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iPjIbLuKw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广州公布蚊媒高风险区!“好蚊子”“灭蚊鱼”上岗/e3pmh19vt/e3prv5gfn7月31日 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最新发布的蚊媒监测地图显示 广州全市蚊媒风险等级处于中风险 在2025年7月第4周 覆盖全市120个街镇的监测中 北京街道、景泰街道、光塔街道 登峰街道、大石街道、桥南街道 南岗街道、石楼镇 被评定为高风险区域 广州市疾控表示,在上述区域生活、工作或活动的市民朋友们注意做好个人防蚊灭蚊,外出建议穿长衣长裤或喷洒驱蚊水;积极行动,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清除或倒置各种闲置可积水容器,保持环境整洁。 家中建议使用灭蚊片、驱蚊水、电蚊拍、喷雾罐、杀虫剂等,并使用纱门纱窗。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说明居住在处置区,并配合开展相关检测。 同时,上述区域及周边的机团单位、物业小区、公园和公共外环境管理单位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清运各类垃圾杂物,全面清除各类积水,减少蚊虫栖息和孳生的条件。定期开展灭蚊工作,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 另外,各医疗机构,特别是上述区域周边医疗机构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和发热/皮疹病例监测,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开展相关检测排查,做到病例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佛山投放“好蚊子”吃掉伊蚊 幼虫期“吃荤”,成虫期却“吃素”,华丽巨蚊有望在防控基孔肯雅热中起到治标的作用。这是什么神奇物种? 7月30日,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中大蚊子工厂技术总监张东京带领的师生团队奔赴佛山市三水区,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释放一批华丽巨蚊幼虫。 张东京介绍道,白纹伊蚊(花蚊子)是此次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而华丽巨蚊体型比较大,身体呈紫红色,是白纹伊蚊的天敌。其幼虫偏好在小型容器中孳生,常见的有人工容器(花盆托盘、水桶、轮胎、塑料瓶)、自然容器(如树洞、竹筒、叶腋)、其他类型(屋顶积水、排水管道),与白纹伊蚊幼虫高度重合。 这意味着,在同一个生活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将会成为华丽巨蚊幼虫的美食。他们研究发现,华丽巨蚊幼虫在3周内至少可以吃掉80—100条白纹伊蚊幼虫,但华丽巨蚊成虫不吸血,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对人畜不构成侵扰,是名副其实的“好蚊子”。 记者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塘背村看到,张东京团队一行14人先是仔细排查蚊虫孳生地,重点关注积水容器、沟渠、低洼积水处等易滋生蚊虫的区域,同步开展清理工作。随后,针对存在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他们按照比例释放此前在该地采集、经过实验室培育的华丽巨蚊幼虫,利用其捕食性控制白纹伊蚊幼虫的数量。 大约一周以后,他们将实地评估效果。“野外环境比实验室复杂,但通过前期研究我们可以确定它们的食性和食量,希望借此从中长期提高防治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的效率。”张东京介绍。 张东京表示,他们还大力培育白纹伊蚊绝育雄蚊,接下来争取在条件成熟时释放到野外,与野生雌蚊交配,使其产下的后代无法发育,从而有效降低白纹伊蚊的密度。 广佛两地部分公园试行“以鱼控蚊” 7月29日,记者从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为防控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构建绿色防控体系,管理中心于27日至28日分批次向广州兰圃水体、溪流等区域投放6000尾“灭蚊鱼”,利用其捕食蚊虫幼虫的习性,从源头控制水体蚊虫滋生。据了解,公园后续将定期监测幼虫密度及鱼类存活状态,形成“以鱼控蚊”的生态防蚊长效机制。 兰圃工作人员正往湖中放流一批“灭蚊鱼”。 在本轮基孔肯雅热疫情当中,人民公园并非首个采取“以鱼控蚊”的公园。据媒体报道,7月23日、24日,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辖内投放“灭蚊鱼”,其中亚洲艺术公园人工湖部分水域累计投放4200尾鱼苗,包括鲢鱼4000尾、拉利毛足鲈200尾。另外,24日当天还在佛山中山公园的人工湖投放了1000尾土鲮鱼的鱼苗。 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工湖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性不强,鱼苗以蚊卵和蚊子幼虫为食,有助于消灭水体中的蚊卵和蚊子幼虫。这些鱼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控蚊效果,当地相关部门后续会持续监测、做好评估。 来源 | 综合南方+客户端(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穗疾控)、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 1753925338897责编:樊羽玮南方日报1753925338897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048c8f63ef8f81da0abdc252614c476.png{"email":"fanyuwei@huanqiu.com","name":"樊羽玮"}
