝”一样,这个方案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认为很有创新,但它的故事性和在地性相对较弱,需要重新构建故事,很难与老百姓产生共鸣,所以最终还是锁定了中华白海豚。 “向四维阶段迈进” 如果说1987年六运会的“阳阳”和2001年九运会的“威威”代表了当时的设计核心是“文化+艺术”的二元融合;北京冬奥会“冰墩墩”的爆红,标志着进入“文化+艺术+传播”的三元阶段;那么“喜洋洋”“乐融融”则向着“文化+艺术+商业+持续运营”的四维阶段迈进,刘平云希望这对吉祥物能为这个时代留下独特的设计印记。 刘平云说,现在的吉祥物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应该通过民众的参与,提升其价值,带来文体产业和市场的联动,形成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效应。他对比道:“之前的吉祥物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术语,它可能只需要让公众直观感受到一种艺术画面就可以了。而‘喜洋洋’‘乐融融’不仅在视觉呈现上收获了好评,还靠产品设计形成了商业链条。” 这种转变直接体现在产品开发上。“我们想要通过设计出能‘与民众沟通’的吉祥物,促使大家产生‘想把吉祥物带回家’的心理。所以这次‘喜洋洋’‘乐融融’的产品类别数量超越了之前所有全运会。” 创造欢乐温暖的情绪价值 当今“萌经济”“萌文化”盛行,“喜洋洋”“乐融融”如何精准抓住年轻人的审美?刘平云给出了关键答案:“创造情绪价值。”他进一步解释道,在设计吉祥物时,团队的最大目标就是为民众带来情绪价值,通过创造萌造型,让民众能够对吉祥物产生共情与共鸣。“喜洋洋”“乐融融”的“果冻啫喱状浪花”“多肉质感手臂”“运动状态的奔放浪花”等细节,都是为了满足年轻人对可爱、萌的审美需求,让他们能够从吉祥物身上感受到欢乐和温暖。 刘平云说道:“吉祥物的核心功能是传递亲和力,只有让民众感受到温暖与亲近,才会愿意主动关注、积极参与。这次全运会的视觉设计理念是‘童心绽放嘉年华’,‘童心’代表粤港澳三地同心、全民同心;‘绽放’象征运动员在赛场上释放激情;‘嘉年华’则是希望全运会能成为全民参与、共享欢乐的盛会。” 谈及吉祥物的名字,刘平云阐释道:“‘喜洋洋’‘乐融融’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的美好寓意。让我们在‘喜洋洋’‘乐融融’的陪伴下,共享大湾区的喜气与欢乐,凝聚三地同心的力量,共赴这场全民嘉年华。”176331949295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6333434665111[]{"email":"liyingying@huanqiu.com","name":"李莹莹"}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从一亮相就被市民和游客盛赞“可爱到发芽”,到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现场通过倒立斗舞、摇尾巴、花式卖萌俘获大批粉丝,这两只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寓意“三地同心”的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自发布以来,获得了热烈反响。《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专访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设计团队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刘平云,听他解读这对“中华白海豚”爆红背后的故事。 “相关性、在地性、时代性”设计三原则 刘平云曾担任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设计总执行。从“冰墩墩”的全球性成功,到十五运会“喜洋洋”“乐融融”的走红,刘平云提出的“相关性、在地性、时代性”三原则构成了稳定的设计方法论。 “冰墩墩是这套方法的首次大规模成功实践,算是把理论落到了实处。”刘平云首先向《环球时报》记者详细拆解了三原则在“冰墩墩”中的应用,“相关性指的是必须紧扣核心主题,当时就是聚焦冰雪运动本身,于是我们设计让吉祥物一看就和冬奥会有强关联;在地性则是指要传递中国文化,我们选择熊猫这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让世界一眼就能感受到中国元素;时代性则体现在设计语言的创新上,‘冰丝带’的融入让传统熊猫形象有了现代科技感,契合了当下的审美趋势。” “考虑到全运会和冬奥会的场景、主题完全不同,所以三原则的落地方式也需要因地制宜,但核心逻辑是一致的。”