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msgJxNXmF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不少人凌晨出动,捡到停不下来!男子跟风尝鲜,吃了大苦头/e3pmh19vt/e3ps21dgq“半夜出发去捡菌子,捡到停不下来......”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杭州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采菌经历,有人甚至凌晨出动。 图片来源于社交平台网友评论 何大哥(化名)一家住在西溪湿地附近。近日,他的朋友也加入了“采菌大军”,一大早出门采了满满一大袋,热情地给他送了一盆。 何大哥跟风尝鲜野蘑菇,结果吃了大苦头! 野蘑菇用葱蒜炒炒没变黑 整盘被他一扫而光 起初,何大哥的爱人一看野蘑菇是拒绝的,但何大哥觉得“朋友一片心意,不吃太不给面子”,而且网上都在吃,便收下了。 中午,他亲自下厨炒了满满一大盘。虽然心里也有点嘀咕,但他想起“老话”:“毒蘑菇用葱蒜炒炒,蒜变黑就有毒”。于是,他特意多放了不少葱蒜,看到大蒜没有变黑,就抱着侥幸心理独自把这盘“美味”一扫而光。 到了晚上,大约餐后7小时,何大哥就出现了剧烈的恶心、呕吐、腹泻,整个人虚脱无力。家人见状赶紧将他送往杭州市西溪医院。 急诊科团队迅速为何大哥实施补液、催吐、导泄、护胃等紧急救治措施,同时联系普内科李惠莉主任医师会诊,诊断其为典型的胃肠炎型毒蘑菇中毒。经过普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何大哥在入院2天后转危为安,4天后顺利出院。 野蘑菇种类繁多、极难分辨 避免中毒必须坚持“三不” “蘑菇中毒的凶险远超想象,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摄入的蘑菇种类及其毒素密切相关。一般分为六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型、光过敏皮炎型。其中以肝肾损害型最为严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李惠莉说。 “超过90%的中毒者首先会像何大哥一样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症状,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面对种类繁多、形态多变、毒性各异且隐蔽性极强的毒蘑菇,普通人靠肉眼和经验根本无法准确辨别,即使是专家,也可能因环境、生长阶段不同而误判。 因此,最根本、最有效的保命之道就是预防,必须坚持“三不”! 不 采 摘 ! 永远不要凭经验或好奇去采摘野生蘑菇!湿地、公园、山林、小区草坪,任何地方的野生蘑菇都不要采! 不 购 买 !绝对不要在路边摊、流动商贩处购买所谓的“野生蘑菇”或野生蘑菇制品!来源不明,风险极高!不 食 用 !坚决不食用任何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即使是亲朋好友赠送的也不行!何大哥的教训就在眼前! 万一误食毒蘑菇 牢记这三步抢生机 1 立即就医 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途中务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告知医生食用蘑菇的时间、大概种类(描述或图片)、数量、出现的具体症状及变化。 2 保留样本 小心收集残留的蘑菇(哪怕碎片)、吃剩的食物、患者的呕吐物或排泄物。用干净容器(如塑料袋、玻璃瓶)装好,交给医生。这对快速鉴定毒菇种类、实施精准救治至关重要。 3 谨慎催吐 在患者意识完全清醒、能主动配合,并且尚未出现呕吐的情况下,可用干净的手指或勺子柄轻轻刺激其舌根部催吐。如果患者已出现昏迷、抽搐或频繁呕吐,严禁催吐。强行催吐极易导致窒息,反而致命。 医生提醒 目前,绝大多数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物,治疗主要依赖早期清除毒素和强有力的对症支持治疗。 因此,预防永远重于治疗!野生蘑菇,最好一口都别碰! 供稿:杭州市西溪医院 1754390406788责编:张燕萍健康杭州1754390950487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a8dc962e41301d6b848157a5813e38a.png{"email":"zhangyanping@huanqiu.com","name":"张燕萍"}
“半夜出发去捡菌子,捡到停不下来......” 最近,在社交平台上,杭州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采菌经历,有人甚至凌晨出动。 图片来源于社交平台网友评论 何大哥(化名)一家住在西溪湿地附近。近日,他的朋友也加入了“采菌大军”,一大早出门采了满满一大袋,热情地给他送了一盆。 何大哥跟风尝鲜野蘑菇,结果吃了大苦头! 野蘑菇用葱蒜炒炒没变黑 整盘被他一扫而光 起初,何大哥的爱人一看野蘑菇是拒绝的,但何大哥觉得“朋友一片心意,不吃太不给面子”,而且网上都在吃,便收下了。 中午,他亲自下厨炒了满满一大盘。虽然心里也有点嘀咕,但他想起“老话”:“毒蘑菇用葱蒜炒炒,蒜变黑就有毒”。于是,他特意多放了不少葱蒜,看到大蒜没有变黑,就抱着侥幸心理独自把这盘“美味”一扫而光。 到了晚上,大约餐后7小时,何大哥就出现了剧烈的恶心、呕吐、腹泻,整个人虚脱无力。家人见状赶紧将他送往杭州市西溪医院。 急诊科团队迅速为何大哥实施补液、催吐、导泄、护胃等紧急救治措施,同时联系普内科李惠莉主任医师会诊,诊断其为典型的胃肠炎型毒蘑菇中毒。经过普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何大哥在入院2天后转危为安,4天后顺利出院。 野蘑菇种类繁多、极难分辨 避免中毒必须坚持“三不” “蘑菇中毒的凶险远超想象,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摄入的蘑菇种类及其毒素密切相关。一般分为六种类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型、光过敏皮炎型。其中以肝肾损害型最为严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极高。”李惠莉说。 “超过90%的中毒者首先会像何大哥一样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症状,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面对种类繁多、形态多变、毒性各异且隐蔽性极强的毒蘑菇,普通人靠肉眼和经验根本无法准确辨别,即使是专家,也可能因环境、生长阶段不同而误判。 因此,最根本、最有效的保命之道就是预防,必须坚持“三不”! 不 采 摘 ! 永远不要凭经验或好奇去采摘野生蘑菇!湿地、公园、山林、小区草坪,任何地方的野生蘑菇都不要采! 不 购 买 !绝对不要在路边摊、流动商贩处购买所谓的“野生蘑菇”或野生蘑菇制品!来源不明,风险极高!不 食 用 !坚决不食用任何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即使是亲朋好友赠送的也不行!何大哥的教训就在眼前! 万一误食毒蘑菇 牢记这三步抢生机 1 立即就医 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有救治能力的医院。途中务必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告知医生食用蘑菇的时间、大概种类(描述或图片)、数量、出现的具体症状及变化。 2 保留样本 小心收集残留的蘑菇(哪怕碎片)、吃剩的食物、患者的呕吐物或排泄物。用干净容器(如塑料袋、玻璃瓶)装好,交给医生。这对快速鉴定毒菇种类、实施精准救治至关重要。 3 谨慎催吐 在患者意识完全清醒、能主动配合,并且尚未出现呕吐的情况下,可用干净的手指或勺子柄轻轻刺激其舌根部催吐。如果患者已出现昏迷、抽搐或频繁呕吐,严禁催吐。强行催吐极易导致窒息,反而致命。 医生提醒 目前,绝大多数蘑菇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物,治疗主要依赖早期清除毒素和强有力的对症支持治疗。 因此,预防永远重于治疗!野生蘑菇,最好一口都别碰! 供稿:杭州市西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