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rMWZwG4HP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又是“它”惹的祸!深圳一医院半天抢救5例心梗,医生紧急提醒/e3pmh19vt/e3ps21dgq一场秋雨一场寒,十月的深圳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凉意,然而在这份秋爽之中,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却格外忙碌。10月21日这天,从凌晨到正午,五位突发胸痛的患者先后被送进医院,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他们中最年轻的仅47岁,在急诊科门口突然倒下;最年长的88岁,由救护车紧急送达。半天之内,五场生命的接力在这里进行。01半日五例,胸痛中心打响“心脏保卫战” 10月2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度过了异常紧张的一天。从凌晨0时39分至中午12时19分,5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连被送入医院,抢救室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这场救治接力赛的首位患者是61岁的女性,因持续胸痛近3小时前来就医,揭开了这场生命保卫战的序幕。 随后的救治时间线清晰地记录了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上午8时24分,47岁的张先生(化名)胸痛一小时后赶到医院;9时53分,49岁男性因阵发性胸闷月余、当日加重就诊;10时21分,88岁高龄女性突发呼吸困难伴胸闷4小时,由120紧急送医;中午12时19分,56岁男性因半个月来反复胸痛持续加重而就医。这五位年龄、性别各异的患者,共同指向了同一个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在这场救治战役中,47岁的张先生病情最为危重。据接诊医生回忆,张先生在女儿的搀扶下抵达医院,却在踏入急诊科的瞬间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反复发生室颤,抢救团队在一小时内连续为其进行15次电除颤,场面惊心动魄。 ▲张先生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 面对这一危急情况,医院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在完成气管插管后,医护人员立即将张先生送入导管室施行急诊手术。手术发现,他心脏的一根主要血管已完全堵塞,另一根也严重狭窄。经过紧急介入治疗,医生成功为其开通血管并植入支架,血流终于恢复通畅。经过ICU的精心监护治疗,张先生现已转危为安。02气温骤降成“导火索”,心梗防治刻不容缓 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郑振中介绍,此次半日内集中出现多例心梗患者,与气温骤降密切相关。他解释,寒冷天气会从三个方面诱发心血管事件:首先,天气变冷会让血管“抽筋”(痉挛)、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其次,低温会使血液变得更“粘稠”,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对本身血管有斑块的患者而言,寒冷刺激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堵塞血管。 郑振中进一步指出,除了气温变化这一诱因外,个人基础疾病也是重要因素。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气温波动时更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此外,过度运动和劳累、暴饮暴食、大量吸烟饮酒、情绪激动等行为,都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手术中 对于心梗发作的识别,郑振中特别提醒市民要警惕心梗的“伪装”。除了典型的胸痛和大汗外,疼痛从胸口向周围放射,且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就要高度警惕。值得注意的是,心梗有时会表现为牙痛、嗓子痛、后背疼、胃痛等不典型症状,甚至直接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这些都需要市民提高警惕。 在治疗方面,郑振中特别强调要破除对支架的误解。“对于急性心梗,及时植入支架是开通血管最有效的方法。”他呼吁市民牢记心梗救治的两个“120”:胸痛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黄金救治120分钟。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气温波动将更加频繁,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专家提醒,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市民,要做好防寒保暖,避免突然的寒冷刺激,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出现胸痛等可疑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争取最佳救治时间。 采写丨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1761311956649责编:贾凯悦深圳晚报176131195664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166eed2c2fef68cbec904b444614493.png{"email":"jiakaiyue@huanqiu.com","name":"贾凯悦"}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月的深圳终于迎来期盼已久的凉意,然而在这份秋爽之中,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却格外忙碌。10月21日这天,从凌晨到正午,五位突发胸痛的患者先后被送进医院,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他们中最年轻的仅47岁,在急诊科门口突然倒下;最年长的88岁,由救护车紧急送达。半天之内,五场生命的接力在这里进行。01半日五例,胸痛中心打响“心脏保卫战” 10月2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度过了异常紧张的一天。从凌晨0时39分至中午12时19分,5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连被送入医院,抢救室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这场救治接力赛的首位患者是61岁的女性,因持续胸痛近3小时前来就医,揭开了这场生命保卫战的序幕。 随后的救治时间线清晰地记录了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上午8时24分,47岁的张先生(化名)胸痛一小时后赶到医院;9时53分,49岁男性因阵发性胸闷月余、当日加重就诊;10时21分,88岁高龄女性突发呼吸困难伴胸闷4小时,由120紧急送医;中午12时19分,56岁男性因半个月来反复胸痛持续加重而就医。这五位年龄、性别各异的患者,共同指向了同一个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在这场救治战役中,47岁的张先生病情最为危重。据接诊医生回忆,张先生在女儿的搀扶下抵达医院,却在踏入急诊科的瞬间突然晕倒、意识丧失。医护人员立即展开抢救,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反复发生室颤,抢救团队在一小时内连续为其进行15次电除颤,场面惊心动魄。 ▲张先生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 面对这一危急情况,医院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在完成气管插管后,医护人员立即将张先生送入导管室施行急诊手术。手术发现,他心脏的一根主要血管已完全堵塞,另一根也严重狭窄。经过紧急介入治疗,医生成功为其开通血管并植入支架,血流终于恢复通畅。经过ICU的精心监护治疗,张先生现已转危为安。02气温骤降成“导火索”,心梗防治刻不容缓 据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郑振中介绍,此次半日内集中出现多例心梗患者,与气温骤降密切相关。他解释,寒冷天气会从三个方面诱发心血管事件:首先,天气变冷会让血管“抽筋”(痉挛)、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其次,低温会使血液变得更“粘稠”,容易形成血栓;此外,对本身血管有斑块的患者而言,寒冷刺激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堵塞血管。 郑振中进一步指出,除了气温变化这一诱因外,个人基础疾病也是重要因素。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在气温波动时更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此外,过度运动和劳累、暴饮暴食、大量吸烟饮酒、情绪激动等行为,都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手术中 对于心梗发作的识别,郑振中特别提醒市民要警惕心梗的“伪装”。除了典型的胸痛和大汗外,疼痛从胸口向周围放射,且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就要高度警惕。值得注意的是,心梗有时会表现为牙痛、嗓子痛、后背疼、胃痛等不典型症状,甚至直接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这些都需要市民提高警惕。 在治疗方面,郑振中特别强调要破除对支架的误解。“对于急性心梗,及时植入支架是开通血管最有效的方法。”他呼吁市民牢记心梗救治的两个“120”:胸痛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黄金救治120分钟。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气温波动将更加频繁,心血管疾病进入高发期。专家提醒,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市民,要做好防寒保暖,避免突然的寒冷刺激,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当出现胸痛等可疑症状时,务必及时就医,争取最佳救治时间。 采写丨深圳晚报记者 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