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KlUb89Gpw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浙江18岁小伙突然发病,胸痛咯血,进了ICU!医生确诊:极为罕见/e3pmh19vt/e3ps21dgq小李是位18岁的壮实小伙,1个多月前突然出现胸痛、咯血,伴有胸闷气急,之后一连串的病情恶化更是令人措手不及…… 呼吸衰竭病情危重 爸妈连忙带小李到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结果发现,前上纵隔占位性病灶(约95*66mm),考虑恶性病变,生殖细胞肿瘤可能,淋巴瘤待除外。 这可把一家人急坏了。随后小李辗转多家医院,但由于病情疑难,穿刺病理结果迟迟未出,无法进行后续治疗。在此期间小李胸痛、咳嗽、咯血、胸闷、气急日渐加重,无法平卧,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呼吸衰竭,不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为83%。 ▲小李的影像学报告 8月底,小李病情急剧恶化,开始化疗。因病情危重,转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科,入院时胸闷气急明显,不能平卧,血氧饱和度只有90%。血液科副主任陈志炉考虑小李存在肺栓塞可能,立即联系放射科值班医师紧急行肺动脉CTA检查,果然,小李不仅有肺动脉分支栓塞,更严重的是双侧肺动脉主干受肿瘤压迫而明显狭窄,需要立即抗凝治疗。棘手的是,由于小李正在咯血,无法进行抗凝治疗,如果不抗凝治疗,不消除肿瘤对肺血管的压迫,缺氧无法改善,并且会逐渐加重。而且小李5天前刚接受了强剂量的化疗,短期内不能再行强化疗。 考虑到小李病情的严重性、复杂性和紧急性,陈志炉连夜请了ICU、血管外科、放射科召开MDT讨论,最终决定立即将小李转入ICU,启动ECOM改善氧合。 在ECOM的支持下,小李开始了低强度化疗。经过5天抗肿瘤治疗后,肿瘤较前有所缩小,肺动脉主干较前增宽。但这时小李到了最危险的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发了粒细胞缺乏和重度血小板减少,在ICU和血液科的联合诊治以及血库的支持下,通过输注血小板、使用细胞因子和抗感染等治疗,顺利地度过了骨髓抑制期,在转入ICU的第9天成功撤除ECMO,并转回血液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经过病理片的再次免疫组化检查,小李最终被确诊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混合,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淋巴瘤亚型,后续治疗方案仍需随时调整。 什么是淋巴瘤? 每年的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旨在提高公众对淋巴瘤症状识别、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知。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淋巴瘤。 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入侵,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及恶变的细胞,当淋巴细胞发生病变或分化成不可控制的突变细胞,阻断了正常的细胞运作,就会产生淋巴瘤。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为什么会得淋巴瘤? 感染因素:如HTLV-1、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幽门螺杆菌(HP)、鹦鹉热衣原体等。 遗传因素:淋巴瘤有时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人群患淋巴瘤的几率比平常人高,某些特定的基因会增加淋巴瘤的易感性。 免疫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是淋巴瘤的危险因素,另外,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抑制剂增加了淋巴瘤的发病率。 环境因素:有机溶剂、吸烟、体重指数增加、辐射等与淋巴瘤发生的危险性有一定关系。 这些症状要警惕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肿大的淋巴结可以出现在浅表部位,比如颈部、腋下、腹股沟,也可以隐匿于纵隔、腹膜后、肠系膜上的淋巴结等,难以早期发现。 全身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量大的盗汗,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 局部压迫症状:当淋巴瘤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压迫邻近器官或组织,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紫绀。 结外病变:即淋巴结以外的器官上分布的淋巴细胞发生了病变。发病频率高低依次为:胃肠道、鼻、咽部和扁桃体、皮肤、涎腺、眼眶和泪腺、睾丸、肺、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骨骼、乳腺、子宫颈和卵巢等。 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诊断。目前病理诊断仍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要综合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IHC)、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术等。 陈志炉表示,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规范性治疗是治疗淋巴瘤的关键,淋巴瘤已被世卫组织定义为“可治愈的肿瘤”之一,而且随着医学的进步,淋巴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的运用,甚至有50%以上的晚期患者也可通过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如出现疑似淋巴瘤症状,需要及时到相应科室就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科每周二上午开设“淋巴瘤专病门诊”。 来源:FM93记者王桔 通讯员 张煜锌1757918165592责编:张燕萍FM93交通之声175791816559211[]{"email":"zhangyanping@huanqiu.com","name":"张燕萍"}
