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KXRk1KjRe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什么样的患者适合手术?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探访我国首个脑机接口病房/e3pmh19vt/e3prv5gfn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正式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脑机接口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领域。近日,记者探访了我国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近距离了解脑机接口手术病人如何进行功能训练,脑机接口技术又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记者探访我国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在北京天坛医院综合楼7楼,刚刚建成的脑机接口病房乍看起来与普通病房没有明显区别,只不过病房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老廖是脑机接口病房启用后第一个手术病人,头戴的网帽下,隐藏着一套无线脑机接口系统,实时将他大脑皮层的电信号传输给外部解码设备。他说自己每天要对着这台电脑进行5个小时的康复训练。老廖今年50岁,生病前是一名卡车司机,两年前他突发脑出血,造成左侧身体偏瘫。经过一年多的康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今年6月,他接受了“北脑一号”脑机接口手术。医生将一片4×4厘米大小、半透明的薄膜电极片精准植入老廖颅骨下方,紧贴大脑硬膜表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勇:需要术前通过功能磁共振定位,我们要把柔性电极放在运动功能区的硬膜外。手术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确认我们能够清晰地接收这个脑电信号。只有这样在术后的脑电收集、脑电解码和指挥肢体的运动过程中才有成功的可能。在术后训练中,老廖只要活动四肢,脑电信号就会被系统采集出来,经过算法破译后,驱动外接设备,辅助老廖完成肢体康复训练。整套训练需要现场一位技术人员和后台两位工程师一起操作。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老廖的上肢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外科学家赵继宗:脑机接口不是一个单纯临床的工作,它包含着计算科学、生物科学、临床,它是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比如我们跟北京脑科学研究中心,还有一些做芯片的公司,在天坛医院建立这样一个病房,就可以把做技术的、计算机的、电生理的、包括临床的影像,在这个平台上发挥作用。脑机接口整个的临床试验的一个链条就连在一起了,可以更好地推动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进展。脑机接口评估门诊受试者需进行严格评估什么样的患者适合接受脑机接口手术?入住脑机接口病房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为此,北京天坛医院专门开设了脑机接口评估门诊,门诊开设半年来接到两千多位患者预约。北京天坛医院脑机接口评估门诊每周三开放,门诊外等候的大多是患者家属,他们通过医院官方预约挂号平台预约报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和家属可以来门诊进一步咨询。患者家属 席女士:我老公去年因为车祸,到目前为止人还没有完全清醒,我觉得只要是对我老公的病情恢复有效的话,我都愿意去尝试,患者家属 杨先生:我的父亲是脑干梗死,过来看看有什么更合适的方案。医生说只能促进恢复更快一些,帮助去恢复。我觉得这个技术相当不错,我们慕名过来要尝试一下。医生介绍,前来咨询的患者病症主要包括脑梗、截瘫、渐冻症等,患者家属进入诊室,医生会要求看一段患者视频,确定患者肢体活动情况。由于新技术存在诸多未知,在开展试验前,研究团队对于接收受试者态度非常谨慎。受试者的病情需要符合脑机接口的特性,举例来说,如果脑出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严重,不能提取出高质量的脑电信号,那么植入脑机也无济于事;如果患者肌张力过强,俗称“硬瘫”,肢体不能在外骨骼等牵引下反馈动作,康复训练也要打折扣。因此,每一名潜在受试者都要接受一系列病情评估。多项政策为脑机接口技术批量临床做准备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各地逐渐推开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与科研平台。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脑机接口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实际效果、实现方式以及适用人群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中。专家介绍,患者病情的差异给脑机接口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比如患者老廖接受的脑机接口手术是使用的“北脑一号”技术,而该技术还同时在北京另外两家医院进行了完全不同的临床试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一位因车祸导致四肢瘫痪的30岁年轻男性患者完成“北脑一号”植入手术,患者接受的训练是通过思维操控机械臂自主饮水、用脑控制电脑光标移动。北京宣武医院选择的受试者为一位67岁渐冻症患者,该女子的症状为重度构音障碍,与外界语言沟通受限,术后接受的训练为言语解码,主要恢复语言交流能力。专家介绍,大脑有8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与上万个其他神经元连接,我们对大脑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尽管已经有诸多成果案例,但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脑机接口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尚有距离。它的应用边界、适用人群、临床疗效等,仍是有待业界探索破解的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外科学家 赵继宗:脑机接口是不是能够临床推广,它还需要几个阶段↓一个就是放的芯片和电极,能不能长期在病人体内发挥作用,这个需要时间,是不是会出现失效的情况,这需要观察。第二个不是单例病人,我们需要一批病人才能得出一个结论,因为临床工作不是对单个病人,而是对群体,比如说偏瘫的、截瘫的,还有渐冻症患者是不是发挥作用,这些还需要数据的积累、病例的积累,所以这些都需要时间。今年,国家药监局对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立项,助推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北京、上海也相继发布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相关五年规划方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等价格项目,各地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脑机接口医疗收费将有规可依。这些政策的发布将有效推进脑机接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未来进入批量临床应用做好准备。1757894578915责编:樊羽玮央视新闻客户端175789457891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ebb723bb50392f179615143a593baef.jpeg{"email":"fanyuwei@huanqiu.com","name":"樊羽玮"}
