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fIZFEeANn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广东一牛杂店宰客被发现,竟现场拿笔改价?律师解读/e3pmh19vt/e3prv5gfn近日,有消费者反映称广东清远连州市一家牛杂店宰客,店家声称国庆涨价,并现场用笔改菜品价格,引发关注。10月4日,一名女子与家人在清远连州一家牛杂店吃饭,结账时感觉价格偏高,核算发现总价与店内墙上价格表对不上,该女子提出质疑后,店主才称国庆期间整条街都涨价,并催促女子买单。该女子支付了203元后想拍视频取证,店家当面拿笔在墙上改菜品价格。该消费者称,“现在才来写,我已经打12315了”,店家态度蛮横地回复称“你打吧”。10月8日,媒体记者从连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经核查,该牛杂店经营场所内有公示商品销售价目表,但未提前告知消费者国庆节期间价格上涨的情况。该行为违反了价格法有关条款规定,目前已责令其退回该消费者多付的价款50元,并处以罚款3500元。那么,商家以国庆期间整条街都涨价为由进行调价,该理由是否合法?节假日商家调价需履行哪些法定程序?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高价,是否有权要求全额退款或赔偿?针对类似乱涨价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加强监管?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盈科(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强律师的专业解读!1、商家以国庆期间整条街都涨价为由进行调价,该理由是否合法?临时手写修改价目表是否具备法律效力?节假日商家调价需履行哪些法定程序?毕强:除国家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特定商品和服务外,餐饮等一般性经营项目属于市场调节价,经营者可根据供求状况自主定价。但这种自主调价权并非无限制,必须遵守价格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相关法律要求。该事件中,商家以“整条街都涨价”为由随意提价,并不能成为合法涨价的理由。若调价未提前公示,或存在明显过高、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情形,可能被认定为价格欺诈或扰乱市场秩序。临时手写修改价目表的做法,同样存在法律风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和明码标价制度的规定,经营者应当以真实、清晰、醒目的方式标明商品或服务价格。若手写改价未在消费者支付前充分公示,或字体、位置不醒目,使消费者无法在消费前明确知晓价格变动,视为违反明码标价义务,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商家在节假日期间调整价格,需严格遵循“三要三不得”原则:一要提前发布公告,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二要规范明码标价,确保价格信息清晰透明;三要妥善留存调价记录,以备核查;同时,不得临时随意更改价格,不得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更不得借节假日需求集中之机哄抬价格。2、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高价,是否有权要求全额退款或赔偿?店家态度蛮横拒绝配合,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毕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高价,依法享有要求退还多付价款、解除合同或要求赔偿的权利。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经营者若未履行明示价格义务或以隐蔽方式变更价格,属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在上述情形下,消费者可要求商家退还价格差额,或根据实际情况主张全额退款;向商家提出赔偿诉求,涵盖因价格问题产生的实际损失,以及维权过程中产生的合理费用(如交通、通讯等费用);若商家行为已构成价格欺诈或虚假宣传,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进一步主张“退一赔三”(即退还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并额外赔偿三倍价款,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若商家态度蛮横、拒绝退款或提供合理解释,其行为将进一步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商家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为保障维权顺利,消费者需注意妥善留存关键证据,具体包括:商品或服务的价目表照片或截图、付款凭证(如发票、支付记录)、与商家沟通的聊天记录或录音录像等。另外,也可拨打1231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或登录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官方平台、前往线下办公地点提交材料等方式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针对餐饮行业节假日调价,监管部门通常会明确哪些合规要求?针对类似乱涨价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加强日常监管和预防?毕强:针对餐饮行业在节假日期间的调价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通常会通过发布价格行为提醒或告诫的方式,明确具体的监管要求:首先,所有菜品及服务项目必须有清晰、醒目的价格标识,不得口头告知或结账时“二次定价”。其次,不得以“节日特价”“统一涨价”等模糊说法误导消费者,不得“先涨后降”“双重价签”,调价应基于成本或供求变化,不得明显偏离市场合理水平。如确需调价,应提前公告并配合监管检查。在监管执行层面,市场监管部门会在节假日前后采取组合式监管措施,具体为“提醒告诫+专项检查+典型曝光”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重点餐饮行业,以及与餐饮消费关联密切的住宿、旅游行业,监管部门会开展巡查和抽检工作。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哄抬价格、拒不整改等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商家,可能会被处以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罚款,其违法违规信息还将被纳入信用档案,实施信用约束。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可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通过数据监测实时掌握价格动态,借助信用约束强化对商家的长效管理,同时推动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以此增强节假日期间价格监管的力度和效果;而餐饮经营者则应当树立长远的品牌发展意识,严格遵守诚信定价的基本原则,以透明的价格体系、规范的定价行为、公平的消费环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婵婵1760055959787责编:樊羽玮法治日报176005595978711[]{"email":"fanyuwei@huanqiu.com","name":"樊羽玮"}
