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pRvOZQohg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三名地质勘探人员进山作业失联,救援队冒零下严寒深夜搜寻四个多小时,失联人员被找到时轻微失温、体力严重透支/e3pmh19vt/e3prv5gfn据大通公安公众号消息:10月20日晚8时许,青海大通县公安局宝库派出所接到报警:三名地质勘探人员进山作业时失联。 经了解,三名地质勘探人员来自四川某集团,从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出发前往作业区,约定由司机在雪水沟口接应,没想到因地形复杂偏离路线,加上手机没有信号,导致失联。报警人称,3人在一处名为牛场雪水沟的地方失联,电话全都打不通。最终通过救援队历时四个多小时的“空中+地面”联动的救援行动,三人平安归来。 “警察同志,我们单位三名进山作业的队员在牛场雪水沟方向失联了,电话全都打不通!”10月20日20时许,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大通县公安局宝库派出所的宁静。 放下电话,所长何永彬的眉头瞬间拧紧,心里“咯噔”一下,又是牛场深山,又是地质勘探人员。他太了解那片区域了——海拔4200米,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昼夜温差极大,夜间气温会骤降至零下,时有野生动物出没,通讯信号更是时有时无。“必须尽快找到他们,晚上的深山,温度能要人命!”何永彬坚定地说道。他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前年10月几乎在同一区域救援地质勘探作业人员的情景,那次同样是与时间赛跑,最终化险为夷。经验告诉他,这次救援,分秒必争。 2023年10月9日深夜救援场景 宝库派出所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县公安局情指中心。在县公安局的统一指挥下,由支援警力、属地乡政府、森林管护站和熟悉当地地形的牛场牧民组成的救援队伍集结,一张救援大网迅速铺开。强光手电、救援绳、无人机、卫星电话、棉大衣以及应急食品和热水被迅速装车。警车与救援车辆火速驶向失联区域——雪水沟口。 此次救援还同步启用了无人机进行空中搜寻,利用其高空视角和热成像功能,提高搜寻效率。 抵达现场后,救援指挥部立即制定了“空地结合、分区搜寻”的方案。地面救援队伍顶着刺骨寒风,沿着勘探队员预设的作业路线展开徒步搜寻;与此同时,无人机操作员操控设备升空寻人。 “有人吗?听到请回答!”救援人员的呼喊声在山谷间回荡,众人仔细甄别着任何可能的人类足迹或被踩踏过的植被痕迹,手电的光柱在茂密的灌木丛和崎岖的山地上来回扫射。何永彬紧盯着无人机实时传回的红外影像,屏幕上的每一处热源都让他的心跳加速。“再往东南方向飞一点,那片区域植被茂密,地面人员很难进入。”他指挥着无人机操作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山区温度已降至零下,每一分钟的流逝都意味着失联队员面临的危险在加剧。就在地面搜寻陷入僵局时,无人机操作员突然喊道:“何所,南侧的山坳里发现异常热源!”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无人机传回的画面——三个明显的人类热源信号正蜷缩在一片灌木丛中。 “找到了!大家快往南侧山坳集结!”何永彬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救援队伍立即调整方向,朝着无人机指引的位置快速推进。当救援人员下到山坳,强光手电的光束最终定格在蜷缩在灌木丛中的三个身影上,正是失联已久的三名地质勘探队员。 此时三人已出现轻微失温症状,体力严重透支。救援人员迅速为他们披上御寒衣物,分发食物和热水,一边安抚情绪,一边检查身体状况。 经了解,三名队员来自四川某集团,从海北州门源县青石嘴出发前往作业区,约定由司机在雪水沟口接应,没想到因地形复杂偏离路线,加上手机没有信号,导致失联。 待三名队员的体温逐渐回升,体力有所恢复后,救援人员才搀扶着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撤离。经初步检查和休整,确认三名队员及车辆均无大碍后,在民警的再三叮嘱和安全提醒下,他们乘车返回了海北门源青石嘴镇的驻地。 “我们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临行前,三名地质勘探队员紧紧握住何永彬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此次“空中+地面”联动的救援行动,历时四个多小时。 警方郑重提醒:进入深山区域从事勘探、作业或其他活动,务必提前规划详细路线,了解天气变化,携带充足的御寒物资、应急食品及卫星通讯设备。