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uFJCND3Uv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不能碰!台州19岁小伙侥幸一试,毁了自己!医生痛惜:伤害不可逆转/e3pmh19vt/e3prv5gfn“奶油气弹”“打气球”“甜甜的快乐气体”……这些听起来无害的词汇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笑气”。 然而,这所谓的“笑气”并不是什么快乐源泉,反而会成瘾、致幻,严重可致死。它不是毒品,却像毒品一样危险。 一次侥幸心理 让台州小伙追悔莫及 “第一次接触‘笑气’是4年前,看朋友在玩,我心想就试一次。刚开始一年吸一两次,最近半年越来越频繁,我变得越来越‘上头’。”在台州医院神经内科诊室里,19岁的小李懊悔地回忆道。 曾经健康爱笑的小李,如今却因为“笑气”被牢牢禁锢在轮椅上,四肢麻木无力,连独立行走都成了奢望。 接诊的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元林检查后发现,小李已出现了典型且严重的周围神经及脊髓损害症状。“笑气”这个隐形恶魔,已悄无声息地啃噬了他的神经系统。 “这个患者如此年轻,病情却如此严重,让我们非常痛心。”周元林痛惜地表示,“近年来,我们科每年都会接诊多名被‘笑气’摧毁健康的年轻人。可怕的是,神经损伤往往是悄无声息累积的,等他们察觉到手脚麻木、走路不稳时,伤害往往已不可逆转。” 警惕“笑”里藏毒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N_2O),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属于危险化学品,由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于1772年首次合成。18世纪末,人们发现吸入该气体会引起发笑,因此其得名“笑气”。 它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如用于发泡奶油,因此又被称作“奶油气弹”,同时也是一种医用麻醉剂。虽在医疗麻醉和食品加工中有合法用途,但非法吸食会带来严重后果。 “吸入‘笑气’产生的欣快感是短暂的,但代价巨大。它严重干扰人体对维生素B12(钴胺素)的吸收和利用,而维生素B12是维持神经系统,特别是周围神经健康的必需营养素。”周元林表示,“笑气”带来的伤害是累积的,“一旦神经受损,即使停止吸食并治疗,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极其有限。” “笑气”具有成瘾性,滥用对身体危害极大。吸食“笑气”并不会让人真正笑,而是令脸部肌肉失控,形成一个诡异的痴呆笑容。 吸食“笑气”后,血液的氧饱和度会迅速下降,导致出现因缺氧而产生的头晕、胸闷、肢体不受控制等一系列症状。由于快感持续时间很短,吸食者经常会反复吸入,进一步增加了缺氧窒息的风险。大量吸入“笑气”后会产生致幻、谵妄、神志错乱、视听功能障碍和肌肉收缩能力降低等一系列副作用。 具有成瘾性,滥用身心损害巨大 在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笑气”滥用者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最常见的严重神经损害。 “首先,患者会有贫血症状,出现倦怠、心慌、头昏、乏力、腹泻等;部分患者的神经‘警报’早于贫血,他们会感到手指、脚趾对称性感觉异常,比如刺痛、麻木、灼烧感(下肢更重),少数患者像戴了手套、袜套;脊髓后索受损会出现走路不稳,走路像踩在棉花上,动作笨拙易摔倒;后期可能出现大小便障碍。”周元林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典型影像学标志,是脊髓核磁共振(MRI)检查常在后索区域呈现特征性的倒“V”字或“兔耳”状高信号。 肌电图检查也会提示周围神经损害。 周元林提醒,治疗的核心与前提是:立即、彻底停止吸食“笑气”。对笑气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紧急“补缺”,首选肌肉注射甲钴胺针,恢复维生素B12活性,快速纠正代谢紊乱,阻止神经损伤进展。营养神经支持,使用维生素B1、B6、叶酸等其他营养神经的药物,为神经修复提供支持。高压氧治疗(HBOT):对于存在明确神经缺氧损伤证据的患者,在医生评估后,高压氧治疗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它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和弥散能力,改善受损神经组织的缺氧状态,减轻水肿,并可能促进神经修复。康复重塑功能,帮助患者改善行走、平衡、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严密监测,定期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动态调整治疗。 “当一时的虚幻‘快乐’,需要以终身残疾的高风险为代价,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对生命的极度不负责任。”周元林提醒,“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及其家长,必须高度警惕‘笑气’滥用带来的严重健康风险。” 作者: 王琛琪 通讯员:李晶晶、郑宁宇 1755157191722责编:樊羽玮台州晚报175515719172211[]{"email":"fanyuwei@huanqiu.com","name":"樊羽玮"}
