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bBkdpAz7N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登山杖怎么选?户外徒步,请收好“安全锦囊”/e3pmh19vt/e3ps21dgq登山杖怎么选,怎么用?本报记者 曾华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在野外穿林打叶、吟啸徐行时,不忘带上竹杖。那时的竹杖,也许与今天的登山杖有些类似。随着“户外热”持续升温,人们纷纷走向户外,或跋山涉水,或登高望远。有经验的徒步者、登山者,在攀登崇山峻岭,或者穿越复杂路面时,也会带上登山杖。为什么要使用登山杖?登山杖,也叫手杖,在户外活动中合理使用,能带来以下好处:上坡时上肢辅助发力,能节省体力;下坡时分担冲击力,减少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压力;在碎石、草丛、溪流、雪地、湿滑等复杂地形行走,能提供额外支点,降低摔倒风险;过独木桥或横穿斜坡时帮助保持重心平衡;试探水深、雪层厚度或草丛中的障碍物;下雨时,若找不到避雨的地方,还可拿登山杖作为支杆,用防水布搭建雨棚。如何选择登山杖?单杖适合轻装、短途、简单地形、习惯单手操作者;双杖适合负重、长距离、复杂地形、平衡需求高者。登山杖杖杆材质有钛合金、碳纤维、铝合金、木质等,可选择碳纤维杖或铝合金杖,相对轻量化,价格也适中,而钛合金杖价格高,木质杖易折;杖尖材质可选碳钨钢尖和钨钴合金尖,硬度高、韧性强、耐腐蚀,不易变形或断裂;手柄材质可选泡沫手柄或软木手柄,握感舒适、吸汗防滑;节数有四节、三节、两节、一节,可选三节或四节,便于携带、长度适中,两节和一节便携性差、调节范围较小;杖高有95—110厘米、110—125厘米、125—140厘米等,可根据身高选择;登山杖重量不一,在结实耐用的基础上,建议选较轻者,可减轻手臂的负担。怎样使用登山杖?一看锁扣是否锁紧。锁扣不紧会导致杖杆无法承受重量,突然向下回缩,不仅影响行走的稳定性,还可能造成意外摔倒。 二要合理使用腕带。使用时将手从腕带下方穿入,用虎口压住带子,握紧手柄。复杂路况可不使用腕带,便于杖尖被硬物卡住时放手,以免连同登山杖一起摔倒,伤及手腕。三须调节杖杆长度。平地行走时,手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呈90度,杖尖垂直触地,落于脚侧后方,推动身体前进;上坡缩短5—10厘米,减少手臂抬起幅度,杖尖落于脚侧后方,推动身体前进;下坡时加长5—10厘米,杖尖落于脚侧前方,提前支撑,缓冲膝盖压力。户外徒步,请收好“安全锦囊”王 帅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来说,走进大自然“充电”越来越有吸引力。户外徒步充满乐趣与挑战,但不恰当的徒步活动也有潜在风险。怎样在户外徒步时保护好自己?以下这些“安全锦囊”请收好。选择适合路线。路线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难度等级、个人体能与季节因素。新手更推荐海拔爬升小、单日往返的成熟路线,避免盲目挑战高难度路线;资深的徒步爱好者也要避免私自探索未开发的危险路线;雨季徒步需要避开易发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峡谷路线;冬季徒步则应警惕高海拔地区的积雪和失温风险。备好相关装备。建议购买专业的登山鞋与速干袜,分层穿着速干衣、保暖衣、冲锋衣等徒步衣物,并备好登山杖、药品包、饮用水和能量胶等。如果要进行多天的长距离徒步,还需准备帐篷、防潮垫、睡袋、压缩气炉等装备。进行体能储备。徒步活动对体能也有一定要求,最好提前一个月进行下肢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如果要进行多天长距离徒步,则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规律体能训练。掌握爬山技巧。登山免不了爬上爬下,我们最好能掌握一定运动技巧,最大程度避免身体损伤。上山时,可以小步幅、慢节奏起步,保持匀速呼吸,遇到陡坡,采用“之”字形走法。下山时,要保持重心略微后倾、膝盖微屈,陡坡采用侧身交替下台阶方式,并使用登山杖分散冲击力,通过调整步频缓解关节压力。科学应对“高反”。许多徒步路线都处于高原地区,需要格外注意科学应对高原反应。我们进入高原前,可以先在海拔2000米左右区域停留1至2天,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徒步时,每天上升的海拔不超过1000米,且上升速度不宜过快。在高原地区徒步要采用“轻缓匀速”行走节奏,配合深呼吸。长距离徒步时应注意休息频率,避免过于疲劳,并且观察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徒步时要佩戴防风帽、手套等,避免头部和四肢受凉。如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应暂停高原行程。保护生态环境。徒步时应始终沿着已有步道行走,避免踩踏脆弱植被或抄近道。在徒步中避免采摘野生植物、伤害野生动物。使用便携炉具取代明火,切勿在干旱、多风区域生火。(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体育学院,本报记者张驰采访整理)1759628063094责编:李莹莹人民日报175962806309411[]{"email":"liyingying@huanqiu.com","name":"李莹莹"}
