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cHzG9ig3t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痛心!他在执法现场被撞牺牲,生命定格在37岁!/e3pmh19vt/e3prv5gfn“亮”,是照亮暗夜的光,是守护归途的灯。这盏点亮了三十七年的灯,在一个秋夜骤然碎落,将生命奉献给深爱的热土。他以身为盾,为群众挡住危险,自己却陨落于夜色之中。光也从未熄灭——他化作星辰,永远凝望这座他用生命守护的城。郑亮,男,1987年11月生,中共党员,2010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西丰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中队长、二级警长。“这么多年来,他总是跟孩子说,等忙完了这阵子,爸爸就带你出去玩…”2025年9月26日夜间,西丰县的秋夜凉意透衣。连续奋战13小时的郑亮再次接到新警情:“一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请立即出警!”他顾不得疲惫,对身边的同事说了句“出发”,便奔赴事故现场。这一走,竟是他生命最后的出征。肇事车辆的副驾驶座位上,一名男子浑身酒气,面对询问,矢口否认自己是驾驶员,谁是驾驶员又说不清楚,眼神躲闪,言辞矛盾。郑亮立刻高度警觉,判断此人极有可能是肇事车辆的实际驾驶人。“你等我们处理完现场的,我拉你去医院。”郑亮一边不动声色地稳住该男子,一边引导他向安全的路边转移。就在郑亮试图将嫌疑人带离危险区域进一步核查时,一辆疾速驶来的汽车冲了过来。电光火石之间,郑亮察觉到了迫近的危险。他喊出生命中最后两个字:“靠边!”与此同时,他下意识地用身体挡在了嫌疑人与来车之间。这奋不顾身的一挡,却成了他生命的绝响。巨大的冲击力将他重重撞倒,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路面……他37岁的年轻生命,如流星划过夜空。他挺拔的身影,永恒地铸刻在了守护道路平安的神圣岗位上。“出警的路上他还跟我说,等忙过这几天,一定带儿子去旅游,孩子都盼了大半年了……”一起出警的同事回忆起当时场景,泣不成声。那个总把“放心,有我在!”挂在嘴边的郑亮,这一次,用生命践行了最终的守护,却永远地失约了。▲图为郑亮牺牲时身着的警服,已被鲜血浸透。“他冲进火海的样子,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在房木镇派出所工作的岁月里,郑亮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派出所副所长。他沉在基层、融入群众,乡亲们不叫他“郑所长”,都亲切地喊他“小郑”。“那天火势太大了,房梁烧得噼啪作响,热浪隔着十几米都烤脸。”房木镇潭清村的村民至今提起2017年冬天那场大火,声音仍止不住颤抖。乡镇路远,专业救援力量从县城赶到潭清村需要时间。火情不等人,郑亮带着所里民警赶到后,两次冲进火海,拍门呼喊,紧急疏散群众。当听到一位母亲哭喊“孩子还在里面”时,郑亮心头一紧,“等不及了!” 他一把抢过旁人手中浸湿的被子披在身上,第三次,也是最为危险的一次,逆着逃生的人流,义无反顾地扎进了能见度几乎为零、高温灼人的浓烟深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面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终于,一个被浓烟熏黑的身影踉跄着冲了出来,警服袖口已被烧出黑洞,怀里紧紧抱着的,正是那个被困的孩子。孩子的母亲每每忆起,便泣不成声,“他是我们全家这辈子都报答不完的恩人啊……”还有一次,骑自行车的路人不慎压坏摆摊老人的鸡蛋,两人在路边争执起来。郑亮依法依规调解平息争执后,细心观察到老人衣衫简朴、面露愁容。他不动声色地掏出200元钱,语气温和地对老人说:“老人家,这鸡蛋我看着挺新鲜,我都买了,天不早了,您也早点收摊回家休息吧……”在派出所工作时,所里老民警多,郑亮总是抢着值班。“叔,您年纪大了,夜班我来值。”“哥,您家里有事,我先顶着。”曾与他搭班的老民警,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得知郑亮牺牲的噩耗,他连忙赶到医院,把自己的脸紧紧贴在郑亮冰冷的脸上,老泪纵横:“孩子啊……你怎么就走在我这个老头子前头了……说好要给我庆祝退休的,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啊……”▲图为郑亮生前的办公桌。