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WHEjifHOm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泉州一男子心脏大血管被堵险丧命,专家紧急提醒!/e3pmh19vt/e3ps21dgq2025年9月29日是第26个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今年的主题是“律动不息”。“律动不息” 寓意着心脏持续且规律的跳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坚韧,同时也提醒着人们,心脏健康需要持续的关注与呵护,不能有丝毫懈怠。在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心内六科主任程晔教授教我们如何正确应对心血管头号杀手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他还提醒中青年人更应警惕心梗。案例:男子险丧命心脏大血管全堵上9月22日,程晔教授为一位泉州男子做了一台冠脉介入手术,开通了阻塞的心脏左侧血管。而这是该男子两个月内第二次上手术台开通心脏的血管。 男子李某,泉州南安人,1984年出生,年仅41岁。李某在南安从事建材销售工作,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致身体不适,8月出现了一个星期的胸闷情况。“对于胸闷,我也没在意。但是有一天突然胸闷,我弯腰正要拿东西时,突然眼前就一阵黑,然后整个人在原地动不了。身子不断往外冒汗。”李某说,过来好一会儿,他才慢慢缓过来。来到厦心一检查,医生竟发现李某心脏左右两侧的血管几乎全都堵了。李某的情况十分凶险,随时可能心脏猝死,程晔教授第一时间给李某安排手术,开通了右侧心脏血管。根据患者病情,一个月后,程晔教授再次为李某开通了他左侧的心脏血管。年纪轻轻为何会发生心梗呢?经过细究,李某的心梗与李某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李某在南安长期做建材类销售,平常应酬多,喝酒多,在公司上班或者外出跑业务,也都是吃外卖、下馆子,导致饮食重油、重盐。另外,李某也经常熬夜,平常都要12点过后才睡觉。再加上这两年,工作遇到困难,李某生活工作压力大,心情也不好。而且平常李某还几乎不运动。提醒:患者年轻化心梗猝死更可怕在程晔教授的患者名单中,李某这样年轻心梗患者并非是个例,程晔教授说,他接触了不少二三十岁的心梗患者。近日,知名演员张晋在《披荆斩棘2025》节目中也自曝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心梗经历。程晔教授提醒,心梗患者年轻化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据统计,我国发生心梗的平均年龄为62岁。但近几年来,45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心梗发病率逐年上升,15岁—29岁、30岁—44岁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以年均14.57%与6.40%的比例上升。什么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如果不能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心梗的发生往往有一个过程:冠状动脉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完全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而死亡。一旦心肌细胞死亡,就无法再生,这就是为什么心梗患者需要立即抢救的原因。心梗的表现心梗发作时可能出现以下表现:1胸部症状最常见的是胸骨后剧烈疼痛,患者常描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撕裂感”,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休息也难以缓解。2放射痛胸痛可能向左臂、左肩、下颌、背部、上腹部等部位放射,有些患者甚至出现牙痛,而胸部并不明显。3伴随症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特别是冷汗)、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很多患者会有强烈的濒死感,感觉“要不行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梗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不典型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胃部不适、背痛、极度疲劳或呼吸困难,这些“隐形心梗”往往更危险,因为容易被忽视。程晔教授提醒,更值得重视的是,年轻人发生心梗,跟老年人不一样,老年人会有一个慢性的适应过程,而年轻人则来得特别快,特别凶险,通常都是猝死型心梗。老年人常有长期疾病的代偿,而年轻人代偿能力都很差。“比如一条血管堵了,老年人的血管会慢慢堵,而年轻人则是突然一下子堵住,让你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应对:心梗发病时应第一时间到医救治程晔教授提醒患者,心梗发作时的正确处理应该是立即寻求医疗救助,第一时间就近就医。正确处理方式如下:第一步拨打急救电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的心肌就越多。发生心梗应第一时间拨打120。第二步保持冷静并停止一切活动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或平躺,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增加心脏负担。解开紧身的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以舌下含服1片。如果3-5分钟后症状没有缓解,可以再含服1片,但不要超过3片。提醒:绝对不能做的事情不要试图自己开车或走路去医院,剧烈活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不要喝水或进食任何东西,以防需要紧急手术时发生误吸。不要寄希望于症状会自行缓解而拖延就医时间,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120分钟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需要警惕的预警信号1.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而且症状逐渐加重,这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加重。2.夜间或清晨出现胸部不适,特别是伴有憋醒的情况,这种症状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3.