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zO1LljjzO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这张5000元的罚单,网友为啥都建议“全国推广”?/e3pmh19vt/e3prv5gfn我们希望,深圳开出的这张全国首张罚单能够形成广泛的警示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任性探险不仅危险,而且违法,任何时候都应该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近日,广东深圳的一则处罚通报引发广泛关注——深圳市大鹏新区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对两名在台风“韦帕”蓝色预警期间,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处以每人5000元罚款。据了解,这是深圳市首次依据该条例对个人开出的违规罚单。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台风天两名游客硬闯“禁区” 被救后每人罚款5000元 7月19日,台风“韦帕”蓝色预警生效期间,大鹏新区依法划定了自然灾害危险区,严禁人员未经许可进入。然而,两名游客无视警示,擅自闯入危险区域,遇险并报警。 据了解,在救援人员12小时的努力下,这两名游客被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而当时,台风“韦帕”已升级为橙色预警。 深圳市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综合防灾减灾科科长陈志亮表示,事后依据《条例》相关内容,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并于8月15日依法对两名当事人作出每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本次是深圳市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针对“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临时划定的自然灾害危险区”行为开出的首张罚单,也是全国首张依据自然灾害综合法规开出的罚单。 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的事件频发 《看丹观察》梳理发现,近年来,游客不听劝阻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的事件频发,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耗费大量公共救援资源。 【安徽一未开发山区立“敬告牌”,7月有13人失联】 据2025年8月19日报道,一张关于多起游客失联事件的红色“敬告牌”引起热议。该“敬告牌”设立于安徽宁国市云梯畲族乡毛坦村“大野洼”一处山野水潭入口处,内容显示为“2025年7月12日,来自上海的11名游客在大野洼失联;2025年7月9日,来自江苏的2名游客失联。未开发区域,为了您的人身安全,禁止进入”。当地一名工作人员证实,13名驴友均已被成功寻回,“特意在进山入口处树立了醒目的警告牌,提醒驴友勿擅闯未开发区”。 【3人擅闯四川九顶山未开发区域,被困10小时获救】 据2024年11月报道,四川九顶山有三名游客执意前往未开发区域“观光”后迷路被困,在阿坝州茂县公安、消防等相关单位组成的救援队的帮助下,三人被困10小时后成功获救。 救援现场 户外探险,不能拿生命冒险。任性的旅游方式展现的不是勇敢,而是无知和无畏。这种冒失的行为,拿生命当儿戏,让亲朋好友担惊受怕,更可能因为救援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法律专家解读为什么叫“全国首例” 法律专家表示,此次重罚向公众释放出明确信号,防灾管控绝非儿戏。 为什么叫全国首例?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之前此类案件也有,但是更多依据的是旅游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民法典等相关规定。 这个案件依据的基础是《深圳自然灾害防治条例》。《条例》中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对一些自然灾害,像台风、泥石流等过境时,会特殊划出一块自然灾害危险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即便没有造成人员损害、不需要额外补救,只要进入了,就是违法违规行为。 特别是危险过境时,本来就要面对自然灾害止损等相关非常繁重的工作,这时如果有人不顾生命安全和公共利益进入探险徒步,不管造没造成其他损失,都要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承担行政责任。 一旦产生了临时的救援问题,那么被救者除了要承担行政罚款和相关警告之外,可能还会承担救援的相关费用。 遏制这种任性行为需要组合拳。既要通过法律条例筑牢“不敢违”的防线,也要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不愿违”的意识,更要通过责任追溯形成“不能违”的约束。只有明确“任性探险”的法律边界与相应责任,建立“有偿救援+连带追责”的明晰制度,加强以案释法的力度和广度,才能更好叫醒“装睡的任性者”。网友评论“要敬畏自然”! 很多网友支持罚款 也有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罚款不是目的。我们希望,深圳开出的这张全国首张罚单能够形成广泛的警示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任性探险不仅危险,而且违法,任何时候都应该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这件事,你怎么看? 来源:央广网综合央视新闻、上游新闻、封面新闻、深圳商报、网友评论等 1755692384802责编:秦璐敏央广网175569238480211[]{"email":"qinlumin@huanqiu.com","name":"秦璐敏"}
