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DIenExXXI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日薪5000是噱头!中老年演员揭短剧真相:霸总父亲日薪为千元,日拍15页剧本是常态/e3pmh19vt/e3ps21dgq“中老年演员拍短剧日薪五千元?”近期,这类话题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刷屏,引发网友热议。然而,火热话题背后,真实情况如何?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活跃在微短剧行业的中老年演员,他们坦言“高薪宣传存在夸大”,实际群演日薪大多一两百元,即使露脸带句台词的特约演员,日薪约千元左右,所谓“日薪五千元”更多是吸引眼球的噱头。与此同时,微短剧拍摄节奏极快、台词压力大、体力要求高,并非外界想象中轻松赚钱的“银发捷径”。但他们也承认,这一新兴行业的确为中老年人提供了展现自我、丰富生活的新舞台——只要心怀热爱,每个人都能写下退休之后的“全新剧本”。高薪“祛魅”:日薪五千是噱头,千元左右为常态据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首次超越传统电影票房,成为文化产业名副其实的“新增长极”。行业热潮下,有消息称“短剧急缺中老年演员,日薪最高五千”,引发网友调侃:“马上送爸妈去演戏”。但被热传的“高薪”,在从业者口中却另有真相。62岁的何煜生活跃在微短剧片场,常出演 “霸总父亲”“富豪爷爷” 等角色。谈及薪资,他以亲身经历直接戳破传言:“我刚入行时,起点算高的,演霸总父亲日薪才600元;现在有了经验,薪资也只涨到1000多元,从来没拿到过3000元以上,更别说5000元了。” 他直言,“就连有爆款作品加持的年轻主角,日薪也才三五千,中老年配角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何煜生剧照。受访者供图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中老年演员的薪资,核心取决于两大因素——剧组预算与角色戏份,和角色类型并无直接关联。何煜生举例说明:“如果剧组投资方愿意投100-200万元,演员能分到的薪资会相对高些;但要是剧组只投30万元,连场景搭建、道具采购的成本都要压缩,怎么可能给中老年配角开高薪?”另一位演员邬倩也补充,“不是演‘霸总妈’就比‘农村阿姨’工资高”。邬倩剧照。受访者供图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同一剧组,中老年演员的薪酬也往往因资历、镜头数和对戏难度有所差异。有选角导演透露,目前行业内在抢的往往是“有镜头感、不怯场、能配合高强度拍摄”的熟龄演员,这类人群确实相对稀缺,但普遍日薪仍集中在800元至1500元区间。偶尔有演员因特殊形象、过硬台词功底或能兼演多个角色而拿到略高报酬,但“日薪五千”仍属极端个案,多为营销炒作,是吸引新人入行的噱头,远非常态。跨界挑战:2倍速片场连轴转,台词体力双重考验从“职场人”“退休族”转型为微短剧演员,对中老年群体而言,不仅是身份的切换,更是一场直面快节奏、高压力的跨界挑战——即便经验丰富,也需重新适应片场规则。何煜生退休前从事进出口贸易,去年因朋友一句“门槛不高,能丰富退休生活”,尝试踏入微短剧行业。凭借挺拔的身形与沉稳的气质,他很快成了“霸总父亲”“富豪爷爷” 等角色的热门人选,从最初面对镜头的生涩,到后来逐渐找到表演节奏,他坦言:“演的戏多了就摸清了套路,镜头感是慢慢练出来的。” 但这份“熟练”背后,藏着台词与体力的双重压力。“老年人记性不如年轻人,大段台词要反复背才能记住,” 何煜生说,“拍摄时一紧张就容易卡词,还得快速跟上对手戏演员的节奏,稍微慢一点就会影响进度。” 更严峻的是体力考验:微短剧拍摄周期通常仅7天,每天工作12至16小时是常态,遇到夜戏更是连轴转。“片场不会因为你年纪大就特殊照顾,状态好不好全靠自己调整,导演也不会放慢进度,一旦出错,整个剧组都得等。”何煜生拍戏现场。受访者供图即便科班出身、有十余年影视经验的“老戏骨”邬倩,初入微短剧片场时也被节奏震撼。去年,她应选角导演邀请转型微短剧,从长剧“慢打磨、细雕琢”的模式,一下子跳进“快节奏、高产出”的片场。第一次拿到通告单时,她直言“不敢相信:“一天要拍完长剧好几天的量,简直颠覆认知。” 在她看来,微短剧片场像“开了2倍速”——每天要拍摄10到15页剧本内容,镜头刚拍完一个场景,就得立刻调整状态准备下一个,“好几次特意带了折叠凳去片场,结果一整天忙得根本没机会坐下”。