“奶油气弹”“打气球”“甜甜的快乐气体”……这些听起来无害的词汇指的都是同一个东西——“笑气”。 然而,这所谓的“笑气”并不是什么快乐源泉,反而会成瘾、致幻,严重可致死。它不是毒品,却像毒品一样危险。 一次侥幸心理 让台州小伙追悔莫及 “第一次接触‘笑气’是4年前,看朋友在玩,我心想就试一次。刚开始一年吸一两次,最近半年越来越频繁,我变得越来越‘上头’。”在台州医院神经内科诊室里,19岁的小李懊悔地回忆道。 曾经健康爱笑的小李,如今却因为“笑气”被牢牢禁锢在轮椅上,四肢麻木无力,连独立行走都成了奢望。 接诊的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元林检查后发现,小李已出现了典型且严重的周围神经及脊髓损害症状。“笑气”这个隐形恶魔,已悄无声息地啃噬了他的神经系统。 “这个患者如此年轻,病情却如此严重,让我们非常痛心。”周元林痛惜地表示,“近年来,我们科每年都会接诊多名被‘笑气’摧毁健康的年轻人。可怕的是,神经损伤往往是悄无声息累积的,等他们察觉到手脚麻木、走路不稳时,伤害往往已不可逆转。” 警惕“笑”里藏毒 “笑气”,学名一氧化二氮(N_2O),是一种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属于危险化学品,由英国化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于1772年首次合成。18世纪末,人们发现吸入该气体会引起发笑,因此其得名“笑气”。 它常被用作食品添加剂,如用于发泡奶油,因此又被称作“奶油气弹”,同时也是一种医用麻醉剂。虽在医疗麻醉和食品加工中有合法用途,但非法吸食会带来严重后果。 “吸入‘笑气’产生的欣快感是短暂的,但代价巨大。它严重干扰人体对维生素B12(钴胺素)的吸收和利用,而维生素B12是维持神经系统,特别是周围神经健康的必需营养素。”周元林表示,“笑气”带来的伤害是累积的,“一旦神经受损,即使停止吸食并治疗,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极其有限。” “笑气”具有成瘾性,滥用对身体危害极大。吸食“笑气”并不会让人真正笑,而是令脸部肌肉失控,形成一个诡异的痴呆笑容。 吸食“笑气”后,血液的氧饱和度会迅速下降,导致出现因缺氧而产生的头晕、胸闷、肢体不受控制等一系列症状。由于快感持续时间很短,吸食者经常会反复吸入,进一步增加了缺氧窒息的风险。大量吸入“笑气”后会产生致幻、谵妄、神志错乱、视听功能障碍和肌肉收缩能力降低等一系列副作用。 具有成瘾性,滥用身心损害巨大 在台州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笑气”滥用者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是最常见的严重神经损害。 “首先,患者会有贫血症状,出现倦怠、心慌、头昏、乏力、腹泻等;部分患者的神经‘警报’早于贫血,他们会感到手指、脚趾对称性感觉异常,比如刺痛、麻木、灼烧感(下肢更重),少数患者像戴了手套、袜套;脊髓后索受损会出现走路不稳,走路像踩在棉花上,动作笨拙易摔倒;后期可能出现大小便障碍。”周元林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典型影像学标志,是脊髓核磁共振(MRI)检查常在后索区域呈现特征性的倒“V”字或“兔耳”状高信号。 肌电图检查也会提示周围神经损害。 周元林提醒,治疗的核心与前提是:立即、彻底停止吸食“笑气”。对笑气患者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紧急“补缺”,首选肌肉注射甲钴胺针,恢复维生素B12活性,快速纠正代谢紊乱,阻止神经损伤进展。营养神经支持,使用维生素B1、B6、叶酸等其他营养神经的药物,为神经修复提供支持。高压氧治疗(HBOT):对于存在明确神经缺氧损伤证据的患者,在医生评估后,高压氧治疗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它通过增加血氧含量和弥散能力,改善受损神经组织的缺氧状态,减轻水肿,并可能促进神经修复。康复重塑功能,帮助患者改善行走、平衡、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严密监测,定期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动态调整治疗。 “当一时的虚幻‘快乐’,需要以终身残疾的高风险为代价,任何侥幸心理都是对生命的极度不负责任。”周元林提醒,“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及其家长,必须高度警惕‘笑气’滥用带来的严重健康风险。” 作者: 王琛琪 通讯员:李晶晶、郑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