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rl2mLo6YM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25天!15人!上海这位老爷叔的经历……家人说起数度哽咽/e3pmh19vt/e3ps21dgq如今,老人患病住院 病床陪护成为不少家庭 面临的现实难题 有的子女得放下工作亲自照料 更多的家庭则选择聘请护工 来分担压力 最近 家住宝山泗塘一村的严老伯 却在大手术之后 得到了特殊而温暖的陪护 原来,来自社区的15位银铃志愿者爱心接力,陪他走过了25天艰难的康复之路。这25个日夜,"志愿者白天陪伴、老伴傍晚接手、儿子夜间守护",在大家的爱心接力之下,严老伯一天天好起来,度过了最灰暗的日子。 严士荣 居民: 这次一共住了25天医院,我怎么撑过来的,但这25天我真的很开心,我76岁了,没这么开心过。 大病初愈 严老伯心中除了康复的喜悦 更满怀着对15位志愿者 的深深感激 一个月前,严老伯因急性肠梗阻被紧急送往仁和医院,医生立即为他进行手术,切除了病变肠管,做了临时排泄造口。这突然的变故,让严老伯一时无法接受。 严士荣 居民: 下了手术台一看,自己睡着,旁边五六只手术袋挂着,有的是小袋袋,有的是其他东西,五六只挂着。我从来没有尝过这个滋味,当时一片空白,我慌死了。 疾病突然来袭,全家措手不及。老伴身体欠佳,无力照顾;儿子忙着联系护工,在医院里日夜守护,连续两天两夜不曾合眼。 好在严老伯平时就是社区里的热心人,也是小区银龄志愿者团队中的老大哥。在一家人身心俱疲之际,志愿者团队中的15位成员主动报名,分工协作,接过了陪护的重担。 银龄志愿者 邱炳凤: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说了,我来排班,志愿者轮流陪。大家都说好好好,随便你怎么排,大家都能够克服。我们去问护士长、医生,他能吃点什么,就事先烧好弄好,第二天一起带去,大家一起分享,真的像自家人一样。 按照排班表 每天两位志愿者早晨8点准时"上岗" 一直陪护到下午4点 不仅陪伴检查,还准备早午餐、陪聊天。在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严老伯的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起来。 严老伯爱人 陈丽萍: 我是很激动的,真的。吊盐水、上厕所,他们(志愿者)也不怕脏,就跟着我老公到厕所里去。盐水吊着,还送营养餐、营养汤,特别是朱阿姨,比我老公年纪还大,烧汤烧了两三个小时,我真的很激动,就像亲人一样。 银龄志愿者 邱炳凤: 因为我们都老了,都可能会生病,不知道哪一天就生病了,子女有子女的工作,今天他有困难了,我们去帮他,哪一天我生病倒下来了,其他人也会来帮我。 医生告诉记者 肠道手术后早期活动非常关键 志愿者的陪伴 为严老伯的康复提供了重要支持 仁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黄琦: 有志愿者白天一直陪护他活动、行走,对他这个病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 仁和医院普外科护士长 毛叶萍: 志愿者来到病房,对于严老伯心理上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减轻他心理上的压力,对于他术后康复,思想负担能够很好地缓解到,起到一个心理的疏导。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邻里情谊,严老伯在身体恢复后,便报名参加了街道的重阳节活动。在居委干部上门与他排练时,他特地选择了一首《搀扶》,想用歌声表达对志愿者们的感谢。 15位银龄老人,用25天接力守护,让“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焕发出最温暖的光芒。而在张庙街道,像这样老人间互帮互助的暖心场景并非个例。面对辖区超过40%的老龄人口比例,街道在不断完善养为老服务体系的同时,也积极扶持公益组织,组建银龄志愿者团队,让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的老年人有机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小老人帮助老老人,健康老人帮助患病老人,通过彼此的暖心互助,不仅照亮了别人灰暗的日子,也为自己的晚年找到了"遇事有人管、难处有人帮"的情感依靠。小坊觉得,爱是会传递的、会循环的,这份邻里间的凡人善举,必将温暖更多的人。 记者:孙子璎、仲昱峰 1761353130493责编:张燕萍新闻坊176135466919211[]{"email":"zhangyanping@huanqiu.com","name":"张燕萍"}