最忙碌时,她一个月连拍4部戏,刚从一个剧组杀青,拎着行李就赶往下一个片场,连喘息的时间都很少。邬倩剧照。受访者供图除了节奏与体力,接受脱离现实的剧情,对中老年演员而言也是一道难关。邬倩提到,部分微短剧的剧情“离谱得跟日常生活不沾边”,比如夸张的家庭矛盾、不合逻辑的人物关系,“得先说服自己‘相信这个角色、相信这个故事’,才能让观众信服,特别考验演员的信念感”。但她也坚持:“不管剧情多夸张,演员的职责就是让角色立住,这是底线。”源于热爱:市场需求升温,精神满足超薪酬从市场机遇看,微短剧行业确实让中老年演员需求持续升温。2025年1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4 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行业直接创造约21.9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达42.8万个,总计带动约64.7万个就业机会,且这一数字预计将随2025年市场规模扩张继续增长。何煜生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变化:“2025年的邀约比2024年多了不少,一方面是我演技更熟练了,另一方面是短剧产量真的在涨,几乎每天都有新剧开机。”邬倩也提到,近两个月中老年题材微短剧明显回暖,剧组对“优质中老年配角”的需求显著增加。尽管微短剧行业的薪资不及传言丰厚,且拍摄强度大,但对许多中老年演员而言,这里不仅是需求增长的“新赛场”,更是能收获远超金钱价值的“精神乐园”——热爱,成为他们坚持的核心动力。对何煜生来说,表演是退休生活的“一抹亮色”:“在不同角色间切换,体验超越平日的人生,这种新鲜感特别难得。有时走在街上被观众认出,问是不是‘霸总爷爷’,那种自豪感金钱换不来。”邬倩分享了一个温暖故事:一位退休阿姨来横店旅游,偶然尝试群演,慢慢从特约演员做到黄金配角,最后定居横店。“她原本只想找点乐子,结果在片场找到归属感,认识了一群朋友,这是特别奇妙的人生体验。”正因如此,对于仍在观望的中老年群体,何煜生和邬倩的建议一致:不要被“高薪”宣传迷惑,兴趣和热情才是关键。“微短剧的‘银发机遇’真实存在,但它不是赚快钱的捷径,”邬倩说,“它更像一个舞台,给热爱生活、愿意尝试的中老年人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可能。如果喜欢表演,不妨从小角色开始尝试,为退休生活写下最鲜活的‘新剧本’。”潮新闻 记者 吴越 实习生 马彩霞 陈雨昕1757140955287责编:赵钰阳潮新闻175714095528711[]{"email":"zhaoyuyang@huanqiu.com","name":"赵钰阳"}
“中老年演员拍短剧日薪五千元?”近期,这类话题在社交平台上频频刷屏,引发网友热议。然而,火热话题背后,真实情况如何?潮新闻记者采访了活跃在微短剧行业的中老年演员,他们坦言“高薪宣传存在夸大”,实际群演日薪大多一两百元,即使露脸带句台词的特约演员,日薪约千元左右,所谓“日薪五千元”更多是吸引眼球的噱头。与此同时,微短剧拍摄节奏极快、台词压力大、体力要求高,并非外界想象中轻松赚钱的“银发捷径”。但他们也承认,这一新兴行业的确为中老年人提供了展现自我、丰富生活的新舞台——只要心怀热爱,每个人都能写下退休之后的“全新剧本”。高薪“祛魅”:日薪五千是噱头,千元左右为常态据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505亿元,首次超越传统电影票房,成为文化产业名副其实的“新增长极”。行业热潮下,有消息称“短剧急缺中老年演员,日薪最高五千”,引发网友调侃:“马上送爸妈去演戏”。但被热传的“高薪”,在从业者口中却另有真相。62岁的何煜生活跃在微短剧片场,常出演 “霸总父亲”“富豪爷爷” 等角色。谈及薪资,他以亲身经历直接戳破传言:“我刚入行时,起点算高的,演霸总父亲日薪才600元;现在有了经验,薪资也只涨到1000多元,从来没拿到过3000元以上,更别说5000元了。” 他直言,“就连有爆款作品加持的年轻主角,日薪也才三五千,中老年配角根本达不到这个水平”。何煜生剧照。受访者供图业内人士进一步解释,中老年演员的薪资,核心取决于两大因素——剧组预算与角色戏份,和角色类型并无直接关联。何煜生举例说明:“如果剧组投资方愿意投100-200万元,演员能分到的薪资会相对高些;但要是剧组只投30万元,连场景搭建、道具采购的成本都要压缩,怎么可能给中老年配角开高薪?”另一位演员邬倩也补充,“不是演‘霸总妈’就比‘农村阿姨’工资高”。邬倩剧照。