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tB5wn0Hm4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17岁少年当公司董事长,到底合不合法?律师解读→/e3pmh19vt/e3prv5gfn8月10日,社交平台上一则“广西某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系未成年人”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据网传截图显示,该公司董事长谢某某出生于2008年4月,现年17岁,于2024年1月入职并担任董事长。某招聘平台的公司页面中,谢某某的头像与简历均公开可见,其职务介绍为“全面主持公司董事会各项工作”。该公司注册于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员工规模为20人至99人,介绍显示其是“集非遗传承、绿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页面还展示了多名高管头像。8月11日,谢某某本人确认,自己确实是该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同时透露自己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他表示,注册公司一方面是为了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另一方面也开展一些正常的经营和公益项目活动,且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存在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该企业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赛道是“职教赛道”,现在已注册公司。受访者供图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好奇:“这么年轻的董事长,能胜任管理工作吗?”也有网友质疑其任职资格:“未成年人不能独立承担完全民事责任,这符合公司法规定吗?”还有网友对公司架构表示惊讶:“还有股东会和分公司,看着规模不小。”该公司服务号在网帖评论区回应网友质疑。网络图针对外界关心的“未成年人是否能担任公司董事长”问题,南宁市武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厢市场监督管理所一名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17岁。“根据相关法规,16岁至18岁之间的人,如果要担任管理人员职务,必须提供证明材料,能够证明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只能作为公司股东。”该工作人员介绍,通常这类证明材料会涉及劳动能力、收入状况、独立生活能力等。“从登记信息看,这家公司是真实存在的,应该是提交了证明材料并通过了注册登记申请。”那么,未成年人能否担任公司董事长这一高级管理职务?如果该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却担任了董事长,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宏臣律师的专业解读!1、未成年人能否担任公司董事长这一高级管理职务?孙宏臣: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可以担任公司董事长。但如果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该17岁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则在民法上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公司董事长。法律依据:(1)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禁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登记实践要求:16-18周岁申请任职高管时,需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收入证明、劳动合同、银行流水等,证实收入能覆盖生活成本且具有持续性(非临时性收入或家庭资助)。2、若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作为董事长的17岁未成年人是否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承担,与成年董事长承担责任的方式和程度是否存在区别?孙宏臣:若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作为董事长的17岁未成年人需承担责任,但责任承担方式因其行为能力认定而异。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作为董事长的17岁未成年人,在民事责任方面(如赔偿损失),需独立承担,与成年人无区别;在行政/刑事责任上(如罚款、刑事处罚),也需独立承担,无减轻依据。如果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被任命为董事长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此时,若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其民事责任由监护人承担;但若未成年人有个人财产(如股权收益),优先从其财产中支付(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行政/刑事责任方面,需自己承担,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刑法第十七条)。3、如果该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却担任了董事长,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孙宏臣: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被任命为公司董事长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五条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或效力待定。其签署的合同、决议可能被撤销。如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导致对方损失,公司需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在一定情况下,未成年人签署的合同可能构成表见代表,合同生效且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朱雨晨1755046003197责编:樊羽玮法治日报175504600319711[]{"email":"fanyuwei@huanqiu.com","name":"樊羽玮"}
8月10日,社交平台上一则“广西某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系未成年人”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据网传截图显示,该公司董事长谢某某出生于2008年4月,现年17岁,于2024年1月入职并担任董事长。某招聘平台的公司页面中,谢某某的头像与简历均公开可见,其职务介绍为“全面主持公司董事会各项工作”。该公司注册于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员工规模为20人至99人,介绍显示其是“集非遗传承、绿色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页面还展示了多名高管头像。8月11日,谢某某本人确认,自己确实是该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同时透露自己是一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他表示,注册公司一方面是为了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另一方面也开展一些正常的经营和公益项目活动,且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存在任何违法违规行为”。该企业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参赛赛道是“职教赛道”,现在已注册公司。受访者供图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好奇:“这么年轻的董事长,能胜任管理工作吗?”也有网友质疑其任职资格:“未成年人不能独立承担完全民事责任,这符合公司法规定吗?”还有网友对公司架构表示惊讶:“还有股东会和分公司,看着规模不小。”该公司服务号在网帖评论区回应网友质疑。网络图针对外界关心的“未成年人是否能担任公司董事长”问题,南宁市武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厢市场监督管理所一名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17岁。“根据相关法规,16岁至18岁之间的人,如果要担任管理人员职务,必须提供证明材料,能够证明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否则只能作为公司股东。”该工作人员介绍,通常这类证明材料会涉及劳动能力、收入状况、独立生活能力等。“从登记信息看,这家公司是真实存在的,应该是提交了证明材料并通过了注册登记申请。”那么,未成年人能否担任公司董事长这一高级管理职务?如果该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却担任了董事长,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宏臣律师的专业解读!1、未成年人能否担任公司董事长这一高级管理职务?孙宏臣:未成年人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不可以担任公司董事长。但如果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该17岁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则在民法上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公司董事长。法律依据:(1)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禁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登记实践要求:16-18周岁申请任职高管时,需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收入证明、劳动合同、银行流水等,证实收入能覆盖生活成本且具有持续性(非临时性收入或家庭资助)。2、若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作为董事长的17岁未成年人是否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承担,与成年董事长承担责任的方式和程度是否存在区别?孙宏臣:若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作为董事长的17岁未成年人需承担责任,但责任承担方式因其行为能力认定而异。被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作为董事长的17岁未成年人,在民事责任方面(如赔偿损失),需独立承担,与成年人无区别;在行政/刑事责任上(如罚款、刑事处罚),也需独立承担,无减轻依据。如果被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被任命为董事长因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此时,若公司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其民事责任由监护人承担;但若未成年人有个人财产(如股权收益),优先从其财产中支付(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行政/刑事责任方面,需自己承担,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三十条、刑法第十七条)。3、如果该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却担任了董事长,会产生怎样的法律后果?孙宏臣:不具备完全民事能力的未成年人被任命为公司董事长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四条、第一百四十五条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或效力待定。其签署的合同、决议可能被撤销。如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导致对方损失,公司需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在一定情况下,未成年人签署的合同可能构成表见代表,合同生效且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朱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