据刘平云介绍,此次“喜洋洋”“乐融融”设计的核心挑战在于“粤港澳三地合办”,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三地共同承办,如何让吉祥物既体现各自特色,又能凝聚成统一的大湾区符号,成为设计的关键。在地性方面,团队最终选定大湾区特有的中华白海豚作为原型,“它不是某一个城市的专属,而是整个珠江口海域的共同财富,是三地共享的生态名片,这比选择五羊、醒狮等单一城市符号更具包容性”。 刘平云将其核心优势总结为“多重契合”: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有着“海上大熊猫”的美誉,其珍稀性本身就自带关注度;从地理维度看,它的主要栖息地就在珠江口岸,恰好覆盖粤港澳三地,是三地共享的生态资源,完美契合“在地性”原则;从精神内涵看,它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活象征。刘平云表示,白海豚的群居特性与体育精神的团结拼搏相契合,完成了相关性的构建。 而在时代性的体现上,刘平云有着清晰的设计逻辑:“如果只是简单还原中华白海豚的真实形象,消费者和观众可能会觉得‘见过’‘不新鲜’,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吉祥物需要有记忆点,所以必须通过设计转化实现升华。”为此,团队在白海豚的基础形态上,添加了小水柱、爱心等年轻化元素,既保留了白海豚的核心辨识度,又赋予其更活泼、更具情感温度的视觉形象,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感受到新鲜感与独特魅力。果然,发布次日就有网友称其“可爱到发芽”。 刘平云还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他们曾经还尝试过用抽象的方块字“大湾区”来做吉祥物,就像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海宝”一样,这个方案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认为很有创新,但它的故事性和在地性相对较弱,需要重新构建故事,很难与老百姓产生共鸣,所以最终还是锁定了中华白海豚。 “向四维阶段迈进” 如果说1987年六运会的“阳阳”和2001年九运会的“威威”代表了当时的设计核心是“文化+艺术”的二元融合;北京冬奥会“冰墩墩”的爆红,标志着进入“文化+艺术+传播”的三元阶段;那么“喜洋洋”“乐融融”则向着“文化+艺术+商业+持续运营”的四维阶段迈进,刘平云希望这对吉祥物能为这个时代留下独特的设计印记。 刘平云说,现在的吉祥物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更应该通过民众的参与,提升其价值,带来文体产业和市场的联动,形成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正面效应。他对比道:“之前的吉祥物设计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符号的术语,它可能只需要让公众直观感受到一种艺术画面就可以了。而‘喜洋洋’‘乐融融’不仅在视觉呈现上收获了好评,还靠产品设计形成了商业链条。” 这种转变直接体现在产品开发上。“我们想要通过设计出能‘与民众沟通’的吉祥物,促使大家产生‘想把吉祥物带回家’的心理。所以这次‘喜洋洋’‘乐融融’的产品类别数量超越了之前所有全运会。” 创造欢乐温暖的情绪价值 当今“萌经济”“萌文化”盛行,“喜洋洋”“乐融融”如何精准抓住年轻人的审美?刘平云给出了关键答案:“创造情绪价值。”他进一步解释道,在设计吉祥物时,团队的最大目标就是为民众带来情绪价值,通过创造萌造型,让民众能够对吉祥物产生共情与共鸣。“喜洋洋”“乐融融”的“果冻啫喱状浪花”“多肉质感手臂”“运动状态的奔放浪花”等细节,都是为了满足年轻人对可爱、萌的审美需求,让他们能够从吉祥物身上感受到欢乐和温暖。 刘平云说道:“吉祥物的核心功能是传递亲和力,只有让民众感受到温暖与亲近,才会愿意主动关注、积极参与。这次全运会的视觉设计理念是‘童心绽放嘉年华’,‘童心’代表粤港澳三地同心、全民同心;‘绽放’象征运动员在赛场上释放激情;‘嘉年华’则是希望全运会能成为全民参与、共享欢乐的盛会。” 谈及吉祥物的名字,刘平云阐释道:“‘喜洋洋’‘乐融融’的名字本身就承载着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团圆和美的美好寓意。让我们在‘喜洋洋’‘乐融融’的陪伴下,共享大湾区的喜气与欢乐,凝聚三地同心的力量,共赴这场全民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