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HSxINZjJN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接诊数例!杭州母子患“怪病”:大片红斑、一抓脱皮,“元凶”竟是消毒液/e3pmh19vt/e3ps21dgq“医生,您快看看!我治了几个月都不好,现在儿子也有了,难道还会传染?”近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中西医结合MDT门诊里,罗女士(化名)抱着2岁的儿子焦急万分,掀起衣服露出满是红斑、蜕皮的皮肤,触目惊心。医院供图谁能想到,让母子俩饱受皮肤病折磨的“元凶”,竟藏在每天都用的日用品里。母子相继患“怪病”事情要从2个月前说起。当时罗女士发现自己胳膊上冒出了几块红斑,而且瘙痒起皮,起初以为是普通皮炎,涂了点药膏就没在意。可没想到,之后红斑不仅没消退,反而像“爬山虎”一样蔓延,从胳膊到前胸、后背,最后全身都布满了红紫色丘疹,一抓就蜕皮,连睡觉都被痒醒。为此,罗女士跑遍了大小医院,有的诊断为湿疹,有的说是特应性皮炎,药膏、口服药换了十几种,病情却时好时坏,始终断不了根。更让她崩溃的是,最近她发现儿子的脖子后面也出现了类似的红斑,面积也越来越大,孩子总哭闹着说“痒得难受”。看着孩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症状,罗女士既心疼又恐慌,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卜璋于。医生一句话破案卜璋于仔细检查了母子俩的皮肤后,发现罗女士前胸后背四肢布满红斑,蜕皮、结痂层层叠加,儿子的颈部、肩部和四肢也有明显的红斑和脱屑。“你们家是不是有使用消毒液的习惯?”卜璋于的一句话,让真相水落石出。自从儿子出生后,为了营造“无菌”的成长环境,罗女士就开始使用消毒液,每天清洗衣物都会加进去。半年前,她换了一款洗衣液,这之后就开始出现皮肤问题。当罗女士报出了消毒液的品牌后,卜璋于立刻有了判断:“问题很可能出在这款消毒液上,它含有苯扎氯铵成分,你们大概率是得了接触性皮炎。”之后,卜璋于为母子俩做了斑贴实验,果然数日后的阳性结果验证了诊断。医院供图“就是它导致的!立刻停用再配合系统和外用治疗。”卜璋于给出了治疗方案。果然,停用消毒液并重新换洗衣物、被褥,配合规范用药一周后,罗女士和儿子的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红斑开始消退,原本破损的皮肤逐渐愈合。困扰良久的“怪病”,终于找到了根源。连续接诊相似病例都用同类消毒液“罗女士母子的情况并非个例。”卜璋于透露,就在上个月,他还接诊了两个小患者,他们是两姐弟,症状和罗女士母子如出一辙,姐姐身体红斑蜕皮,求医半年无果,弟弟脖子后面也有大片病变,最后查出也是对消毒液中的苯扎氯铵成分过敏,而他们家里使用的,正是和罗女士同款消毒液。去年,还有一位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问诊,小朋友也同样是因长期使用含苯扎氯铵的消毒液,患上了严重的接触性皮炎,全身蜕皮。“这几例患者的共同点,就是长期、大量使用同一款含苯扎氯铵的消毒液,且可能没有按照说明书正确稀释或清水漂洗不够彻底,导致衣物上有一定成分残留。”卜璋于解释,苯扎氯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但它的皮肤刺激性较强,尤其是浓度过高或长期接触时,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干燥、发红、瘙痒,严重时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出现蜕皮、水疱等症状,而且往往病程长,诱因隐匿,临床容易误诊为湿疹、体癣(真菌感染)、特应性皮炎,甚至银屑病(牛皮癣)等。家庭消毒要适可而止“很多人觉得‘消毒越彻底越安全’,其实不然。”卜璋于强调,苯扎氯铵的使用有严格要求,比如用于衣物消毒时,需按照说明书稀释到指定浓度,且清洗后要彻底漂洗干净。但不少家庭为了“增强效果”,会加大用量,或省略漂洗步骤,导致皮肤长期接触残留的苯扎氯铵,进而引发问题。“普通家庭其实没必要天天用消毒液。”卜璋于提醒,日常清洁以“物理消毒”为主即可。比如衣物用清水或普通洗衣液清洗,阳光下晾晒;家具、地面用清水擦拭,保持通风干燥,这些方法足以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如果需要使用消毒液(如家人感冒、家中有宠物时),优先选刺激性小的产品,避免高浓度苯扎氯铵(其他消毒剂成分也有可能引起类似情况),尤其不用于婴幼儿及贴身衣物消毒,更不要直接擦拭皮肤。使用时,需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明确稀释比例与作用时间,衣物消毒后要漂洗2-3次以去残留。如果在使用新消毒液后发红、瘙痒等不适,立即停用并清水洗去残留。“皮肤本身就有屏障功能和正常有益的菌群微生态,过度消毒反而会破坏这个屏障和菌群平衡,增加皮肤问题的风险。”卜璋于强调,家庭消毒的核心是“适度”,而非“越多越好”。潮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郑佳颖 通讯员 李煦1757574699395责编:赵钰阳潮新闻175757469939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4bd58ac5965db81cd26b2c5a596c7eb.png{"email":"zhaoyuyang@huanqiu.com","name":"赵钰阳"}
