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HeUxzc0I1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录取通知书是假的?昆明多名家长被骗,有人交了43000元!警方已介入/e3pmh19vt/e3ps21dgq9月开学伊始,家住昆明市晋宁区的曹女士仍为女儿升学的事烦心不已,她向记者回忆受骗始末时,难忍气愤与懊悔:“原本想寻找更好的教育条件,却让孩子因此错过民办初中自主招生的时机,只能就近入学。” 一个月前,曹女士向中间人李某支付4万多元用于疏通关系,对方承诺的入读名校至今无法兑现。截至9月10日,已有6名家长联络记者痛陈受骗经历,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一份录取通知书收费43000元 今年5月初,曹女士收到一条来自学校班级家长微信群的好友申请,仔细一看原来是女儿同学的家长李某。曹女士说,女儿与李某的儿子同在晋宁某小学读书,她和李某于2016年相识,但少有来往。 聊天中,曹女士得知李某认识昆明某中学的“内部资源”,只需要疏通关系即可办理入学,当李某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办事时,正在为孩子升学而焦虑的她当即动了心。5月开始,李某陆续以“提供学生简历”“订校服”“缴纳住宿费及办理费”“学校通知下载办公软件”等名义多次联络曹女士,与之频繁接触后,曹女士逐渐放下戒心。 6月15日,“她发来两张照片,第一张是通知书封面,第二张印着我女儿的名字和学籍号。”曹女士向记者展示她与李某的聊天记录,点开照片原图,一封印有学校名称的通知书赫然在目。这份“录取通知书”是打动她的关键一击,曹女士至此下了决心交钱。 这43000元来之不易,曹女士说:“这是我老公每天起早贪黑去拉菜,跑大车半年的收入。”8月11日,曹女士与丈夫商议后先向李某微信转账却被退回,李某表示只收现金,随后曹女士筹措了现金送至李某住处。 “学校通知书已经制作好!我们可以提前拿,正常是7月20日左右拿。”李某曾在微信聊天中向曹女士如此承诺。为此,开屏新闻记者联络昆明这所中学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查证。“我们学校的初中没有录取通知书,只有高中才会发放,肯定是被骗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校初中生录取须通过市教体局参与摇号,学校则根据摇号名单开展录取工作,全程公开透明。 多名家长受骗,金额在2万-15万元 有类似遭遇的家长不止曹女士。9月9日,曹女士等受骗家长建的微信群已有52人,她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互相认识的受骗家长,他们的孩子多在同一个小学就读,仅我家姑娘的同学就有7名,每家受骗金额基本在2万—15万元不等。”当天上午,记者随4名受骗家长来到李某家楼下,多次致电李某,均提示该号码已停机。 赵女士是受骗家长之一,但与曹女士不同的是,李某向赵女士承诺的“内部资源”是另一所知名初中。今年4月,赵女士在家长微信群关注到李某群聊互动时毫不焦虑的状态,于是主动致电李某“取经”。听闻赵女士孩子的就读意向后,李某当即表示自家孩子刚好确定到该校就读,由于现在已有其他选择,如果赵女士出钱,她愿意将入学名额有偿让出。为此,赵女士向其微信转账25280元,其中包含预定金20000元、选班费3000元、住宿费2280元。 “一直到了8月4日,李某所说的名校却没有任何音信,而我们摇号确定的另一所学校已经在招生,她阻挠我们签字确认信息和领取入学通知书,又让我们去签放弃摇号学位的申请表。”赵女士说,幸亏摇号学校的招生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始终未得到家长准确答复之后,老师隐约猜出缘故,便委婉提醒:“你家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已被我们学校打出来了,如果孩子被其他学校录取了,我们学校的招生工作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赵女士和老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被学校“打出通知书”就意味着孩子不可能被另外的学校录取。 该团伙失联,警方已介入调查取证 目前,赵女士的孩子已成为摇号中签学校的初一新生,而曹女士的女儿则错失了这一次机会。 8月11日,曹女士向李某交付现金的当天,一名自称该中学某校区的“刘老师”以座机来电,让家长次日带资料办理入学手续。 8月12日,曹女士丈夫抵达学校4楼教务处但未见“刘老师”其人,对方在电话中以开会不便为由让其次日前往另一校区办理。第二天,手捧入学材料的曹女士被拦在校门之外,她自始至终都没见到“刘老师”本人。随后,李某仍以“不要乱讲话,不要乱打听,马上有结果”安抚曹女士。 待8月17日19点对方再次失约后,曹女士才发现所有联系人的电话均无法接通。至此,曹女士所遇的“骗子”消失无踪,而且错过民办初中自主招生时限后,孩子失去了择校的机会。 截至记者发稿前,“刘老师”的座机仍然无人接听。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某为了让家长相信确有其事,曾向家长提供“录取通知书”“情况说明”等文书凭证。9月9日上午,一位姜姓家长向记者表示,当她向李某提出有确定消息才能付款的要求,李某便向其提供了一份写有姜女士姓名与身份证号的“情况说明”,文中将姜女士列为该校教职工,称其子女能以公费就读该校初中。 目前,记者已与6名家长取得联络,发现李某声称拥有“内部资源”的名校数量有3所,承诺包揽的诉求包括小升初与初升高。采访过程中,多位家长提及李某在前期沟通时强调“这个事情一定要保密”,因此很多家长在事发前并不知道彼此之间的事。 