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sn7tAlgT3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7万余次精准预警!云南“护象网”如何用科技实现人象和谐共存/e3pmh19vt/e3ps21dgq在云南西双版纳密林间,一张由科技编织的“护象网”正在升级,日夜守护着野生亚洲象群与村寨居民。红外相机、无人机组成“千里眼”,后端平台化身“最强大脑”,这套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用数据与算法,实现了“人随象走、象动人知”。在西双版纳,您可能随时会听到提醒:“大象来了”,这是哪里发出的预警?一起来看看。这并不是人工广播,而是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自动发出的警报。系统一头连着村里的喇叭,一头连着布设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00台红外相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监测室主任 周晨浩:这就是我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条通道,亚洲象就是从这个通道下来,我们就在这个通道的路口给它安装了一个红外相机,进行实时的监测预警。24小时监测的红外相机拍摄路过的物体后,系统利用AI技术识别出是不是亚洲象,通过300多万张亚洲象照片训练,识别正确率已达99%。预警信息不仅可以通过村里的喇叭传播给老人,还会发送信息到村民手机里,覆盖不同年龄段人群。截至目前,亚洲象监测预警手机App已累计预警7万余次。亚洲象活动通道多,监测员还通过热成像无人机实时跟踪亚洲象,发现后使用搭载喇叭的无人机,对周围劳作、下班回家的村民高空喊话预警。目前,无人机监测预警从西双版纳、普洱扩展到了临沧南滚河区域。红外相机、无人机监测收集到的预警数据,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亚洲象活动频率、迁徙路线、出没季节等规律,提前预防,减少人力投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 陈飞:亚洲象保护的中国方案不是单一的某个措施,而是多措并举的一项系统工程。保护优先、科技赋能、区域协同、法治保障,这个中国方案其实在全球范围内也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野生亚洲象监测员的“追”象记在云南西双版纳,有这样一群“追”象的人,他们昼伏夜出,几乎与野生亚洲象的作息一样。这些“追”象人就是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员。他们是怎么“追”象的?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来看看。监测员洪金福与周晨浩是老搭档,这天他们通过无人机监测到一个亚洲象群从雨林深处走出,监测员辨认出这群大象是“然然家族”,突然,对面的“然然家族”好像有了新动向,可能早已发现我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监测室主任 周晨浩:我们背后这边开阔地,也是处于一个安全的地方,如果大象来,我们就向后面撤退就可以了。快一点的话,大象可能两三分钟就过来了。这时,“然然家族”听到了别的象群呼喊,平静了下来。“短鼻家族”出门了。记者与监测员追到另一座山脚,发现了大象的脚印。监测员边用无人机监测大象,边在离大象出没核心区道路两旁一公里处设置路障,并把大象位置发送到村民预警群与监测平台。现在正是下班时刻,这条路上的车也变多了。通过热成像无人机监测,此时我们发现“短鼻家族”已经下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监测室主任 周晨浩:现在象是分散为两群,一群象已经下到路的右侧,有一群象仍然在公路上活动,它可能得吃饱了以后才会动,所以我们就一直守着它。自今年以来,监测员在亚洲象监测预警手机App上发布亚洲象监测数据达16000余条。云南省发布《亚洲象动态信息预警技术规范》等5项亚洲象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亚洲象保护技术体系。1755005754091责编:赵钰阳央视新闻客户端175500575409111[]{"email":"zhaoyuyang@huanqiu.com","name":"赵钰阳"}
在云南西双版纳密林间,一张由科技编织的“护象网”正在升级,日夜守护着野生亚洲象群与村寨居民。红外相机、无人机组成“千里眼”,后端平台化身“最强大脑”,这套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用数据与算法,实现了“人随象走、象动人知”。在西双版纳,您可能随时会听到提醒:“大象来了”,这是哪里发出的预警?一起来看看。这并不是人工广播,而是亚洲象监测预警系统自动发出的警报。系统一头连着村里的喇叭,一头连着布设在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600台红外相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监测室主任 周晨浩:这就是我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条通道,亚洲象就是从这个通道下来,我们就在这个通道的路口给它安装了一个红外相机,进行实时的监测预警。24小时监测的红外相机拍摄路过的物体后,系统利用AI技术识别出是不是亚洲象,通过300多万张亚洲象照片训练,识别正确率已达99%。预警信息不仅可以通过村里的喇叭传播给老人,还会发送信息到村民手机里,覆盖不同年龄段人群。截至目前,亚洲象监测预警手机App已累计预警7万余次。亚洲象活动通道多,监测员还通过热成像无人机实时跟踪亚洲象,发现后使用搭载喇叭的无人机,对周围劳作、下班回家的村民高空喊话预警。目前,无人机监测预警从西双版纳、普洱扩展到了临沧南滚河区域。红外相机、无人机监测收集到的预警数据,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亚洲象活动频率、迁徙路线、出没季节等规律,提前预防,减少人力投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主任 陈飞:亚洲象保护的中国方案不是单一的某个措施,而是多措并举的一项系统工程。保护优先、科技赋能、区域协同、法治保障,这个中国方案其实在全球范围内也是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野生亚洲象监测员的“追”象记在云南西双版纳,有这样一群“追”象的人,他们昼伏夜出,几乎与野生亚洲象的作息一样。这些“追”象人就是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监测员。他们是怎么“追”象的?一起跟随记者的镜头来看看。监测员洪金福与周晨浩是老搭档,这天他们通过无人机监测到一个亚洲象群从雨林深处走出,监测员辨认出这群大象是“然然家族”,突然,对面的“然然家族”好像有了新动向,可能早已发现我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监测室主任 周晨浩:我们背后这边开阔地,也是处于一个安全的地方,如果大象来,我们就向后面撤退就可以了。快一点的话,大象可能两三分钟就过来了。这时,“然然家族”听到了别的象群呼喊,平静了下来。“短鼻家族”出门了。记者与监测员追到另一座山脚,发现了大象的脚印。监测员边用无人机监测大象,边在离大象出没核心区道路两旁一公里处设置路障,并把大象位置发送到村民预警群与监测平台。现在正是下班时刻,这条路上的车也变多了。通过热成像无人机监测,此时我们发现“短鼻家族”已经下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亚洲象保护管理中心监测室主任 周晨浩:现在象是分散为两群,一群象已经下到路的右侧,有一群象仍然在公路上活动,它可能得吃饱了以后才会动,所以我们就一直守着它。自今年以来,监测员在亚洲象监测预警手机App上发布亚洲象监测数据达16000余条。云南省发布《亚洲象动态信息预警技术规范》等5项亚洲象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亚洲象保护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