一旦遭遇险情,应尽量停留在安全位置,设法报警求助,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切忌在情况不明时盲目行动,导致危险加剧。 来源:大通公安 1761112799648责编:魏少璞九派新闻176111279964811[]{"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据大通公安公众号消息:10月20日晚8时许,青海大通县公安局宝库派出所接到报警:三名地质勘探人员进山作业时失联。 经了解,三名地质勘探人员来自四川某集团,从门源回族自治县青石嘴出发前往作业区,约定由司机在雪水沟口接应,没想到因地形复杂偏离路线,加上手机没有信号,导致失联。报警人称,3人在一处名为牛场雪水沟的地方失联,电话全都打不通。最终通过救援队历时四个多小时的“空中+地面”联动的救援行动,三人平安归来。 “警察同志,我们单位三名进山作业的队员在牛场雪水沟方向失联了,电话全都打不通!”10月20日20时许,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大通县公安局宝库派出所的宁静。 放下电话,所长何永彬的眉头瞬间拧紧,心里“咯噔”一下,又是牛场深山,又是地质勘探人员。他太了解那片区域了——海拔4200米,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昼夜温差极大,夜间气温会骤降至零下,时有野生动物出没,通讯信号更是时有时无。“必须尽快找到他们,晚上的深山,温度能要人命!”何永彬坚定地说道。他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前年10月几乎在同一区域救援地质勘探作业人员的情景,那次同样是与时间赛跑,最终化险为夷。经验告诉他,这次救援,分秒必争。 2023年10月9日深夜救援场景 宝库派出所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县公安局情指中心。在县公安局的统一指挥下,由支援警力、属地乡政府、森林管护站和熟悉当地地形的牛场牧民组成的救援队伍集结,一张救援大网迅速铺开。强光手电、救援绳、无人机、卫星电话、棉大衣以及应急食品和热水被迅速装车。警车与救援车辆火速驶向失联区域——雪水沟口。 此次救援还同步启用了无人机进行空中搜寻,利用其高空视角和热成像功能,提高搜寻效率。 抵达现场后,救援指挥部立即制定了“空地结合、分区搜寻”的方案。地面救援队伍顶着刺骨寒风,沿着勘探队员预设的作业路线展开徒步搜寻;与此同时,无人机操作员操控设备升空寻人。 “有人吗?听到请回答!”救援人员的呼喊声在山谷间回荡,众人仔细甄别着任何可能的人类足迹或被踩踏过的植被痕迹,手电的光柱在茂密的灌木丛和崎岖的山地上来回扫射。何永彬紧盯着无人机实时传回的红外影像,屏幕上的每一处热源都让他的心跳加速。“再往东南方向飞一点,那片区域植被茂密,地面人员很难进入。”他指挥着无人机操作员。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山区温度已降至零下,每一分钟的流逝都意味着失联队员面临的危险在加剧。就在地面搜寻陷入僵局时,无人机操作员突然喊道:“何所,南侧的山坳里发现异常热源!”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无人机传回的画面——三个明显的人类热源信号正蜷缩在一片灌木丛中。 “找到了!大家快往南侧山坳集结!”何永彬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救援队伍立即调整方向,朝着无人机指引的位置快速推进。当救援人员下到山坳,强光手电的光束最终定格在蜷缩在灌木丛中的三个身影上,正是失联已久的三名地质勘探队员。 此时三人已出现轻微失温症状,体力严重透支。救援人员迅速为他们披上御寒衣物,分发食物和热水,一边安抚情绪,一边检查身体状况。 经了解,三名队员来自四川某集团,从海北州门源县青石嘴出发前往作业区,约定由司机在雪水沟口接应,没想到因地形复杂偏离路线,加上手机没有信号,导致失联。 待三名队员的体温逐渐回升,体力有所恢复后,救援人员才搀扶着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地撤离。经初步检查和休整,确认三名队员及车辆均无大碍后,在民警的再三叮嘱和安全提醒下,他们乘车返回了海北门源青石嘴镇的驻地。 “我们真的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临行前,三名地质勘探队员紧紧握住何永彬的手,眼中满是感激。 此次“空中+地面”联动的救援行动,历时四个多小时。 警方郑重提醒:进入深山区域从事勘探、作业或其他活动,务必提前规划详细路线,了解天气变化,携带充足的御寒物资、应急食品及卫星通讯设备。一旦遭遇险情,应尽量停留在安全位置,设法报警求助,保存体力,等待救援,切忌在情况不明时盲目行动,导致危险加剧。 来源:大通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