如今,老人患病住院 病床陪护成为不少家庭 面临的现实难题 有的子女得放下工作亲自照料 更多的家庭则选择聘请护工 来分担压力 最近 家住宝山泗塘一村的严老伯 却在大手术之后 得到了特殊而温暖的陪护 原来,来自社区的15位银铃志愿者爱心接力,陪他走过了25天艰难的康复之路。这25个日夜,"志愿者白天陪伴、老伴傍晚接手、儿子夜间守护",在大家的爱心接力之下,严老伯一天天好起来,度过了最灰暗的日子。 严士荣 居民: 这次一共住了25天医院,我怎么撑过来的,但这25天我真的很开心,我76岁了,没这么开心过。 大病初愈 严老伯心中除了康复的喜悦 更满怀着对15位志愿者 的深深感激 一个月前,严老伯因急性肠梗阻被紧急送往仁和医院,医生立即为他进行手术,切除了病变肠管,做了临时排泄造口。这突然的变故,让严老伯一时无法接受。 严士荣 居民: 下了手术台一看,自己睡着,旁边五六只手术袋挂着,有的是小袋袋,有的是其他东西,五六只挂着。我从来没有尝过这个滋味,当时一片空白,我慌死了。 疾病突然来袭,全家措手不及。老伴身体欠佳,无力照顾;儿子忙着联系护工,在医院里日夜守护,连续两天两夜不曾合眼。 好在严老伯平时就是社区里的热心人,也是小区银龄志愿者团队中的老大哥。在一家人身心俱疲之际,志愿者团队中的15位成员主动报名,分工协作,接过了陪护的重担。 银龄志愿者 邱炳凤: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说了,我来排班,志愿者轮流陪。大家都说好好好,随便你怎么排,大家都能够克服。我们去问护士长、医生,他能吃点什么,就事先烧好弄好,第二天一起带去,大家一起分享,真的像自家人一样。 按照排班表 每天两位志愿者早晨8点准时"上岗" 一直陪护到下午4点 不仅陪伴检查,还准备早午餐、陪聊天。在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严老伯的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起来。 严老伯爱人 陈丽萍: 我是很激动的,真的。吊盐水、上厕所,他们(志愿者)也不怕脏,就跟着我老公到厕所里去。盐水吊着,还送营养餐、营养汤,特别是朱阿姨,比我老公年纪还大,烧汤烧了两三个小时,我真的很激动,就像亲人一样。 银龄志愿者 邱炳凤: 因为我们都老了,都可能会生病,不知道哪一天就生病了,子女有子女的工作,今天他有困难了,我们去帮他,哪一天我生病倒下来了,其他人也会来帮我。 医生告诉记者 肠道手术后早期活动非常关键 志愿者的陪伴 为严老伯的康复提供了重要支持 仁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 黄琦: 有志愿者白天一直陪护他活动、行走,对他这个病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 仁和医院普外科护士长 毛叶萍: 志愿者来到病房,对于严老伯心理上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减轻他心理上的压力,对于他术后康复,思想负担能够很好地缓解到,起到一个心理的疏导。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邻里情谊,严老伯在身体恢复后,便报名参加了街道的重阳节活动。在居委干部上门与他排练时,他特地选择了一首《搀扶》,想用歌声表达对志愿者们的感谢。 15位银龄老人,用25天接力守护,让“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焕发出最温暖的光芒。而在张庙街道,像这样老人间互帮互助的暖心场景并非个例。面对辖区超过40%的老龄人口比例,街道在不断完善养为老服务体系的同时,也积极扶持公益组织,组建银龄志愿者团队,让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的老年人有机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小老人帮助老老人,健康老人帮助患病老人,通过彼此的暖心互助,不仅照亮了别人灰暗的日子,也为自己的晚年找到了"遇事有人管、难处有人帮"的情感依靠。小坊觉得,爱是会传递的、会循环的,这份邻里间的凡人善举,必将温暖更多的人。 记者:孙子璎、仲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