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rysR3CfLa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与虚拟“恋人”约会,有人已花了十几万……“COS委托”,请一定小心!/e3pmh19vt/e3prv5gfn与心爱的二次元角色看电影、拍写真、共进晚餐……最近,一种名为“COS委托”的新型情感消费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单主们付费聘请Coser(角色扮演者)扮演虚拟世界的恋人,共赴一场现实的约会。那么,这种花钱营造的浓情惬意真的浪漫吗?约虚拟“恋人”过家家有人已经花费十多万“他走进我的房间,拉开窗帘,擦去我的眼泪,对我说:‘亲爱的,你的未婚夫来了,快起来看我给你带了什么?’那种惊喜让我以为出现了幻觉。”回忆起初次“COS委托”的经历,栀栀依然满脸幸福。“00后”栀栀是最早一批“COS委托”的单主(付费委托人)之一,从2021年至今已经约了200多次,花费十多万元。 初次接触“COS委托”源于一次意外。一位好友突然去世,让她陷入悲伤之中难以自拔。有位朋友花钱请人扮成栀栀最喜爱的手游《光与夜之恋》男主角查理苏来陪伴。在与查理苏度过美好的一天之后,栀栀慢慢走出悲伤,恢复了精神。当天,好友向角色扮演者支付了700元委托费和路费。同时,角色扮演者还赠送了价值500多元的拍立得、玩偶、鲜花等礼物。特别是那身精美的“贴皮(和角色很贴合)”装扮更是充满了情绪价值,令栀栀大喜过望。去年,栀栀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视频中,记录着她与心爱角色的各种互动:一起过生日、拍写真、看烟花……栀栀分享道,就算是场白日梦,但至少快乐的感受是真实的。不只是约会“恋人”,“COS委托”还有亲情向、友情向,例如找喜欢的角色扮演自己的妈妈、朋友。托福、雅思、舞蹈等伴学类委托也十分火热。市民小白准备托福考试,曾约有留学背景的角色扮演者扮演心目中的偶像辅导功课,每天视频授课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在角色扮演者陪伴下,她不仅克服了厌学情绪,还考出理想的分数。角色扮演者良莠不齐付费委托如同开盲盒然而,并不是所有的“COS委托”经历都是完美的。栀栀告诉记者,她曾经约过一位男性角色扮演者。结果,有朋友吐槽,此人曾嘲笑过她的身材。看到截图后,栀栀便找对方对质,要回了定金。栀栀称,她之后再也没有约过男性角色扮演者。出于安全考虑,市场上大部分从业者是女性。比起男性委托老师,她们情感细腻,更能共情女性单主的需求。“我当然知道这是一门生意,但角色扮演者不能满脑子想的都是赚钱。”柠萌说,有一次坐过山车时,角色扮演者的耳环被甩丢,还导致耳朵出血。之后,其全程阴沉着脸,对丢失耳环耿耿于怀。虽然柠萌不断安慰,但角色扮演者不耐烦地打断“你不要再说了”。这个角色扮演者扮演的是《恋与深空》游戏的男主角祁煜。柠萌觉得:“祁煜绝不会对我说这样的话,不会把这种事怪罪在我身上。”尽管体验不佳,柠萌还是支付了6个小时520元的委托费,体面地结束了那次“约会”。“一般来说,由单主支付委托费、路费、当天约会的费用,角色扮演者赠送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单主“大虾”介绍道,礼物不一定要多贵重,但不能不走心。她表示,收到过很不贴心的礼物。委托体验好坏很主观有从业者甚至被骚扰95后角色扮演者山海是在线下漫展被单主“直聘”的。她笑着说:“刚接触‘COS委托’时感觉有点像过家家。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帮别人圆梦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山海每次看到约她的女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以及离别时的泪水,觉得自己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山海认为,委托体验的好坏很主观,有些人之间就是“不来电”。但是,无论如何,角色扮演者要有职业道德:不迟到、不背后说人坏话、保持礼貌专业是最基本的。