记者通过昆明市公安局晋宁区分局民警得知,警方接警后,已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提醒: 小升初升学途径公开透明 居间介绍属于违法行为 中国心理学会高级心理讲师、昆明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晏良云表示,目前小升初升学途径非常公开透明,入学方式主要有摇号、自主招生、就近划片的形式,根据学校公立及民办属性而有差异,每年的招生计划与招生简章均可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建议家长多关注官方渠道消息,尤其要注意政策解读,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贻误良机。家长应如何避免升学焦虑引起认知偏差?晏良云表示:“从长期教育实践来看,升学是中转站而不是终点站,对孩子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家庭长期引导,名校并非孩子成才的唯一答案。” 云南中霄律师事务所赵东丽律师表示,目前调查结果尚不明确,案件定性还需要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参照既往全国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判实践,本案可能有两种走向,涉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以经济纠纷定性为民事案件。诈骗罪的核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关于“出钱请托他人”办理入学,若对方明知无能力办却虚假承诺,便可能涉嫌诈骗。本罪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公安机关在侦办诈骗案过程中,会依法追缴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查实后会将家长被骗的钱财退还,家长需要配合提供转账记录、收条等证据。在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家长也可以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 赵东丽律师认为,若本案公安机关审查后认为证据不足、未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或者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那家长可以基于不当得利或者合同纠纷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返还收取的钱款。律师特别提醒广大家长,类似的居间介绍本身属于违法行为,不建议通过风险途径实现升学目的。 来源:开屏新闻记者 史子昊,受访者供图 1757594082962责编:贾凯悦春城晚报1757594082962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763b3b6f2486233bc77b3309e4ed3eb0.png{"email":"jiakaiyue@huanqiu.com","name":"贾凯悦"}
9月开学伊始,家住昆明市晋宁区的曹女士仍为女儿升学的事烦心不已,她向记者回忆受骗始末时,难忍气愤与懊悔:“原本想寻找更好的教育条件,却让孩子因此错过民办初中自主招生的时机,只能就近入学。” 一个月前,曹女士向中间人李某支付4万多元用于疏通关系,对方承诺的入读名校至今无法兑现。截至9月10日,已有6名家长联络记者痛陈受骗经历,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一份录取通知书收费43000元 今年5月初,曹女士收到一条来自学校班级家长微信群的好友申请,仔细一看原来是女儿同学的家长李某。曹女士说,女儿与李某的儿子同在晋宁某小学读书,她和李某于2016年相识,但少有来往。 聊天中,曹女士得知李某认识昆明某中学的“内部资源”,只需要疏通关系即可办理入学,当李某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办事时,正在为孩子升学而焦虑的她当即动了心。5月开始,李某陆续以“提供学生简历”“订校服”“缴纳住宿费及办理费”“学校通知下载办公软件”等名义多次联络曹女士,与之频繁接触后,曹女士逐渐放下戒心。 6月15日,“她发来两张照片,第一张是通知书封面,第二张印着我女儿的名字和学籍号。”曹女士向记者展示她与李某的聊天记录,点开照片原图,一封印有学校名称的通知书赫然在目。这份“录取通知书”是打动她的关键一击,曹女士至此下了决心交钱。 这43000元来之不易,曹女士说:“这是我老公每天起早贪黑去拉菜,跑大车半年的收入。”8月11日,曹女士与丈夫商议后先向李某微信转账却被退回,李某表示只收现金,随后曹女士筹措了现金送至李某住处。 “学校通知书已经制作好!我们可以提前拿,正常是7月20日左右拿。”李某曾在微信聊天中向曹女士如此承诺。为此,开屏新闻记者联络昆明这所中学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查证。“我们学校的初中没有录取通知书,只有高中才会发放,肯定是被骗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校初中生录取须通过市教体局参与摇号,学校则根据摇号名单开展录取工作,全程公开透明。 多名家长受骗,金额在2万-15万元 有类似遭遇的家长不止曹女士。9月9日,曹女士等受骗家长建的微信群已有52人,她向记者介绍:“这些都是互相认识的受骗家长,他们的孩子多在同一个小学就读,仅我家姑娘的同学就有7名,每家受骗金额基本在2万—15万元不等。”