“医生,您快看看!我治了几个月都不好,现在儿子也有了,难道还会传染?”近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中西医结合MDT门诊里,罗女士(化名)抱着2岁的儿子焦急万分,掀起衣服露出满是红斑、蜕皮的皮肤,触目惊心。医院供图谁能想到,让母子俩饱受皮肤病折磨的“元凶”,竟藏在每天都用的日用品里。母子相继患“怪病”事情要从2个月前说起。当时罗女士发现自己胳膊上冒出了几块红斑,而且瘙痒起皮,起初以为是普通皮炎,涂了点药膏就没在意。可没想到,之后红斑不仅没消退,反而像“爬山虎”一样蔓延,从胳膊到前胸、后背,最后全身都布满了红紫色丘疹,一抓就蜕皮,连睡觉都被痒醒。为此,罗女士跑遍了大小医院,有的诊断为湿疹,有的说是特应性皮炎,药膏、口服药换了十几种,病情却时好时坏,始终断不了根。更让她崩溃的是,最近她发现儿子的脖子后面也出现了类似的红斑,面积也越来越大,孩子总哭闹着说“痒得难受”。看着孩子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症状,罗女士既心疼又恐慌,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副主任卜璋于。医生一句话破案卜璋于仔细检查了母子俩的皮肤后,发现罗女士前胸后背四肢布满红斑,蜕皮、结痂层层叠加,儿子的颈部、肩部和四肢也有明显的红斑和脱屑。“你们家是不是有使用消毒液的习惯?”卜璋于的一句话,让真相水落石出。自从儿子出生后,为了营造“无菌”的成长环境,罗女士就开始使用消毒液,每天清洗衣物都会加进去。半年前,她换了一款洗衣液,这之后就开始出现皮肤问题。当罗女士报出了消毒液的品牌后,卜璋于立刻有了判断:“问题很可能出在这款消毒液上,它含有苯扎氯铵成分,你们大概率是得了接触性皮炎。”之后,卜璋于为母子俩做了斑贴实验,果然数日后的阳性结果验证了诊断。医院供图“就是它导致的!立刻停用再配合系统和外用治疗。”卜璋于给出了治疗方案。果然,停用消毒液并重新换洗衣物、被褥,配合规范用药一周后,罗女士和儿子的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红斑开始消退,原本破损的皮肤逐渐愈合。困扰良久的“怪病”,终于找到了根源。连续接诊相似病例都用同类消毒液“罗女士母子的情况并非个例。”卜璋于透露,就在上个月,他还接诊了两个小患者,他们是两姐弟,症状和罗女士母子如出一辙,姐姐身体红斑蜕皮,求医半年无果,弟弟脖子后面也有大片病变,最后查出也是对消毒液中的苯扎氯铵成分过敏,而他们家里使用的,正是和罗女士同款消毒液。去年,还有一位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问诊,小朋友也同样是因长期使用含苯扎氯铵的消毒液,患上了严重的接触性皮炎,全身蜕皮。“这几例患者的共同点,就是长期、大量使用同一款含苯扎氯铵的消毒液,且可能没有按照说明书正确稀释或清水漂洗不够彻底,导致衣物上有一定成分残留。”卜璋于解释,苯扎氯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消毒作用,但它的皮肤刺激性较强,尤其是浓度过高或长期接触时,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导致皮肤干燥、发红、瘙痒,严重时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出现蜕皮、水疱等症状,而且往往病程长,诱因隐匿,临床容易误诊为湿疹、体癣(真菌感染)、特应性皮炎,甚至银屑病(牛皮癣)等。家庭消毒要适可而止“很多人觉得‘消毒越彻底越安全’,其实不然。”卜璋于强调,苯扎氯铵的使用有严格要求,比如用于衣物消毒时,需按照说明书稀释到指定浓度,且清洗后要彻底漂洗干净。但不少家庭为了“增强效果”,会加大用量,或省略漂洗步骤,导致皮肤长期接触残留的苯扎氯铵,进而引发问题。“普通家庭其实没必要天天用消毒液。”卜璋于提醒,日常清洁以“物理消毒”为主即可。比如衣物用清水或普通洗衣液清洗,阳光下晾晒;家具、地面用清水擦拭,保持通风干燥,这些方法足以去除大部分细菌和病毒。如果需要使用消毒液(如家人感冒、家中有宠物时),优先选刺激性小的产品,避免高浓度苯扎氯铵(其他消毒剂成分也有可能引起类似情况),尤其不用于婴幼儿及贴身衣物消毒,更不要直接擦拭皮肤。使用时,需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明确稀释比例与作用时间,衣物消毒后要漂洗2-3次以去残留。如果在使用新消毒液后发红、瘙痒等不适,立即停用并清水洗去残留。“皮肤本身就有屏障功能和正常有益的菌群微生态,过度消毒反而会破坏这个屏障和菌群平衡,增加皮肤问题的风险。”卜璋于强调,家庭消毒的核心是“适度”,而非“越多越好”。潮新闻 记者 何丽娜 郑佳颖 通讯员 李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