7月31日 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最新发布的蚊媒监测地图显示 广州全市蚊媒风险等级处于中风险 在2025年7月第4周 覆盖全市120个街镇的监测中 北京街道、景泰街道、光塔街道 登峰街道、大石街道、桥南街道 南岗街道、石楼镇 被评定为高风险区域 广州市疾控表示,在上述区域生活、工作或活动的市民朋友们注意做好个人防蚊灭蚊,外出建议穿长衣长裤或喷洒驱蚊水;积极行动,清理住家及周围积水,清除或倒置各种闲置可积水容器,保持环境整洁。 家中建议使用灭蚊片、驱蚊水、电蚊拍、喷雾罐、杀虫剂等,并使用纱门纱窗。一旦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痛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说明居住在处置区,并配合开展相关检测。 同时,上述区域及周边的机团单位、物业小区、公园和公共外环境管理单位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卫生死角,清运各类垃圾杂物,全面清除各类积水,减少蚊虫栖息和孳生的条件。定期开展灭蚊工作,将蚊媒密度控制在安全水平。 另外,各医疗机构,特别是上述区域周边医疗机构加强门诊预检分诊和发热/皮疹病例监测,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开展相关检测排查,做到病例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佛山投放“好蚊子”吃掉伊蚊 幼虫期“吃荤”,成虫期却“吃素”,华丽巨蚊有望在防控基孔肯雅热中起到治标的作用。这是什么神奇物种? 7月30日,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学系副教授、中大蚊子工厂技术总监张东京带领的师生团队奔赴佛山市三水区,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释放一批华丽巨蚊幼虫。 张东京介绍道,白纹伊蚊(花蚊子)是此次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而华丽巨蚊体型比较大,身体呈紫红色,是白纹伊蚊的天敌。其幼虫偏好在小型容器中孳生,常见的有人工容器(花盆托盘、水桶、轮胎、塑料瓶)、自然容器(如树洞、竹筒、叶腋)、其他类型(屋顶积水、排水管道),与白纹伊蚊幼虫高度重合。 这意味着,在同一个生活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将会成为华丽巨蚊幼虫的美食。他们研究发现,华丽巨蚊幼虫在3周内至少可以吃掉80—100条白纹伊蚊幼虫,但华丽巨蚊成虫不吸血,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对人畜不构成侵扰,是名副其实的“好蚊子”。 记者在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塘背村看到,张东京团队一行14人先是仔细排查蚊虫孳生地,重点关注积水容器、沟渠、低洼积水处等易滋生蚊虫的区域,同步开展清理工作。随后,针对存在白纹伊蚊幼虫的孳生地,他们按照比例释放此前在该地采集、经过实验室培育的华丽巨蚊幼虫,利用其捕食性控制白纹伊蚊幼虫的数量。 大约一周以后,他们将实地评估效果。“野外环境比实验室复杂,但通过前期研究我们可以确定它们的食性和食量,希望借此从中长期提高防治基孔肯雅热及登革热的效率。”张东京介绍。 张东京表示,他们还大力培育白纹伊蚊绝育雄蚊,接下来争取在条件成熟时释放到野外,与野生雌蚊交配,使其产下的后代无法发育,从而有效降低白纹伊蚊的密度。 广佛两地部分公园试行“以鱼控蚊” 7月29日,记者从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为防控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构建绿色防控体系,管理中心于27日至28日分批次向广州兰圃水体、溪流等区域投放6000尾“灭蚊鱼”,利用其捕食蚊虫幼虫的习性,从源头控制水体蚊虫滋生。据了解,公园后续将定期监测幼虫密度及鱼类存活状态,形成“以鱼控蚊”的生态防蚊长效机制。 兰圃工作人员正往湖中放流一批“灭蚊鱼”。 在本轮基孔肯雅热疫情当中,人民公园并非首个采取“以鱼控蚊”的公园。据媒体报道,7月23日、24日,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辖内投放“灭蚊鱼”,其中亚洲艺术公园人工湖部分水域累计投放4200尾鱼苗,包括鲢鱼4000尾、拉利毛足鲈200尾。另外,24日当天还在佛山中山公园的人工湖投放了1000尾土鲮鱼的鱼苗。 佛山市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华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工湖相对封闭,水体流动性不强,鱼苗以蚊卵和蚊子幼虫为食,有助于消灭水体中的蚊卵和蚊子幼虫。这些鱼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控蚊效果,当地相关部门后续会持续监测、做好评估。 来源 | 综合南方+客户端(记者 厉思璇 通讯员 穗疾控)、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