运动耐量明显下降,以前能够轻松完成的活动现在感到吃力,这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的表现。4.不明原因的极度疲劳感,特别是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不典型症状。5.心律不齐或心悸的频率增加,特别是伴有其他症状时。>>>相关链接日常预防程晔教授说,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高危人群更需要进行心血管专科体检。★生活方式改善1.戒烟限酒无论吸烟多久,戒烟都能立即开始降低心血管风险。过量饮酒则会增加心脏负担和高血压风险。2.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和坚果,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添加糖的摄入。3.规律运动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4.控制体重将BMI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正常成年人18.5—23.9kg/m2,65岁以上老年人20—26.9kg/m2),特别要注意减少腹部脂肪。★定期健康监测1.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高血压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压;血脂异常者应该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厦心常规开展平板运动试验检查2.关注体检变化40岁后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血管专科检查,有症状时要及时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等,必要时进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特别是有多个危险因素的人群。★心理健康管理1.学会压力管理通过运动、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2.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晚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3.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和睦、朋友支持对心理健康很重要。★药物预防如果已经确诊冠心病或有高危险因素,要按医嘱规律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减药。外出时要携带足够的药物,并了解通用名,以备在国外需要购买时使用。专家简介程晔,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六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冠心病以及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外周血管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复杂冠脉病变,如左主干、分叉、弥漫性钙化病变以及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一、周四、周六、周日上午来源:泉州通客户端、东南早报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康金龙1759116711014责编:王怡泉州晚报175911671101411[]{"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
2025年9月29日是第26个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今年的主题是“律动不息”。“律动不息” 寓意着心脏持续且规律的跳动,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坚韧,同时也提醒着人们,心脏健康需要持续的关注与呵护,不能有丝毫懈怠。在世界心脏日到来之际,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心内六科主任程晔教授教我们如何正确应对心血管头号杀手心肌梗死(简称“心梗”),他还提醒中青年人更应警惕心梗。案例:男子险丧命心脏大血管全堵上9月22日,程晔教授为一位泉州男子做了一台冠脉介入手术,开通了阻塞的心脏左侧血管。而这是该男子两个月内第二次上手术台开通心脏的血管。 男子李某,泉州南安人,1984年出生,年仅41岁。李某在南安从事建材销售工作,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致身体不适,8月出现了一个星期的胸闷情况。“对于胸闷,我也没在意。但是有一天突然胸闷,我弯腰正要拿东西时,突然眼前就一阵黑,然后整个人在原地动不了。身子不断往外冒汗。”李某说,过来好一会儿,他才慢慢缓过来。来到厦心一检查,医生竟发现李某心脏左右两侧的血管几乎全都堵了。李某的情况十分凶险,随时可能心脏猝死,程晔教授第一时间给李某安排手术,开通了右侧心脏血管。根据患者病情,一个月后,程晔教授再次为李某开通了他左侧的心脏血管。年纪轻轻为何会发生心梗呢?经过细究,李某的心梗与李某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李某在南安长期做建材类销售,平常应酬多,喝酒多,在公司上班或者外出跑业务,也都是吃外卖、下馆子,导致饮食重油、重盐。另外,李某也经常熬夜,平常都要12点过后才睡觉。再加上这两年,工作遇到困难,李某生活工作压力大,心情也不好。而且平常李某还几乎不运动。提醒:患者年轻化心梗猝死更可怕在程晔教授的患者名单中,李某这样年轻心梗患者并非是个例,程晔教授说,他接触了不少二三十岁的心梗患者。近日,知名演员张晋在《披荆斩棘2025》节目中也自曝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心梗经历。程晔教授提醒,心梗患者年轻化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据统计,我国发生心梗的平均年龄为62岁。但近几年来,45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心梗发病率逐年上升,15岁—29岁、30岁—44岁年龄组发病率分别以年均14.57%与6.40%的比例上升。什么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相应区域的心肌因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如果不能及时救治,死亡率极高。心梗的发生往往有一个过程:冠状动脉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完全阻塞血管,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而死亡。