受访者供图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同一剧组,中老年演员的薪酬也往往因资历、镜头数和对戏难度有所差异。有选角导演透露,目前行业内在抢的往往是“有镜头感、不怯场、能配合高强度拍摄”的熟龄演员,这类人群确实相对稀缺,但普遍日薪仍集中在800元至1500元区间。偶尔有演员因特殊形象、过硬台词功底或能兼演多个角色而拿到略高报酬,但“日薪五千”仍属极端个案,多为营销炒作,是吸引新人入行的噱头,远非常态。跨界挑战:2倍速片场连轴转,台词体力双重考验从“职场人”“退休族”转型为微短剧演员,对中老年群体而言,不仅是身份的切换,更是一场直面快节奏、高压力的跨界挑战——即便经验丰富,也需重新适应片场规则。何煜生退休前从事进出口贸易,去年因朋友一句“门槛不高,能丰富退休生活”,尝试踏入微短剧行业。凭借挺拔的身形与沉稳的气质,他很快成了“霸总父亲”“富豪爷爷” 等角色的热门人选,从最初面对镜头的生涩,到后来逐渐找到表演节奏,他坦言:“演的戏多了就摸清了套路,镜头感是慢慢练出来的。” 但这份“熟练”背后,藏着台词与体力的双重压力。“老年人记性不如年轻人,大段台词要反复背才能记住,” 何煜生说,“拍摄时一紧张就容易卡词,还得快速跟上对手戏演员的节奏,稍微慢一点就会影响进度。” 更严峻的是体力考验:微短剧拍摄周期通常仅7天,每天工作12至16小时是常态,遇到夜戏更是连轴转。“片场不会因为你年纪大就特殊照顾,状态好不好全靠自己调整,导演也不会放慢进度,一旦出错,整个剧组都得等。”何煜生拍戏现场。受访者供图即便科班出身、有十余年影视经验的“老戏骨”邬倩,初入微短剧片场时也被节奏震撼。去年,她应选角导演邀请转型微短剧,从长剧“慢打磨、细雕琢”的模式,一下子跳进“快节奏、高产出”的片场。第一次拿到通告单时,她直言“不敢相信:“一天要拍完长剧好几天的量,简直颠覆认知。” 在她看来,微短剧片场像“开了2倍速”——每天要拍摄10到15页剧本内容,镜头刚拍完一个场景,就得立刻调整状态准备下一个,“好几次特意带了折叠凳去片场,结果一整天忙得根本没机会坐下”。最忙碌时,她一个月连拍4部戏,刚从一个剧组杀青,拎着行李就赶往下一个片场,连喘息的时间都很少。邬倩剧照。受访者供图除了节奏与体力,接受脱离现实的剧情,对中老年演员而言也是一道难关。邬倩提到,部分微短剧的剧情“离谱得跟日常生活不沾边”,比如夸张的家庭矛盾、不合逻辑的人物关系,“得先说服自己‘相信这个角色、相信这个故事’,才能让观众信服,特别考验演员的信念感”。但她也坚持:“不管剧情多夸张,演员的职责就是让角色立住,这是底线。”源于热爱:市场需求升温,精神满足超薪酬从市场机遇看,微短剧行业确实让中老年演员需求持续升温。2025年1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4 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行业直接创造约21.9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就业达42.8万个,总计带动约64.7万个就业机会,且这一数字预计将随2025年市场规模扩张继续增长。何煜生切实感受到了这种变化:“2025年的邀约比2024年多了不少,一方面是我演技更熟练了,另一方面是短剧产量真的在涨,几乎每天都有新剧开机。”邬倩也提到,近两个月中老年题材微短剧明显回暖,剧组对“优质中老年配角”的需求显著增加。尽管微短剧行业的薪资不及传言丰厚,且拍摄强度大,但对许多中老年演员而言,这里不仅是需求增长的“新赛场”,更是能收获远超金钱价值的“精神乐园”——热爱,成为他们坚持的核心动力。对何煜生来说,表演是退休生活的“一抹亮色”:“在不同角色间切换,体验超越平日的人生,这种新鲜感特别难得。有时走在街上被观众认出,问是不是‘霸总爷爷’,那种自豪感金钱换不来。”邬倩分享了一个温暖故事:一位退休阿姨来横店旅游,偶然尝试群演,慢慢从特约演员做到黄金配角,最后定居横店。“她原本只想找点乐子,结果在片场找到归属感,认识了一群朋友,这是特别奇妙的人生体验。”正因如此,对于仍在观望的中老年群体,何煜生和邬倩的建议一致:不要被“高薪”宣传迷惑,兴趣和热情才是关键。“微短剧的‘银发机遇’真实存在,但它不是赚快钱的捷径,”邬倩说,“它更像一个舞台,给热爱生活、愿意尝试的中老年人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新可能。如果喜欢表演,不妨从小角色开始尝试,为退休生活写下最鲜活的‘新剧本’。”潮新闻 记者 吴越 实习生 马彩霞 陈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