“再棘手的案子,到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每一起事故背后都牵动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必须负责到底。”这是郑亮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寒冬,一起肇事逃逸案现场没有任何目击者,附近监控设施匮乏。面对几乎为零的线索,郑亮带着同事扩大排查范围,调取周边所有视频监控,一帧一帧地反复查看。“那三天三夜,他几乎没合眼。”同事回忆时声音哽咽,“就在大家熬到快要挺不住的时候,郑亮突然拍案而起,指着屏幕一角大喊‘就是它!’”原来,他从远端视频监控海量数据中,捕捉到了肇事车辆。后来又从肇事车辆上提取到被害人部分衣物纤维。正是凭借这个微乎其微的细节,最终锁定了嫌疑人,还了受害者一个公道。就在他牺牲的当天,也就是在处置那起最终让他献出生命的警情之前,他已经连续处理了7起各类警情。其中在13时34分接报的天德镇三轮车撞人逃逸案,他与同事迅速赶赴现场,走访商户、调取监控、锁定特征、沿线排查,最终在离现场2公里处的隐蔽胡同内发现肇事车辆,并顺藤摸瓜,将嫌疑人成功抓获。那一刻,他和同事相视一笑,为最终能给受害者一个交代而感到欣慰。然而,新的警情如同无常的命运,他那如释重负的笑容,竟然成了最后的告别。15载从警路,2585起警情的妥善处置,丈量着他守护平安的坚定脚步;33起逃逸案件的圆满侦破,诠释着他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零投诉”的背后,是他倾注给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35面锦旗与16封感谢信,见证着老百姓对他最质朴深厚的认可。这每一个数字,都闪耀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警察事业的深沉热爱,用青春与热血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图为郑亮(中)及时破获交通肇事逃逸案,伤者家属向郑亮赠送锦旗。“他当时,该有多疼啊……”在家里,郑亮是个“永远耐心”的丈夫。妻子红着眼眶回忆,郑亮下班后经常接到交通事故当事人的电话,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释,用最朴实的语言让群众明白事故的原因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婚这么多年,听他打了那么多电话,我这个对交通事故一窍不通的人,现在都成了半个专家。”妻子说着,泪水无声滑落,“有时候在路上看到事故现场,我都能一眼看出责任在哪方……可现在,我宁愿永远不懂这些,只要他能回来……”当她在司法鉴定意见书上签字时,看到那句描述伤口长度的冰冷数字,这个坚强的警嫂终于崩溃:“这么长的一道口子……他当时该有多疼啊……”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泪如雨下。郑亮办公桌的抽屉里,还静静躺着他为儿子准备的“致歉礼物”——一个精致的警察玩偶。孩子今年8岁了,懂事以来,爸爸许下过太多次“等忙完这阵子,就陪你去玩”的承诺。在孩子心里,穿着警服的爸爸是“雷厉风行”的英雄,可也是那个“说话最不算数”的人。每次“失约”,郑亮都会带着歉意,准备一个礼物给儿子。就在牺牲前几天,郑亮还摸着儿子的头“保证”:“等国庆安保结束了,爸爸一定带你去坐大轮船!”但这次,他“失约”地如此决绝!儿子再没有机会牵着爸爸的手去坐大轮船!甚至,再没有机会牵起爸爸那双厚重温暖的手!懵懂的孩子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问:“爸爸是不是又去抓坏人了?他怎么还不回来?”直到一天深夜,他在梦里惊醒,突然摇醒妈妈,小脸上满是泪水:“妈妈,爸爸是不是再也不会回来了?我想爸爸!”郑亮的微信头像,是儿子天真的笑容。如今微信头像上那个笑容依旧灿烂,却再也等不来爸爸的回应。▲图为郑亮衣柜中的警服。“妈宁愿你还在忙啊……”郑亮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永远留给了家人,也埋藏着最深沉的愧疚。