今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正式出台专项支持政策,脑机接口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领域。近日,记者探访了我国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近距离了解脑机接口手术病人如何进行功能训练,脑机接口技术又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记者探访我国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在北京天坛医院综合楼7楼,刚刚建成的脑机接口病房乍看起来与普通病房没有明显区别,只不过病房的桌子上放着一台电脑。老廖是脑机接口病房启用后第一个手术病人,头戴的网帽下,隐藏着一套无线脑机接口系统,实时将他大脑皮层的电信号传输给外部解码设备。他说自己每天要对着这台电脑进行5个小时的康复训练。老廖今年50岁,生病前是一名卡车司机,两年前他突发脑出血,造成左侧身体偏瘫。经过一年多的康复治疗效果不明显,今年6月,他接受了“北脑一号”脑机接口手术。医生将一片4×4厘米大小、半透明的薄膜电极片精准植入老廖颅骨下方,紧贴大脑硬膜表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勇:需要术前通过功能磁共振定位,我们要把柔性电极放在运动功能区的硬膜外。手术过程中,我们会不断确认我们能够清晰地接收这个脑电信号。只有这样在术后的脑电收集、脑电解码和指挥肢体的运动过程中才有成功的可能。在术后训练中,老廖只要活动四肢,脑电信号就会被系统采集出来,经过算法破译后,驱动外接设备,辅助老廖完成肢体康复训练。整套训练需要现场一位技术人员和后台两位工程师一起操作。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老廖的上肢运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外科学家赵继宗:脑机接口不是一个单纯临床的工作,它包含着计算科学、生物科学、临床,它是多学科的交叉合作。比如我们跟北京脑科学研究中心,还有一些做芯片的公司,在天坛医院建立这样一个病房,就可以把做技术的、计算机的、电生理的、包括临床的影像,在这个平台上发挥作用。脑机接口整个的临床试验的一个链条就连在一起了,可以更好地推动脑机接口临床试验的进展。脑机接口评估门诊受试者需进行严格评估什么样的患者适合接受脑机接口手术?入住脑机接口病房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为此,北京天坛医院专门开设了脑机接口评估门诊,门诊开设半年来接到两千多位患者预约。北京天坛医院脑机接口评估门诊每周三开放,门诊外等候的大多是患者家属,他们通过医院官方预约挂号平台预约报名,符合条件的患者和家属可以来门诊进一步咨询。患者家属 席女士:我老公去年因为车祸,到目前为止人还没有完全清醒,我觉得只要是对我老公的病情恢复有效的话,我都愿意去尝试,患者家属 杨先生:我的父亲是脑干梗死,过来看看有什么更合适的方案。医生说只能促进恢复更快一些,帮助去恢复。我觉得这个技术相当不错,我们慕名过来要尝试一下。医生介绍,前来咨询的患者病症主要包括脑梗、截瘫、渐冻症等,患者家属进入诊室,医生会要求看一段患者视频,确定患者肢体活动情况。由于新技术存在诸多未知,在开展试验前,研究团队对于接收受试者态度非常谨慎。受试者的病情需要符合脑机接口的特性,举例来说,如果脑出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严重,不能提取出高质量的脑电信号,那么植入脑机也无济于事;如果患者肌张力过强,俗称“硬瘫”,肢体不能在外骨骼等牵引下反馈动作,康复训练也要打折扣。因此,每一名潜在受试者都要接受一系列病情评估。多项政策为脑机接口技术批量临床做准备随着脑机接口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各地逐渐推开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与科研平台。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脑机接口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实际效果、实现方式以及适用人群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中。专家介绍,患者病情的差异给脑机接口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比如患者老廖接受的脑机接口手术是使用的“北脑一号”技术,而该技术还同时在北京另外两家医院进行了完全不同的临床试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为一位因车祸导致四肢瘫痪的30岁年轻男性患者完成“北脑一号”植入手术,患者接受的训练是通过思维操控机械臂自主饮水、用脑控制电脑光标移动。北京宣武医院选择的受试者为一位67岁渐冻症患者,该女子的症状为重度构音障碍,与外界语言沟通受限,术后接受的训练为言语解码,主要恢复语言交流能力。专家介绍,大脑有8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与上万个其他神经元连接,我们对大脑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尽管已经有诸多成果案例,但是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脑机接口成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手段”尚有距离。它的应用边界、适用人群、临床疗效等,仍是有待业界探索破解的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外科学家 赵继宗:脑机接口是不是能够临床推广,它还需要几个阶段↓一个就是放的芯片和电极,能不能长期在病人体内发挥作用,这个需要时间,是不是会出现失效的情况,这需要观察。第二个不是单例病人,我们需要一批病人才能得出一个结论,因为临床工作不是对单个病人,而是对群体,比如说偏瘫的、截瘫的,还有渐冻症患者是不是发挥作用,这些还需要数据的积累、病例的积累,所以这些都需要时间。今年,国家药监局对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立项,助推采用脑机接口技术的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北京、上海也相继发布支持脑机接口发展的相关五年规划方案。国家医保局发布《神经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其中专门为脑机接口新技术价格单独立项,设立了“侵入式脑机接口植入费”“侵入式脑机接口取出费”等价格项目,各地对接落实立项指南后,脑机接口医疗收费将有规可依。这些政策的发布将有效推进脑机接口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未来进入批量临床应用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