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LeN4f1Fej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福建泉州街头有人“免费修车”?!未经车主同意,这样做行吗?/e3pmh19vt/e3ps21dgq免费喷漆、免费修灯…… 近日,市民徐先生向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有自称在晋江的网络博主发布多段“日行一善”视频,其随机挑选路边车辆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这一行为迅速引发热议,有人点赞称其热心公益,也有人质疑实为博取流量。 自称“日行一善” 随机维修路边车辆 根据徐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该博主的短视频账号。该博主网名“行某某某”,自我简介为“以思考为引擎,以乐观为燃料的修理工”,目前拥有粉丝236人,已发布38个视频。 在最近的一个视频里,记者看到,一名男子选中一辆旧款银色汽车,发现车灯泛黄,便为其贴上保护膜并进行清洁。随后他使用喷壶喷洒清洁剂,车灯经处理有一半明显变亮。视频配文称:“厂里没事干,那咱们就自己出来找事干,老规矩日行一善,免费帮他喷一半吧……” 记者看到,这些视频中,有的是帮车主喷漆,有的是帮车主处理车漆的涂层等,有的配文称“路边随机挑选一部陌生人的车辆,免费修大灯”。 行为引发争议 动机与效果受质疑 “行某某某”的这种行为,引发了争议。 有些网友在其视频留言表示,“行某某某”是在做好事。有的车主看到是免费的,甚至要开车给他修,并问他在哪里,他回复说在“晋江”。 然而,更多的网友对其行为提出疑问。有网友指出维修方式存在技术缺陷,如未喷底漆可能导致掉漆,“行某某某”回复称“条件有限,比较粗糙”。不少网友追问:“车主知情吗?”该博主表示:“看到视频他就知道了。”还有人认为只修一半反而影响美观。 一些市民推测,该博主实则是通过此类内容吸引关注,为其修车店引流。记者注意到,其视频中也包含室内修车内容。 律师:维修行为涉嫌侵权 车主有权追责 未经允许维修他人车辆,是否合法?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市炜衡(泉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温惠阳律师。温律师指出,该行为核心问题在于未经车主同意,涉嫌侵犯车主的财产权,属于无权处分。车辆是车主的合法财产,其维修、处置等权利属于车主。未经车主明确同意,擅自对车辆进行维修,侵犯了车主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视频发布者的主要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引流”而非纯粹为车主利益,这难以被认定为“为他人利益”。况且,车主并未提出维修需求,甚至可能因车辆破损程度轻微而不愿维修。擅自维修很可能违反车主的真实意愿。 那么,若车主不认可这样修车或者认为反而修坏了,责任如何分担?温律师介绍,车主不认可维修行为本身,维修方需承担侵权责任。车主有权要求其将车辆恢复原状(如可能),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如车辆无法使用期间的交通费、评估费等)。如果无法恢复原状,应折价赔偿。 温律师对视频发布者(维修方)的建议是:在维修前,必须找到车主并获得其明确、自愿的同意,最好有书面或视频记录;明确告知风险,向车主清晰说明维修方案、可能的风险以及免费的性质,避免事后纠纷;购买保险,考虑购买相关责任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维修事故或纠纷;规范操作,确保维修过程专业、规范,使用合格配件,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二次损坏。 万一被“免费修车”了,温律师建议车主及时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拍照、录像记录车辆原始状态和维修后的状态;立即与维修方取得联系,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接受、拒绝或质疑维修质量);如果认为维修造成了损坏或价值减损,可寻求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鉴定;若协商无果,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维修方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此类‘街头随机免费维修’行为看似公益,实则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和社会争议。其‘引流’目的可能掩盖了潜在的侵权本质,公众应理性看待,切勿盲目模仿。”温律师提醒道。 泉州晚报社记者:黄墩良 1758010319886责编:贾凯悦东南早报175801031988611[]{"email":"jiakaiyue@huanqiu.com","name":"贾凯悦"}
免费喷漆、免费修灯…… 近日,市民徐先生向泉州晚报社24小时热线96339反映,有自称在晋江的网络博主发布多段“日行一善”视频,其随机挑选路边车辆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这一行为迅速引发热议,有人点赞称其热心公益,也有人质疑实为博取流量。 自称“日行一善” 随机维修路边车辆 根据徐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找到了该博主的短视频账号。该博主网名“行某某某”,自我简介为“以思考为引擎,以乐观为燃料的修理工”,目前拥有粉丝236人,已发布38个视频。 在最近的一个视频里,记者看到,一名男子选中一辆旧款银色汽车,发现车灯泛黄,便为其贴上保护膜并进行清洁。随后他使用喷壶喷洒清洁剂,车灯经处理有一半明显变亮。视频配文称:“厂里没事干,那咱们就自己出来找事干,老规矩日行一善,免费帮他喷一半吧……” 记者看到,这些视频中,有的是帮车主喷漆,有的是帮车主处理车漆的涂层等,有的配文称“路边随机挑选一部陌生人的车辆,免费修大灯”。 行为引发争议 动机与效果受质疑 “行某某某”的这种行为,引发了争议。 有些网友在其视频留言表示,“行某某某”是在做好事。有的车主看到是免费的,甚至要开车给他修,并问他在哪里,他回复说在“晋江”。 然而,更多的网友对其行为提出疑问。有网友指出维修方式存在技术缺陷,如未喷底漆可能导致掉漆,“行某某某”回复称“条件有限,比较粗糙”。不少网友追问:“车主知情吗?”该博主表示:“看到视频他就知道了。”还有人认为只修一半反而影响美观。 一些市民推测,该博主实则是通过此类内容吸引关注,为其修车店引流。记者注意到,其视频中也包含室内修车内容。 律师:维修行为涉嫌侵权 车主有权追责 未经允许维修他人车辆,是否合法?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市炜衡(泉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温惠阳律师。温律师指出,该行为核心问题在于未经车主同意,涉嫌侵犯车主的财产权,属于无权处分。车辆是车主的合法财产,其维修、处置等权利属于车主。未经车主明确同意,擅自对车辆进行维修,侵犯了车主对其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视频发布者的主要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引流”而非纯粹为车主利益,这难以被认定为“为他人利益”。况且,车主并未提出维修需求,甚至可能因车辆破损程度轻微而不愿维修。擅自维修很可能违反车主的真实意愿。 那么,若车主不认可这样修车或者认为反而修坏了,责任如何分担?温律师介绍,车主不认可维修行为本身,维修方需承担侵权责任。车主有权要求其将车辆恢复原状(如可能),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如车辆无法使用期间的交通费、评估费等)。如果无法恢复原状,应折价赔偿。 温律师对视频发布者(维修方)的建议是:在维修前,必须找到车主并获得其明确、自愿的同意,最好有书面或视频记录;明确告知风险,向车主清晰说明维修方案、可能的风险以及免费的性质,避免事后纠纷;购买保险,考虑购买相关责任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维修事故或纠纷;规范操作,确保维修过程专业、规范,使用合格配件,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二次损坏。 万一被“免费修车”了,温律师建议车主及时保留证据,第一时间拍照、录像记录车辆原始状态和维修后的状态;立即与维修方取得联系,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接受、拒绝或质疑维修质量);如果认为维修造成了损坏或价值减损,可寻求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鉴定;若协商无果,可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通过诉讼方式维护自身权益,要求维修方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此类‘街头随机免费维修’行为看似公益,实则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和社会争议。其‘引流’目的可能掩盖了潜在的侵权本质,公众应理性看待,切勿盲目模仿。”温律师提醒道。 泉州晚报社记者:黄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