“小亮上次回来的样子现在还在我的眼前……”郑亮母亲颤抖着手抚摸儿子的照片,泪水一滴滴落在相框上,“平时我不敢给他打电话,怕耽误他工作……每次问他啥时候回家,他总说‘妈,等忙完这阵就回’……”老人哽咽得说不出话,良久才发出一声心碎的低语:“这回……我儿总算不忙了……可妈宁愿你还在忙啊……”郑亮的父亲独自坐在沙发上,这个曾经送儿子去警校读书时只说“要好好干”的硬汉,此刻一遍遍摩挲着儿子的警察证。半晌,他才用沙哑的声音说:“我儿子……没给这身警服丢人。”话音未落,两行热泪已滚落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那是身为人父难以自抑的悲痛,更是对儿子用生命践行从警誓言最沉重的认可。▲图为郑亮最后一次出警携带的事故勘查工具。“他是我们的贴心大哥”在队里,郑亮不仅是年轻民警公认的“亮哥”,更是辅警兄弟们最信赖的师父。“亮哥既是带我们的民警,也是我们的师父。”一位辅警红着眼圈说,“他总说,‘咱们是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你们的作用无人能替。’”他不仅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规范设置事故现场安全区域,更会在他们受委屈时第一个站出来。“有一次我协助处理事故时被当事人推搡,亮哥立刻一步上前把我护在身后,语气严肃又克制地对那人说:‘请你冷静,配合我们工作。’”回忆起往事,这位七尺男儿泣不成声,“有他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我帮亮哥完成了上一起事故他没完成的现场图……”负责事故现场勘查的民警,是郑亮在队里最要好的兄弟。他强压着哽咽:“当我蹲在他倒下的地方测量时,手抖得连尺子都按不住。我只能一遍遍深呼吸,告诉自己——这是亮哥未出完的现场,绝不能出错……这是我,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图为郑亮在处置一起交通事故。秋风呜咽,山河同悲。郑亮的生命陨于黑夜,却把光明留给别人。他一生虽短,却人如其名,活得堂堂正正、闪闪亮亮……郑亮走了,但他用生命点燃的精神火炬,正在更广阔的天地点亮。这火炬,映照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每一个藏蓝身影,汇聚成照亮家国平安的万丈光芒。英雄的精神已融入时代洪流,与千千万万个坚守的身影一起,铸就起共和国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英雄未远,忠魂永驻!郑亮同志,一路走好!来源:铁岭市公安局1759742647104责编:王怡平安辽宁175974264710411[]{"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
“亮”,是照亮暗夜的光,是守护归途的灯。这盏点亮了三十七年的灯,在一个秋夜骤然碎落,将生命奉献给深爱的热土。他以身为盾,为群众挡住危险,自己却陨落于夜色之中。光也从未熄灭——他化作星辰,永远凝望这座他用生命守护的城。郑亮,男,1987年11月生,中共党员,2010年6月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西丰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中队长、二级警长。“这么多年来,他总是跟孩子说,等忙完了这阵子,爸爸就带你出去玩…”2025年9月26日夜间,西丰县的秋夜凉意透衣。连续奋战13小时的郑亮再次接到新警情:“一路口发生交通事故,请立即出警!”他顾不得疲惫,对身边的同事说了句“出发”,便奔赴事故现场。这一走,竟是他生命最后的出征。肇事车辆的副驾驶座位上,一名男子浑身酒气,面对询问,矢口否认自己是驾驶员,谁是驾驶员又说不清楚,眼神躲闪,言辞矛盾。郑亮立刻高度警觉,判断此人极有可能是肇事车辆的实际驾驶人。“你等我们处理完现场的,我拉你去医院。”郑亮一边不动声色地稳住该男子,一边引导他向安全的路边转移。就在郑亮试图将嫌疑人带离危险区域进一步核查时,一辆疾速驶来的汽车冲了过来。电光火石之间,郑亮察觉到了迫近的危险。他喊出生命中最后两个字:“靠边!”与此同时,他下意识地用身体挡在了嫌疑人与来车之间。这奋不顾身的一挡,却成了他生命的绝响。巨大的冲击力将他重重撞倒,鲜血瞬间染红了身下的路面……他37岁的年轻生命,如流星划过夜空。他挺拔的身影,永恒地铸刻在了守护道路平安的神圣岗位上。