一旦心肌细胞死亡,就无法再生,这就是为什么心梗患者需要立即抢救的原因。心梗的表现心梗发作时可能出现以下表现:1胸部症状最常见的是胸骨后剧烈疼痛,患者常描述为“压迫感”、“紧缩感”或“撕裂感”,就像有一块大石头压在胸口。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30分钟,休息也难以缓解。2放射痛胸痛可能向左臂、左肩、下颌、背部、上腹部等部位放射,有些患者甚至出现牙痛,而胸部并不明显。3伴随症状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大汗淋漓(特别是冷汗)、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很多患者会有强烈的濒死感,感觉“要不行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心梗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的胸痛症状。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不典型症状,可能仅表现为胃部不适、背痛、极度疲劳或呼吸困难,这些“隐形心梗”往往更危险,因为容易被忽视。程晔教授提醒,更值得重视的是,年轻人发生心梗,跟老年人不一样,老年人会有一个慢性的适应过程,而年轻人则来得特别快,特别凶险,通常都是猝死型心梗。老年人常有长期疾病的代偿,而年轻人代偿能力都很差。“比如一条血管堵了,老年人的血管会慢慢堵,而年轻人则是突然一下子堵住,让你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应对:心梗发病时应第一时间到医救治程晔教授提醒患者,心梗发作时的正确处理应该是立即寻求医疗救助,第一时间就近就医。正确处理方式如下:第一步拨打急救电话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的心肌就越多。发生心梗应第一时间拨打120。第二步保持冷静并停止一切活动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或平躺,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增加心脏负担。解开紧身的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可以舌下含服1片。如果3-5分钟后症状没有缓解,可以再含服1片,但不要超过3片。提醒:绝对不能做的事情不要试图自己开车或走路去医院,剧烈活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不要喝水或进食任何东西,以防需要紧急手术时发生误吸。不要寄希望于症状会自行缓解而拖延就医时间,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120分钟内,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需要警惕的预警信号1.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而且症状逐渐加重,这可能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加重。2.夜间或清晨出现胸部不适,特别是伴有憋醒的情况,这种症状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3.运动耐量明显下降,以前能够轻松完成的活动现在感到吃力,这可能是心脏功能下降的表现。4.不明原因的极度疲劳感,特别是女性更容易出现这种不典型症状。5.心律不齐或心悸的频率增加,特别是伴有其他症状时。>>>相关链接日常预防程晔教授说,对于心血管疾病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高危人群更需要进行心血管专科体检。★生活方式改善1.戒烟限酒无论吸烟多久,戒烟都能立即开始降低心血管风险。过量饮酒则会增加心脏负担和高血压风险。2.保持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瘦肉、鱼类和坚果,减少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和添加糖的摄入。3.规律运动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突然的剧烈运动。4.控制体重将BMI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正常成年人18.5—23.9kg/m2,65岁以上老年人20—26.9kg/m2),特别要注意减少腹部脂肪。★定期健康监测1.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高血压患者应该每天监测血压;血脂异常者应该定期复查;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厦心常规开展平板运动试验检查2.关注体检变化40岁后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血管专科检查,有症状时要及时检查。项目主要包括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等,必要时进行冠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特别是有多个危险因素的人群。★心理健康管理1.学会压力管理通过运动、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2.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晚保证7—8小时的优质睡眠。3.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和睦、朋友支持对心理健康很重要。★药物预防如果已经确诊冠心病或有高危险因素,要按医嘱规律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减药。外出时要携带足够的药物,并了解通用名,以备在国外需要购买时使用。专家简介程晔,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六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冠心病以及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等外周血管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复杂冠脉病变,如左主干、分叉、弥漫性钙化病变以及慢性闭塞性病变的微创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门诊时间:周二全天,周一、周四、周六、周日上午来源:泉州通客户端、东南早报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康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