小李是位18岁的壮实小伙,1个多月前突然出现胸痛、咯血,伴有胸闷气急,之后一连串的病情恶化更是令人措手不及…… 呼吸衰竭病情危重 爸妈连忙带小李到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结果发现,前上纵隔占位性病灶(约95*66mm),考虑恶性病变,生殖细胞肿瘤可能,淋巴瘤待除外。 这可把一家人急坏了。随后小李辗转多家医院,但由于病情疑难,穿刺病理结果迟迟未出,无法进行后续治疗。在此期间小李胸痛、咳嗽、咯血、胸闷、气急日渐加重,无法平卧,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呼吸衰竭,不吸氧状态下氧饱和度为83%。 ▲小李的影像学报告 8月底,小李病情急剧恶化,开始化疗。因病情危重,转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科,入院时胸闷气急明显,不能平卧,血氧饱和度只有90%。血液科副主任陈志炉考虑小李存在肺栓塞可能,立即联系放射科值班医师紧急行肺动脉CTA检查,果然,小李不仅有肺动脉分支栓塞,更严重的是双侧肺动脉主干受肿瘤压迫而明显狭窄,需要立即抗凝治疗。棘手的是,由于小李正在咯血,无法进行抗凝治疗,如果不抗凝治疗,不消除肿瘤对肺血管的压迫,缺氧无法改善,并且会逐渐加重。而且小李5天前刚接受了强剂量的化疗,短期内不能再行强化疗。 考虑到小李病情的严重性、复杂性和紧急性,陈志炉连夜请了ICU、血管外科、放射科召开MDT讨论,最终决定立即将小李转入ICU,启动ECOM改善氧合。 在ECOM的支持下,小李开始了低强度化疗。经过5天抗肿瘤治疗后,肿瘤较前有所缩小,肺动脉主干较前增宽。但这时小李到了最危险的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发了粒细胞缺乏和重度血小板减少,在ICU和血液科的联合诊治以及血库的支持下,通过输注血小板、使用细胞因子和抗感染等治疗,顺利地度过了骨髓抑制期,在转入ICU的第9天成功撤除ECMO,并转回血液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经过病理片的再次免疫组化检查,小李最终被确诊为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混合,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淋巴瘤亚型,后续治疗方案仍需随时调整。 什么是淋巴瘤? 每年的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旨在提高公众对淋巴瘤症状识别、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认知。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淋巴瘤。 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的入侵,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及恶变的细胞,当淋巴细胞发生病变或分化成不可控制的突变细胞,阻断了正常的细胞运作,就会产生淋巴瘤。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全世界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为什么会得淋巴瘤? 感染因素:如HTLV-1、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8、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幽门螺杆菌(HP)、鹦鹉热衣原体等。 遗传因素:淋巴瘤有时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有家族史的人群患淋巴瘤的几率比平常人高,某些特定的基因会增加淋巴瘤的易感性。 免疫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疾病是淋巴瘤的危险因素,另外,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免疫抑制剂增加了淋巴瘤的发病率。 环境因素:有机溶剂、吸烟、体重指数增加、辐射等与淋巴瘤发生的危险性有一定关系。 这些症状要警惕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是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肿大的淋巴结可以出现在浅表部位,比如颈部、腋下、腹股沟,也可以隐匿于纵隔、腹膜后、肠系膜上的淋巴结等,难以早期发现。 全身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出汗量大的盗汗,6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不明原因的皮肤瘙痒。 局部压迫症状:当淋巴瘤肿大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压迫邻近器官或组织,引起相应的压迫症状,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紫绀。 结外病变:即淋巴结以外的器官上分布的淋巴细胞发生了病变。发病频率高低依次为:胃肠道、鼻、咽部和扁桃体、皮肤、涎腺、眼眶和泪腺、睾丸、肺、甲状腺、中枢神经系统、骨骼、乳腺、子宫颈和卵巢等。 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淋巴瘤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诊断。目前病理诊断仍是淋巴瘤诊断的金标准。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要综合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IHC)、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流式细胞术等。 陈志炉表示,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期规范性治疗是治疗淋巴瘤的关键,淋巴瘤已被世卫组织定义为“可治愈的肿瘤”之一,而且随着医学的进步,淋巴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的运用,甚至有50%以上的晚期患者也可通过治疗达到临床治愈。 如出现疑似淋巴瘤症状,需要及时到相应科室就诊,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血液科每周二上午开设“淋巴瘤专病门诊”。 来源:FM93记者王桔 通讯员 张煜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