我们希望,深圳开出的这张全国首张罚单能够形成广泛的警示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任性探险不仅危险,而且违法,任何时候都应该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近日,广东深圳的一则处罚通报引发广泛关注——深圳市大鹏新区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对两名在台风“韦帕”蓝色预警期间,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处以每人5000元罚款。据了解,这是深圳市首次依据该条例对个人开出的违规罚单。相关话题也登上热搜,引发热议。 台风天两名游客硬闯“禁区” 被救后每人罚款5000元 7月19日,台风“韦帕”蓝色预警生效期间,大鹏新区依法划定了自然灾害危险区,严禁人员未经许可进入。然而,两名游客无视警示,擅自闯入危险区域,遇险并报警。 据了解,在救援人员12小时的努力下,这两名游客被成功转移至安全区域,而当时,台风“韦帕”已升级为橙色预警。 深圳市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综合防灾减灾科科长陈志亮表示,事后依据《条例》相关内容,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并于8月15日依法对两名当事人作出每人罚款5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本次是深圳市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针对“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临时划定的自然灾害危险区”行为开出的首张罚单,也是全国首张依据自然灾害综合法规开出的罚单。 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的事件频发 《看丹观察》梳理发现,近年来,游客不听劝阻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的事件频发,不仅危及自身安全,还耗费大量公共救援资源。 【安徽一未开发山区立“敬告牌”,7月有13人失联】 据2025年8月19日报道,一张关于多起游客失联事件的红色“敬告牌”引起热议。该“敬告牌”设立于安徽宁国市云梯畲族乡毛坦村“大野洼”一处山野水潭入口处,内容显示为“2025年7月12日,来自上海的11名游客在大野洼失联;2025年7月9日,来自江苏的2名游客失联。未开发区域,为了您的人身安全,禁止进入”。当地一名工作人员证实,13名驴友均已被成功寻回,“特意在进山入口处树立了醒目的警告牌,提醒驴友勿擅闯未开发区”。 【3人擅闯四川九顶山未开发区域,被困10小时获救】 据2024年11月报道,四川九顶山有三名游客执意前往未开发区域“观光”后迷路被困,在阿坝州茂县公安、消防等相关单位组成的救援队的帮助下,三人被困10小时后成功获救。 救援现场 户外探险,不能拿生命冒险。任性的旅游方式展现的不是勇敢,而是无知和无畏。这种冒失的行为,拿生命当儿戏,让亲朋好友担惊受怕,更可能因为救援而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 法律专家解读为什么叫“全国首例” 法律专家表示,此次重罚向公众释放出明确信号,防灾管控绝非儿戏。 为什么叫全国首例?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表示,之前此类案件也有,但是更多依据的是旅游法、自然保护区条例、民法典等相关规定。 这个案件依据的基础是《深圳自然灾害防治条例》。《条例》中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就是对一些自然灾害,像台风、泥石流等过境时,会特殊划出一块自然灾害危险区域。在这个区域中,即便没有造成人员损害、不需要额外补救,只要进入了,就是违法违规行为。 特别是危险过境时,本来就要面对自然灾害止损等相关非常繁重的工作,这时如果有人不顾生命安全和公共利益进入探险徒步,不管造没造成其他损失,都要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承担行政责任。 一旦产生了临时的救援问题,那么被救者除了要承担行政罚款和相关警告之外,可能还会承担救援的相关费用。 遏制这种任性行为需要组合拳。既要通过法律条例筑牢“不敢违”的防线,也要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不愿违”的意识,更要通过责任追溯形成“不能违”的约束。只有明确“任性探险”的法律边界与相应责任,建立“有偿救援+连带追责”的明晰制度,加强以案释法的力度和广度,才能更好叫醒“装睡的任性者”。网友评论“要敬畏自然”! 很多网友支持罚款 也有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罚款不是目的。我们希望,深圳开出的这张全国首张罚单能够形成广泛的警示作用,让更多人认识到:任性探险不仅危险,而且违法,任何时候都应该敬畏规则、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这件事,你怎么看? 来源:央广网综合央视新闻、上游新闻、封面新闻、深圳商报、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