更细致一点,需要深入了解角色的背景知识,精心装扮,事先研究单主的性格喜好。山海坦言,圈里乱象不少。有的角色扮演者照片与本人差距大,还有一些开价高、不敬业,影响了“COS委托”行业的声誉。“管控部分全凭良心。”柏桐是圈内小有名气的角色扮演者,她告诉记者,每次委托前需要戴美瞳、假发、化妆、穿上十几厘米的增高鞋,随时做出符合人设的反应,提供情绪价值,这些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入行两年来,柏桐也遇到不少尴尬的事情:有单主约委托的目的竟然是帮忙搬家,因为支付的价格低于搬家师傅。尽管一身装扮行动不便,但也依然帮着搬家。还有单主约委托结束后,无法从之前的情绪中抽离,会跟踪甚至骚扰角色扮演者生活。“梦幻体验”暗藏风险情绪消费需回归现实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晓东称,“COS委托”多发生在个人之间,彼此一般不会形成书面合同,交易价款支付也多为直接转账。一旦出现服务质量不满意、未按约定支付价款等纠纷,往往由于服务缺乏统一标准,难以直接诉诸法律维权。如果双方因不愉快经历而在网络上曝光对方的真实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为规避“COS委托”法律风险,建议搭建正规消费平台,由平台要求角色扮演者完成实名认证,并展示角色熟悉度简历,让消费者清晰了解其服务能力。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辰朔表示,“COS委托”固然能够满足一些玩家的线下情感需求,但在享受梦幻体验的同时,参与者也需要分清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让技术为生活增色,而非让生活被技术绑定。最近,网友小喵在体验“COS委托”后发帖称,对爱有了更深的感悟:“我是一个不会爱也不懂被爱的人,我知道‘COS委托’的这一切并不是完全真切,但在这次委托中,我第一次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具象化,是随时可以依靠的肩膀,是永远有回应的问答,是倾听与被倾听……我居然也学习到了如何去爱。”北京晚报 记者 孟紫薇,实习记者 宋雨迪1761376359592责编:赵钰阳北京晚报微信公众号176137635959211[]{"email":"zhaoyuyang@huanqiu.com","name":"赵钰阳"}
与心爱的二次元角色看电影、拍写真、共进晚餐……最近,一种名为“COS委托”的新型情感消费正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单主们付费聘请Coser(角色扮演者)扮演虚拟世界的恋人,共赴一场现实的约会。那么,这种花钱营造的浓情惬意真的浪漫吗?约虚拟“恋人”过家家有人已经花费十多万“他走进我的房间,拉开窗帘,擦去我的眼泪,对我说:‘亲爱的,你的未婚夫来了,快起来看我给你带了什么?’那种惊喜让我以为出现了幻觉。”回忆起初次“COS委托”的经历,栀栀依然满脸幸福。“00后”栀栀是最早一批“COS委托”的单主(付费委托人)之一,从2021年至今已经约了200多次,花费十多万元。 初次接触“COS委托”源于一次意外。一位好友突然去世,让她陷入悲伤之中难以自拔。有位朋友花钱请人扮成栀栀最喜爱的手游《光与夜之恋》男主角查理苏来陪伴。在与查理苏度过美好的一天之后,栀栀慢慢走出悲伤,恢复了精神。当天,好友向角色扮演者支付了700元委托费和路费。同时,角色扮演者还赠送了价值500多元的拍立得、玩偶、鲜花等礼物。特别是那身精美的“贴皮(和角色很贴合)”装扮更是充满了情绪价值,令栀栀大喜过望。去年,栀栀开始在网上分享自己的经历。视频中,记录着她与心爱角色的各种互动:一起过生日、拍写真、看烟花……栀栀分享道,就算是场白日梦,但至少快乐的感受是真实的。不只是约会“恋人”,“COS委托”还有亲情向、友情向,例如找喜欢的角色扮演自己的妈妈、朋友。托福、雅思、舞蹈等伴学类委托也十分火热。市民小白准备托福考试,曾约有留学背景的角色扮演者扮演心目中的偶像辅导功课,每天视频授课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在角色扮演者陪伴下,她不仅克服了厌学情绪,还考出理想的分数。