登山杖怎么选,怎么用?本报记者 曾华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在野外穿林打叶、吟啸徐行时,不忘带上竹杖。那时的竹杖,也许与今天的登山杖有些类似。随着“户外热”持续升温,人们纷纷走向户外,或跋山涉水,或登高望远。有经验的徒步者、登山者,在攀登崇山峻岭,或者穿越复杂路面时,也会带上登山杖。为什么要使用登山杖?登山杖,也叫手杖,在户外活动中合理使用,能带来以下好处:上坡时上肢辅助发力,能节省体力;下坡时分担冲击力,减少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压力;在碎石、草丛、溪流、雪地、湿滑等复杂地形行走,能提供额外支点,降低摔倒风险;过独木桥或横穿斜坡时帮助保持重心平衡;试探水深、雪层厚度或草丛中的障碍物;下雨时,若找不到避雨的地方,还可拿登山杖作为支杆,用防水布搭建雨棚。如何选择登山杖?单杖适合轻装、短途、简单地形、习惯单手操作者;双杖适合负重、长距离、复杂地形、平衡需求高者。登山杖杖杆材质有钛合金、碳纤维、铝合金、木质等,可选择碳纤维杖或铝合金杖,相对轻量化,价格也适中,而钛合金杖价格高,木质杖易折;杖尖材质可选碳钨钢尖和钨钴合金尖,硬度高、韧性强、耐腐蚀,不易变形或断裂;手柄材质可选泡沫手柄或软木手柄,握感舒适、吸汗防滑;节数有四节、三节、两节、一节,可选三节或四节,便于携带、长度适中,两节和一节便携性差、调节范围较小;杖高有95—110厘米、110—125厘米、125—140厘米等,可根据身高选择;登山杖重量不一,在结实耐用的基础上,建议选较轻者,可减轻手臂的负担。怎样使用登山杖?一看锁扣是否锁紧。锁扣不紧会导致杖杆无法承受重量,突然向下回缩,不仅影响行走的稳定性,还可能造成意外摔倒。 二要合理使用腕带。使用时将手从腕带下方穿入,用虎口压住带子,握紧手柄。复杂路况可不使用腕带,便于杖尖被硬物卡住时放手,以免连同登山杖一起摔倒,伤及手腕。三须调节杖杆长度。平地行走时,手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呈90度,杖尖垂直触地,落于脚侧后方,推动身体前进;上坡缩短5—10厘米,减少手臂抬起幅度,杖尖落于脚侧后方,推动身体前进;下坡时加长5—10厘米,杖尖落于脚侧前方,提前支撑,缓冲膝盖压力。户外徒步,请收好“安全锦囊”王 帅对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来说,走进大自然“充电”越来越有吸引力。户外徒步充满乐趣与挑战,但不恰当的徒步活动也有潜在风险。怎样在户外徒步时保护好自己?以下这些“安全锦囊”请收好。选择适合路线。路线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难度等级、个人体能与季节因素。新手更推荐海拔爬升小、单日往返的成熟路线,避免盲目挑战高难度路线;资深的徒步爱好者也要避免私自探索未开发的危险路线;雨季徒步需要避开易发山洪、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峡谷路线;冬季徒步则应警惕高海拔地区的积雪和失温风险。备好相关装备。建议购买专业的登山鞋与速干袜,分层穿着速干衣、保暖衣、冲锋衣等徒步衣物,并备好登山杖、药品包、饮用水和能量胶等。如果要进行多天的长距离徒步,还需准备帐篷、防潮垫、睡袋、压缩气炉等装备。进行体能储备。徒步活动对体能也有一定要求,最好提前一个月进行下肢力量训练与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如果要进行多天长距离徒步,则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规律体能训练。掌握爬山技巧。登山免不了爬上爬下,我们最好能掌握一定运动技巧,最大程度避免身体损伤。上山时,可以小步幅、慢节奏起步,保持匀速呼吸,遇到陡坡,采用“之”字形走法。下山时,要保持重心略微后倾、膝盖微屈,陡坡采用侧身交替下台阶方式,并使用登山杖分散冲击力,通过调整步频缓解关节压力。科学应对“高反”。许多徒步路线都处于高原地区,需要格外注意科学应对高原反应。我们进入高原前,可以先在海拔2000米左右区域停留1至2天,让身体逐渐适应高原环境。徒步时,每天上升的海拔不超过1000米,且上升速度不宜过快。在高原地区徒步要采用“轻缓匀速”行走节奏,配合深呼吸。长距离徒步时应注意休息频率,避免过于疲劳,并且观察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徒步时要佩戴防风帽、手套等,避免头部和四肢受凉。如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应暂停高原行程。保护生态环境。徒步时应始终沿着已有步道行走,避免踩踏脆弱植被或抄近道。在徒步中避免采摘野生植物、伤害野生动物。使用便携炉具取代明火,切勿在干旱、多风区域生火。(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体育学院,本报记者张驰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