近日,有消费者反映称广东清远连州市一家牛杂店宰客,店家声称国庆涨价,并现场用笔改菜品价格,引发关注。10月4日,一名女子与家人在清远连州一家牛杂店吃饭,结账时感觉价格偏高,核算发现总价与店内墙上价格表对不上,该女子提出质疑后,店主才称国庆期间整条街都涨价,并催促女子买单。该女子支付了203元后想拍视频取证,店家当面拿笔在墙上改菜品价格。该消费者称,“现在才来写,我已经打12315了”,店家态度蛮横地回复称“你打吧”。10月8日,媒体记者从连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经核查,该牛杂店经营场所内有公示商品销售价目表,但未提前告知消费者国庆节期间价格上涨的情况。该行为违反了价格法有关条款规定,目前已责令其退回该消费者多付的价款50元,并处以罚款3500元。那么,商家以国庆期间整条街都涨价为由进行调价,该理由是否合法?节假日商家调价需履行哪些法定程序?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高价,是否有权要求全额退款或赔偿?针对类似乱涨价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加强监管?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盈科(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强律师的专业解读!1、商家以国庆期间整条街都涨价为由进行调价,该理由是否合法?临时手写修改价目表是否具备法律效力?节假日商家调价需履行哪些法定程序?毕强:除国家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特定商品和服务外,餐饮等一般性经营项目属于市场调节价,经营者可根据供求状况自主定价。但这种自主调价权并非无限制,必须遵守价格法、《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等相关法律要求。该事件中,商家以“整条街都涨价”为由随意提价,并不能成为合法涨价的理由。若调价未提前公示,或存在明显过高、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情形,可能被认定为价格欺诈或扰乱市场秩序。临时手写修改价目表的做法,同样存在法律风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和明码标价制度的规定,经营者应当以真实、清晰、醒目的方式标明商品或服务价格。若手写改价未在消费者支付前充分公示,或字体、位置不醒目,使消费者无法在消费前明确知晓价格变动,视为违反明码标价义务,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商家在节假日期间调整价格,需严格遵循“三要三不得”原则:一要提前发布公告,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二要规范明码标价,确保价格信息清晰透明;三要妥善留存调价记录,以备核查;同时,不得临时随意更改价格,不得通过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更不得借节假日需求集中之机哄抬价格。2、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高价,是否有权要求全额退款或赔偿?店家态度蛮横拒绝配合,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毕强: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支付高价,依法享有要求退还多付价款、解除合同或要求赔偿的权利。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经营者若未履行明示价格义务或以隐蔽方式变更价格,属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在上述情形下,消费者可要求商家退还价格差额,或根据实际情况主张全额退款;向商家提出赔偿诉求,涵盖因价格问题产生的实际损失,以及维权过程中产生的合理费用(如交通、通讯等费用);若商家行为已构成价格欺诈或虚假宣传,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进一步主张“退一赔三”(即退还商品价款或服务费用,并额外赔偿三倍价款,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计算)。若商家态度蛮横、拒绝退款或提供合理解释,其行为将进一步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对此,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商家限期改正,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为保障维权顺利,消费者需注意妥善留存关键证据,具体包括:商品或服务的价目表照片或截图、付款凭证(如发票、支付记录)、与商家沟通的聊天记录或录音录像等。另外,也可拨打1231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或登录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官方平台、前往线下办公地点提交材料等方式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3、针对餐饮行业节假日调价,监管部门通常会明确哪些合规要求?针对类似乱涨价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加强日常监管和预防?毕强:针对餐饮行业在节假日期间的调价问题,市场监管部门通常会通过发布价格行为提醒或告诫的方式,明确具体的监管要求:首先,所有菜品及服务项目必须有清晰、醒目的价格标识,不得口头告知或结账时“二次定价”。其次,不得以“节日特价”“统一涨价”等模糊说法误导消费者,不得“先涨后降”“双重价签”,调价应基于成本或供求变化,不得明显偏离市场合理水平。如确需调价,应提前公告并配合监管检查。在监管执行层面,市场监管部门会在节假日前后采取组合式监管措施,具体为“提醒告诫+专项检查+典型曝光”相结合的方式。针对重点餐饮行业,以及与餐饮消费关联密切的住宿、旅游行业,监管部门会开展巡查和抽检工作。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哄抬价格、拒不整改等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将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商家,可能会被处以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罚款,其违法违规信息还将被纳入信用档案,实施信用约束。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可进一步完善监管手段,通过数据监测实时掌握价格动态,借助信用约束强化对商家的长效管理,同时推动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以此增强节假日期间价格监管的力度和效果;而餐饮经营者则应当树立长远的品牌发展意识,严格遵守诚信定价的基本原则,以透明的价格体系、规范的定价行为、公平的消费环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认可。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婵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