当天上午,记者随4名受骗家长来到李某家楼下,多次致电李某,均提示该号码已停机。 赵女士是受骗家长之一,但与曹女士不同的是,李某向赵女士承诺的“内部资源”是另一所知名初中。今年4月,赵女士在家长微信群关注到李某群聊互动时毫不焦虑的状态,于是主动致电李某“取经”。听闻赵女士孩子的就读意向后,李某当即表示自家孩子刚好确定到该校就读,由于现在已有其他选择,如果赵女士出钱,她愿意将入学名额有偿让出。为此,赵女士向其微信转账25280元,其中包含预定金20000元、选班费3000元、住宿费2280元。 “一直到了8月4日,李某所说的名校却没有任何音信,而我们摇号确定的另一所学校已经在招生,她阻挠我们签字确认信息和领取入学通知书,又让我们去签放弃摇号学位的申请表。”赵女士说,幸亏摇号学校的招生老师非常认真负责,始终未得到家长准确答复之后,老师隐约猜出缘故,便委婉提醒:“你家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已被我们学校打出来了,如果孩子被其他学校录取了,我们学校的招生工作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赵女士和老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被学校“打出通知书”就意味着孩子不可能被另外的学校录取。 该团伙失联,警方已介入调查取证 目前,赵女士的孩子已成为摇号中签学校的初一新生,而曹女士的女儿则错失了这一次机会。 8月11日,曹女士向李某交付现金的当天,一名自称该中学某校区的“刘老师”以座机来电,让家长次日带资料办理入学手续。 8月12日,曹女士丈夫抵达学校4楼教务处但未见“刘老师”其人,对方在电话中以开会不便为由让其次日前往另一校区办理。第二天,手捧入学材料的曹女士被拦在校门之外,她自始至终都没见到“刘老师”本人。随后,李某仍以“不要乱讲话,不要乱打听,马上有结果”安抚曹女士。 待8月17日19点对方再次失约后,曹女士才发现所有联系人的电话均无法接通。至此,曹女士所遇的“骗子”消失无踪,而且错过民办初中自主招生时限后,孩子失去了择校的机会。 截至记者发稿前,“刘老师”的座机仍然无人接听。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某为了让家长相信确有其事,曾向家长提供“录取通知书”“情况说明”等文书凭证。9月9日上午,一位姜姓家长向记者表示,当她向李某提出有确定消息才能付款的要求,李某便向其提供了一份写有姜女士姓名与身份证号的“情况说明”,文中将姜女士列为该校教职工,称其子女能以公费就读该校初中。 目前,记者已与6名家长取得联络,发现李某声称拥有“内部资源”的名校数量有3所,承诺包揽的诉求包括小升初与初升高。采访过程中,多位家长提及李某在前期沟通时强调“这个事情一定要保密”,因此很多家长在事发前并不知道彼此之间的事。 记者通过昆明市公安局晋宁区分局民警得知,警方接警后,已开展调查取证工作,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提醒: 小升初升学途径公开透明 居间介绍属于违法行为 中国心理学会高级心理讲师、昆明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副会长晏良云表示,目前小升初升学途径非常公开透明,入学方式主要有摇号、自主招生、就近划片的形式,根据学校公立及民办属性而有差异,每年的招生计划与招生简章均可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建议家长多关注官方渠道消息,尤其要注意政策解读,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贻误良机。家长应如何避免升学焦虑引起认知偏差?晏良云表示:“从长期教育实践来看,升学是中转站而不是终点站,对孩子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是家庭长期引导,名校并非孩子成才的唯一答案。” 云南中霄律师事务所赵东丽律师表示,目前调查结果尚不明确,案件定性还需要公安机关进一步调查。参照既往全国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审判实践,本案可能有两种走向,涉嫌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或者以经济纠纷定性为民事案件。诈骗罪的核心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关于“出钱请托他人”办理入学,若对方明知无能力办却虚假承诺,便可能涉嫌诈骗。本罪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公安机关在侦办诈骗案过程中,会依法追缴犯罪分子的违法所得,查实后会将家长被骗的钱财退还,家长需要配合提供转账记录、收条等证据。在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家长也可以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经济损失。 赵东丽律师认为,若本案公安机关审查后认为证据不足、未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或者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那家长可以基于不当得利或者合同纠纷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返还收取的钱款。律师特别提醒广大家长,类似的居间介绍本身属于违法行为,不建议通过风险途径实现升学目的。 来源:开屏新闻记者 史子昊,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