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lKUkEy42d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20平米小屋暗藏“发票工厂”,虚开发票4.6万份近3亿元/e3pmh19vt/e3ps21dgq2018年春天,周某租下一间办公室,摆上两台电脑、几部电话,随后,这家“发票工厂”开始在狭仄空间中肆虐生长。 周某一手操持虚开发票流转,一手操控账款回流;其妻陈某帮助丈夫完成公司注册、纳税申请、资金清洗等事宜;刘某根据票面金额编造报销佐证材料等;王某作为“中介”,为周某办理“空壳公司”提供代办服务等。 涉案受票企业人员称,通过“返点”给予客户补贴,再把费用处理掉是生存法则。一些潜规则背后隐含系统性风险。 20平方米的房间内,几台打印机日夜吞吐,寥寥数人操纵着价值数亿元的票据流水线。2018年至2023年,4人团伙操控78家“空壳公司”,虚开发票46445份,价税合计达到2.86亿余元。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依法引导侦查,追诉关联企业,深挖行业顽疾,制发检察建议为金融监管开出法治良方。2025年7月,随着法槌落下,江汉区检察院交出了一份“治罪与治理并重”的检察答卷。 20平方米屋里的“发票工厂” 2023年2月,一条指向涉税违法活动的举报线索引起了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稽查局的关注。经过核查和研判,一个以周某为核心的团伙浮出水面。初步调查发现,该团伙操控58家“空壳公司”,涉嫌对外大规模开具虚假发票。 鉴于案情重大且涉嫌刑事犯罪,武汉市税务局依法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随着侦查的持续突破,涉嫌虚开发票的“空壳公司”数量扩展至78家。2023年9月,公安机关以周某、陈某、刘某、王某4人涉嫌虚开发票罪立案侦查。2024年1月,随着犯罪嫌疑人刘某落网,这一存在长达5年的虚开发票黑产链被连根拔除,78家“空壳公司”的伪装被彻底揭穿。 2018年春天,周某租下一间办公室,摆上两台电脑、几部电话,随后,这家“发票工厂”开始在狭仄空间中肆虐生长。 医药代表出身的周某人脉广泛,一手操持虚开发票流转,一手操控账款回流;其妻陈某则用自己及父母的账户帮助丈夫完成公司注册、纳税申请、资金清洗等事宜,并负责单据核对、回款跟踪;刘某根据票面金额编造报销佐证材料,帮忙注册公司、虚开发票、收发快递等;而王某作为“中介”,为周某办理“空壳公司”提供代办服务,并利用其控制的公司及个人关联账户帮助周某转移资金,从中获利。 “我注册的公司并无实际经营(业务),开票款项先入公司账户,扣除2%至7%服务费后,再将剩余资金转入客户指定账户。”据周某供述,客户大多因灰色支出在报销制度内寸步难行,才找到他“交易”。 经查,周某等4人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共计46065份,其中普通发票价税共计约2.66亿元,红冲发票(对已开具的发票进行作废处理,并开具一张新发票抵销)879万余元。另查明,周某、陈某2人于2019年至2023年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80份,价税共计1171万余元。部分受票企业已将所购发票列支为销售费用,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进行申报扣除,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两大箱卷宗中追踪疑点 2024年7月,案件移送江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满满两大箱84册卷宗体现出案件的复杂性。审查就此展开,如查IP码与MAC地址,锁定假发票均由周某等人所持有的电子设备申请开具;查发票领用信息,4万余份发票均流向周某租用的3个办公场所;查税票金额,下游达到虚开发票立案追诉标准的受票企业达到38家,波及12省23市。 承办检察官审查发现,在案证据存在疑点,遂依法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引导公安机关对相关人员展开讯问,厘清陈某、王某在团伙中的地位作用;调取银行流水,进一步确认团伙成员刘某与王某的违法所得情况。 当案件再次移送审查起诉时,承办检察官认为,还有周某等人的其他犯罪行为尚未查明。经二次退查深挖,某药企开具“会议发票”冲抵超支费用、某财险企业以虚假广告费掩盖“返点”等行为被发现。最终,检察机关成功追诉4家达到构罪标准的受票企业及责任人员。截至2025年9月,依法对2家在汉企业6名涉案人员提起公诉,另对1家在汉企业2名涉案人员作不起诉处理,其余案件线索均已依法移送异地处理。 检察建议指向潜规则 “车险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客户多家对比后肯定会选择价格更优惠的公司投保,为了留住客源,我们一般会通过‘返点’的方式给予客户补贴,再把费用处理掉,这几乎是行内约定俗成的惯例……”讯问室里,某财险企业部门负责人的供述引起承办检察官警觉。 作为周某等4人虚开发票案的关联案件,该财险公司涉案3人中,2名是公司中层干部、资深保险经纪人,另一名是刚入职被指派操作“敏感报销”的财务岗位新人。