“出警的路上他还跟我说,等忙过这几天,一定带儿子去旅游,孩子都盼了大半年了……”一起出警的同事回忆起当时场景,泣不成声。那个总把“放心,有我在!”挂在嘴边的郑亮,这一次,用生命践行了最终的守护,却永远地失约了。▲图为郑亮牺牲时身着的警服,已被鲜血浸透。“他冲进火海的样子,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在房木镇派出所工作的岁月里,郑亮从一名普通民警成长为派出所副所长。他沉在基层、融入群众,乡亲们不叫他“郑所长”,都亲切地喊他“小郑”。“那天火势太大了,房梁烧得噼啪作响,热浪隔着十几米都烤脸。”房木镇潭清村的村民至今提起2017年冬天那场大火,声音仍止不住颤抖。乡镇路远,专业救援力量从县城赶到潭清村需要时间。火情不等人,郑亮带着所里民警赶到后,两次冲进火海,拍门呼喊,紧急疏散群众。当听到一位母亲哭喊“孩子还在里面”时,郑亮心头一紧,“等不及了!” 他一把抢过旁人手中浸湿的被子披在身上,第三次,也是最为危险的一次,逆着逃生的人流,义无反顾地扎进了能见度几乎为零、高温灼人的浓烟深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面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终于,一个被浓烟熏黑的身影踉跄着冲了出来,警服袖口已被烧出黑洞,怀里紧紧抱着的,正是那个被困的孩子。孩子的母亲每每忆起,便泣不成声,“他是我们全家这辈子都报答不完的恩人啊……”还有一次,骑自行车的路人不慎压坏摆摊老人的鸡蛋,两人在路边争执起来。郑亮依法依规调解平息争执后,细心观察到老人衣衫简朴、面露愁容。他不动声色地掏出200元钱,语气温和地对老人说:“老人家,这鸡蛋我看着挺新鲜,我都买了,天不早了,您也早点收摊回家休息吧……”在派出所工作时,所里老民警多,郑亮总是抢着值班。“叔,您年纪大了,夜班我来值。”“哥,您家里有事,我先顶着。”曾与他搭班的老民警,还有一个月就要退休。得知郑亮牺牲的噩耗,他连忙赶到医院,把自己的脸紧紧贴在郑亮冰冷的脸上,老泪纵横:“孩子啊……你怎么就走在我这个老头子前头了……说好要给我庆祝退休的,你怎么能说话不算数啊……”▲图为郑亮生前的办公桌。“再棘手的案子,到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每一起事故背后都牵动着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我们必须负责到底。”这是郑亮常挂在嘴边的话。2023年寒冬,一起肇事逃逸案现场没有任何目击者,附近监控设施匮乏。面对几乎为零的线索,郑亮带着同事扩大排查范围,调取周边所有视频监控,一帧一帧地反复查看。“那三天三夜,他几乎没合眼。”同事回忆时声音哽咽,“就在大家熬到快要挺不住的时候,郑亮突然拍案而起,指着屏幕一角大喊‘就是它!’”原来,他从远端视频监控海量数据中,捕捉到了肇事车辆。后来又从肇事车辆上提取到被害人部分衣物纤维。正是凭借这个微乎其微的细节,最终锁定了嫌疑人,还了受害者一个公道。就在他牺牲的当天,也就是在处置那起最终让他献出生命的警情之前,他已经连续处理了7起各类警情。其中在13时34分接报的天德镇三轮车撞人逃逸案,他与同事迅速赶赴现场,走访商户、调取监控、锁定特征、沿线排查,最终在离现场2公里处的隐蔽胡同内发现肇事车辆,并顺藤摸瓜,将嫌疑人成功抓获。那一刻,他和同事相视一笑,为最终能给受害者一个交代而感到欣慰。然而,新的警情如同无常的命运,他那如释重负的笑容,竟然成了最后的告别。15载从警路,2585起警情的妥善处置,丈量着他守护平安的坚定脚步;33起逃逸案件的圆满侦破,诠释着他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零投诉”的背后,是他倾注给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35面锦旗与16封感谢信,见证着老百姓对他最质朴深厚的认可。这每一个数字,都闪耀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警察事业的深沉热爱,用青春与热血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图为郑亮(中)及时破获交通肇事逃逸案,伤者家属向郑亮赠送锦旗。“他当时,该有多疼啊……”在家里,郑亮是个“永远耐心”的丈夫。