角色扮演者良莠不齐付费委托如同开盲盒然而,并不是所有的“COS委托”经历都是完美的。栀栀告诉记者,她曾经约过一位男性角色扮演者。结果,有朋友吐槽,此人曾嘲笑过她的身材。看到截图后,栀栀便找对方对质,要回了定金。栀栀称,她之后再也没有约过男性角色扮演者。出于安全考虑,市场上大部分从业者是女性。比起男性委托老师,她们情感细腻,更能共情女性单主的需求。“我当然知道这是一门生意,但角色扮演者不能满脑子想的都是赚钱。”柠萌说,有一次坐过山车时,角色扮演者的耳环被甩丢,还导致耳朵出血。之后,其全程阴沉着脸,对丢失耳环耿耿于怀。虽然柠萌不断安慰,但角色扮演者不耐烦地打断“你不要再说了”。这个角色扮演者扮演的是《恋与深空》游戏的男主角祁煜。柠萌觉得:“祁煜绝不会对我说这样的话,不会把这种事怪罪在我身上。”尽管体验不佳,柠萌还是支付了6个小时520元的委托费,体面地结束了那次“约会”。“一般来说,由单主支付委托费、路费、当天约会的费用,角色扮演者赠送事先准备好的礼物。”单主“大虾”介绍道,礼物不一定要多贵重,但不能不走心。她表示,收到过很不贴心的礼物。委托体验好坏很主观有从业者甚至被骚扰95后角色扮演者山海是在线下漫展被单主“直聘”的。她笑着说:“刚接触‘COS委托’时感觉有点像过家家。随着了解的深入,发现帮别人圆梦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山海每次看到约她的女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以及离别时的泪水,觉得自己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山海认为,委托体验的好坏很主观,有些人之间就是“不来电”。但是,无论如何,角色扮演者要有职业道德:不迟到、不背后说人坏话、保持礼貌专业是最基本的。更细致一点,需要深入了解角色的背景知识,精心装扮,事先研究单主的性格喜好。山海坦言,圈里乱象不少。有的角色扮演者照片与本人差距大,还有一些开价高、不敬业,影响了“COS委托”行业的声誉。“管控部分全凭良心。”柏桐是圈内小有名气的角色扮演者,她告诉记者,每次委托前需要戴美瞳、假发、化妆、穿上十几厘米的增高鞋,随时做出符合人设的反应,提供情绪价值,这些是对体力和脑力的双重考验。入行两年来,柏桐也遇到不少尴尬的事情:有单主约委托的目的竟然是帮忙搬家,因为支付的价格低于搬家师傅。尽管一身装扮行动不便,但也依然帮着搬家。还有单主约委托结束后,无法从之前的情绪中抽离,会跟踪甚至骚扰角色扮演者生活。“梦幻体验”暗藏风险情绪消费需回归现实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孙晓东称,“COS委托”多发生在个人之间,彼此一般不会形成书面合同,交易价款支付也多为直接转账。一旦出现服务质量不满意、未按约定支付价款等纠纷,往往由于服务缺乏统一标准,难以直接诉诸法律维权。如果双方因不愉快经历而在网络上曝光对方的真实姓名、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为规避“COS委托”法律风险,建议搭建正规消费平台,由平台要求角色扮演者完成实名认证,并展示角色熟悉度简历,让消费者清晰了解其服务能力。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孙辰朔表示,“COS委托”固然能够满足一些玩家的线下情感需求,但在享受梦幻体验的同时,参与者也需要分清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让技术为生活增色,而非让生活被技术绑定。最近,网友小喵在体验“COS委托”后发帖称,对爱有了更深的感悟:“我是一个不会爱也不懂被爱的人,我知道‘COS委托’的这一切并不是完全真切,但在这次委托中,我第一次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具象化,是随时可以依靠的肩膀,是永远有回应的问答,是倾听与被倾听……我居然也学习到了如何去爱。”北京晚报 记者 孟紫薇,实习记者 宋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