他们都提及面对业绩考核的无奈:管理人员称“返点”是生存法则,新员工则坦言“领导让怎么报就怎么报”。上述人员通过涉案财险公司,在周某处开具68张假发票,价税共计金额达到562万余元。 潜规则背后隐含着系统性风险:企业财务账户与私人账户不隔离、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内控监管制度薄弱。如果不及时堵住源头漏洞,打击的后果可能只是扬汤止沸。 2025年4月,为切实增强监督管理,检察机关向涉案企业制发检察建议。三条建议直指企业核心病灶:一是强化公司的法律意识和决策机制,重构公司全员法律意识;二是设置敏感项目专用科目和相关账户,实施公私账户严格隔离,推动财务审核专人负责制;三是清理隐形“返点”政策,建立佣金阳光化机制,开展跨部门稽核,完善内控流程和监督机制。5月,涉案企业书面回复,全面采纳江汉区检察院的意见:针对案件中暴露的管理漏洞,深刻汲取教训,制定整改措施,今后将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牢固树立合法经营理念,实现依法健康可持续发展。 法槌已敲响,治理需深化 “被告人周某等4人相互纠合虚开发票,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虚开发票罪;除此之外,周某、陈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金额超过10万元,其行为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根据相关规定,应当数罪并罚。”2025年1月,江汉区检察院依法对周某等4人提起公诉。 2025年7月,法院依法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5万元;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4人退出违法所得共计130万元,均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案件的办结,维护了国家税收征管秩序,有效挽回了税款损失。向有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则深化了‘检察+监管’的协同治理模式,为破解金融领域涉税违法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江汉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郭艳萍表示。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记者:周晶晶 邵恒媛 1760683872499责编:王亚天检察日报正义网176068387249911[]{"email":"wangyatian@huanqiu.com","name":"王亚天"}
2018年春天,周某租下一间办公室,摆上两台电脑、几部电话,随后,这家“发票工厂”开始在狭仄空间中肆虐生长。 周某一手操持虚开发票流转,一手操控账款回流;其妻陈某帮助丈夫完成公司注册、纳税申请、资金清洗等事宜;刘某根据票面金额编造报销佐证材料等;王某作为“中介”,为周某办理“空壳公司”提供代办服务等。 涉案受票企业人员称,通过“返点”给予客户补贴,再把费用处理掉是生存法则。一些潜规则背后隐含系统性风险。 20平方米的房间内,几台打印机日夜吞吐,寥寥数人操纵着价值数亿元的票据流水线。2018年至2023年,4人团伙操控78家“空壳公司”,虚开发票46445份,价税合计达到2.86亿余元。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检察院依法引导侦查,追诉关联企业,深挖行业顽疾,制发检察建议为金融监管开出法治良方。2025年7月,随着法槌落下,江汉区检察院交出了一份“治罪与治理并重”的检察答卷。 20平方米屋里的“发票工厂” 2023年2月,一条指向涉税违法活动的举报线索引起了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稽查局的关注。经过核查和研判,一个以周某为核心的团伙浮出水面。初步调查发现,该团伙操控58家“空壳公司”,涉嫌对外大规模开具虚假发票。 鉴于案情重大且涉嫌刑事犯罪,武汉市税务局依法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随着侦查的持续突破,涉嫌虚开发票的“空壳公司”数量扩展至78家。2023年9月,公安机关以周某、陈某、刘某、王某4人涉嫌虚开发票罪立案侦查。2024年1月,随着犯罪嫌疑人刘某落网,这一存在长达5年的虚开发票黑产链被连根拔除,78家“空壳公司”的伪装被彻底揭穿。 2018年春天,周某租下一间办公室,摆上两台电脑、几部电话,随后,这家“发票工厂”开始在狭仄空间中肆虐生长。 医药代表出身的周某人脉广泛,一手操持虚开发票流转,一手操控账款回流;其妻陈某则用自己及父母的账户帮助丈夫完成公司注册、纳税申请、资金清洗等事宜,并负责单据核对、回款跟踪;刘某根据票面金额编造报销佐证材料,帮忙注册公司、虚开发票、收发快递等;而王某作为“中介”,为周某办理“空壳公司”提供代办服务,并利用其控制的公司及个人关联账户帮助周某转移资金,从中获利。 “我注册的公司并无实际经营(业务),开票款项先入公司账户,扣除2%至7%服务费后,再将剩余资金转入客户指定账户。”据周某供述,客户大多因灰色支出在报销制度内寸步难行,才找到他“交易”。 经查,周某等4人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共计46065份,其中普通发票价税共计约2.66亿元,红冲发票(对已开具的发票进行作废处理,并开具一张新发票抵销)879万余元。另查明,周某、陈某2人于2019年至2023年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80份,价税共计1171万余元。部分受票企业已将所购发票列支为销售费用,在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进行申报扣除,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两大箱卷宗中追踪疑点 2024年7月,案件移送江汉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满满两大箱84册卷宗体现出案件的复杂性。审查就此展开,如查IP码与MAC地址,锁定假发票均由周某等人所持有的电子设备申请开具;查发票领用信息,4万余份发票均流向周某租用的3个办公场所;查税票金额,下游达到虚开发票立案追诉标准的受票企业达到38家,波及12省23市。 承办检察官审查发现,在案证据存在疑点,遂依法将案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并引导公安机关对相关人员展开讯问,厘清陈某、王某在团伙中的地位作用;调取银行流水,进一步确认团伙成员刘某与王某的违法所得情况。 当案件再次移送审查起诉时,承办检察官认为,还有周某等人的其他犯罪行为尚未查明。经二次退查深挖,某药企开具“会议发票”冲抵超支费用、某财险企业以虚假广告费掩盖“返点”等行为被发现。最终,检察机关成功追诉4家达到构罪标准的受票企业及责任人员。截至2025年9月,依法对2家在汉企业6名涉案人员提起公诉,另对1家在汉企业2名涉案人员作不起诉处理,其余案件线索均已依法移送异地处理。 检察建议指向潜规则 “车险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客户多家对比后肯定会选择价格更优惠的公司投保,为了留住客源,我们一般会通过‘返点’的方式给予客户补贴,再把费用处理掉,这几乎是行内约定俗成的惯例……”讯问室里,某财险企业部门负责人的供述引起承办检察官警觉。 作为周某等4人虚开发票案的关联案件,该财险公司涉案3人中,2名是公司中层干部、资深保险经纪人,另一名是刚入职被指派操作“敏感报销”的财务岗位新人。他们都提及面对业绩考核的无奈:管理人员称“返点”是生存法则,新员工则坦言“领导让怎么报就怎么报”。上述人员通过涉案财险公司,在周某处开具68张假发票,价税共计金额达到562万余元。 潜规则背后隐含着系统性风险:企业财务账户与私人账户不隔离、员工法律意识淡薄、内控监管制度薄弱。如果不及时堵住源头漏洞,打击的后果可能只是扬汤止沸。 2025年4月,为切实增强监督管理,检察机关向涉案企业制发检察建议。三条建议直指企业核心病灶:一是强化公司的法律意识和决策机制,重构公司全员法律意识;二是设置敏感项目专用科目和相关账户,实施公私账户严格隔离,推动财务审核专人负责制;三是清理隐形“返点”政策,建立佣金阳光化机制,开展跨部门稽核,完善内控流程和监督机制。5月,涉案企业书面回复,全面采纳江汉区检察院的意见:针对案件中暴露的管理漏洞,深刻汲取教训,制定整改措施,今后将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牢固树立合法经营理念,实现依法健康可持续发展。 法槌已敲响,治理需深化 “被告人周某等4人相互纠合虚开发票,情节特别严重,其行为已构成虚开发票罪;除此之外,周某、陈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且金额超过10万元,其行为亦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根据相关规定,应当数罪并罚。”2025年1月,江汉区检察院依法对周某等4人提起公诉。 2025年7月,法院依法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5万元;判处刘某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七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4人退出违法所得共计130万元,均依法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案件的办结,维护了国家税收征管秩序,有效挽回了税款损失。向有关单位制发检察建议,则深化了‘检察+监管’的协同治理模式,为破解金融领域涉税违法问题提供了有益参考。”江汉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郭艳萍表示。 来源:检察日报·法治新闻版 记者:周晶晶 邵恒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