妻子红着眼眶回忆,郑亮下班后经常接到交通事故当事人的电话,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释,用最朴实的语言让群众明白事故的原因和相应的法律法规。“结婚这么多年,听他打了那么多电话,我这个对交通事故一窍不通的人,现在都成了半个专家。”妻子说着,泪水无声滑落,“有时候在路上看到事故现场,我都能一眼看出责任在哪方……可现在,我宁愿永远不懂这些,只要他能回来……”当她在司法鉴定意见书上签字时,看到那句描述伤口长度的冰冷数字,这个坚强的警嫂终于崩溃:“这么长的一道口子……他当时该有多疼啊……”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泪如雨下。郑亮办公桌的抽屉里,还静静躺着他为儿子准备的“致歉礼物”——一个精致的警察玩偶。孩子今年8岁了,懂事以来,爸爸许下过太多次“等忙完这阵子,就陪你去玩”的承诺。在孩子心里,穿着警服的爸爸是“雷厉风行”的英雄,可也是那个“说话最不算数”的人。每次“失约”,郑亮都会带着歉意,准备一个礼物给儿子。就在牺牲前几天,郑亮还摸着儿子的头“保证”:“等国庆安保结束了,爸爸一定带你去坐大轮船!”但这次,他“失约”地如此决绝!儿子再没有机会牵着爸爸的手去坐大轮船!甚至,再没有机会牵起爸爸那双厚重温暖的手!懵懂的孩子总是一遍又一遍地问:“爸爸是不是又去抓坏人了?他怎么还不回来?”直到一天深夜,他在梦里惊醒,突然摇醒妈妈,小脸上满是泪水:“妈妈,爸爸是不是再也不会回来了?我想爸爸!”郑亮的微信头像,是儿子天真的笑容。如今微信头像上那个笑容依旧灿烂,却再也等不来爸爸的回应。▲图为郑亮衣柜中的警服。“妈宁愿你还在忙啊……”郑亮这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永远留给了家人,也埋藏着最深沉的愧疚。“小亮上次回来的样子现在还在我的眼前……”郑亮母亲颤抖着手抚摸儿子的照片,泪水一滴滴落在相框上,“平时我不敢给他打电话,怕耽误他工作……每次问他啥时候回家,他总说‘妈,等忙完这阵就回’……”老人哽咽得说不出话,良久才发出一声心碎的低语:“这回……我儿总算不忙了……可妈宁愿你还在忙啊……”郑亮的父亲独自坐在沙发上,这个曾经送儿子去警校读书时只说“要好好干”的硬汉,此刻一遍遍摩挲着儿子的警察证。半晌,他才用沙哑的声音说:“我儿子……没给这身警服丢人。”话音未落,两行热泪已滚落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上——那是身为人父难以自抑的悲痛,更是对儿子用生命践行从警誓言最沉重的认可。▲图为郑亮最后一次出警携带的事故勘查工具。“他是我们的贴心大哥”在队里,郑亮不仅是年轻民警公认的“亮哥”,更是辅警兄弟们最信赖的师父。“亮哥既是带我们的民警,也是我们的师父。”一位辅警红着眼圈说,“他总说,‘咱们是一起并肩作战的兄弟,你们的作用无人能替。’”他不仅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规范设置事故现场安全区域,更会在他们受委屈时第一个站出来。“有一次我协助处理事故时被当事人推搡,亮哥立刻一步上前把我护在身后,语气严肃又克制地对那人说:‘请你冷静,配合我们工作。’”回忆起往事,这位七尺男儿泣不成声,“有他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我帮亮哥完成了上一起事故他没完成的现场图……”负责事故现场勘查的民警,是郑亮在队里最要好的兄弟。他强压着哽咽:“当我蹲在他倒下的地方测量时,手抖得连尺子都按不住。我只能一遍遍深呼吸,告诉自己——这是亮哥未出完的现场,绝不能出错……这是我,能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了。”▲图为郑亮在处置一起交通事故。秋风呜咽,山河同悲。郑亮的生命陨于黑夜,却把光明留给别人。他一生虽短,却人如其名,活得堂堂正正、闪闪亮亮……郑亮走了,但他用生命点燃的精神火炬,正在更广阔的天地点亮。这火炬,映照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每一个藏蓝身影,汇聚成照亮家国平安的万丈光芒。英雄的精神已融入时代洪流,与千千万万个坚守的身影一起,铸就起共和国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英雄未远,忠魂永驻!郑亮同志,一路走好!来源:铁岭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