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UY6U9oIhE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夏天打网约车,开空调是“另外的价钱”吗?/e3pmh19vt/e3prv5gfn高温天气持续,开空调是打开炎炎夏日的正确方式。那么坐网约车时要不要开空调,谁说了算?空调费又该谁来承担?近日,江西南昌一乘客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乘坐网约车时被司机加收3元空调费,并称之为自愿消费。乘客舒适体验与司机运营成本之间的争议,又一次成为了热议话题。自助扫码开空调?类似事件屡发生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江西南昌乘坐某平台“特惠快车”时,遭遇司机“有偿开空调”的情况。该网友上传的照片显示,车内贴有告示,明确写道:“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并注明“特惠订单不含空调服务,自愿消费”。该网友表示,南昌夏季炎热难耐,司机此举极不合理,引发大量网友热议和共鸣。类似事件并非个例。山东有两名女乘客在下单时选择了“独享不拼车”服务,但顺风车司机途中仍擅自接载了另一名乘客,该乘客上车后主动提出开空调并愿意支付20元空调费,两名女乘客未曾表态,结果她们下车时,也被收取每人20元空调费。平台与司机说法各不相同网约车收“空调费”到底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记者就此事在南昌市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加收“空调费”并非普遍现象,但很多网约车司机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南昌市八一馆附近,网约车司机熊师傅告诉记者,因各个网约车平台竞争激烈,平台在推出“优惠券”、降低乘客乘车费用的同时,并未减少对司机的平台抽成。可能会导致有的网约车司机为多赚钱,向乘客索取“空调费”。“以普通新能源车为例,充满电的状态下,全天可以跑500公里,开空调的话可能只能跑400公里。”熊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后表示,不排除有的网约车司机出于电量考虑关闭空调,以此保障跑单量。“平台的高温补贴只在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之间才有,而且每单补助还不到1块钱。”某平台司机高师傅反映,因为这个时间段出行乘客较少,司机每月实际到手的高温补贴不足300元,难以填补开空调带来的跑单损失量。记者发现,一些网约车平台把“车内温度适宜、配合开空调”列入到乘客对司机的评价选项中。记者联系4家不同网约车平台,客服人员均表示:乘客在乘坐网约车时,不需要支付“空调费”。“如果收到乘客被收取‘空调费’的投诉,严重情况下,我们会对收取‘空调费’的司机作出停运3天的处罚。”一名网约车平台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一旦被乘客投诉,平台处罚很重,这么干(加收‘空调费’)的人很少。”网约车司机高师傅告诉记者,网约车平台在收到乘客的差评或投诉后,会对司机作出处罚,轻则扣分,减少派单量,重则停运。平台司机加收“空调费”得不偿失。乘客质疑加收 “空调费” 属于强制消费和二次收费,毕竟通常乘车费用涵盖基本服务,其中就包括使用车内空调。而司机也有苦衷,面对平台抽成高、低价订单多,运营成本压力下,炎热天气下空调电耗成本让他们难以承担。当双方各有苦衷难以平衡,就埋下消费纠纷的隐患。如何才能寻求利益保障最大公约数?司机这样做合法吗?那么,网约车司机向乘客加收空调费合法吗?乘客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解释称,网约车司机向乘客加收空调费是否违法,取决于双方的约定,如果乘客在下单时,网约车平台、司机与乘客三方均未明确提及开空调需额外收费,那么司机单方加收空调费系擅自变更合同内容,不但违约也违法。价格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并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乘客支付的费用,应视为包含正常乘车服务的全部费用(包括在合理情况下使用车内空调等设施)。但如果司机在乘客上车前已明确告知,且乘客同意支付该费用,那么从合同订立角度,双方达成了新的合意,这种收费在法律上是被认可的。若乘客遇到不合理的加收空调费情况,首先应保留好相关证据,比如与司机的对话录音、网约车行程记录等。可以先与司机友好协商,说明自己对收费的异议,要求司机取消不合理收费。若协商不成,可及时向网约车平台投诉,详细说明事情经过和证据,平台一般会进行调查并给出处理结果。若对平台处理结果不满意,乘客还可以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请求行政干预或调解。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司机退还不合理收费,并承担相应的维权成本。专家:这件事不能仅停留在司机和乘客的口舌之争上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解决类似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司机找借口、乘客倒苦水”的口舌之争上,而应多方参与、共同发力。他认为,平台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将运营成本转嫁给司机,导致司机收入减少、压力增大。此外,平台抽成过高、补贴有限,也是司机们为节省成本而拒绝开空调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网约车如何定价,该谁来监管?记者联系到南昌市交通管理局,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约车平台的定价和收费由市场决定,交通管理局并无指导权。要杜绝网约车“违规创收”现象,困局的破解是关键。需兼顾平台、乘客、司机三方合理诉求,优化制度设计: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将高温津贴等保障纳入司机权益考核体系,明确成本分摊规则,杜绝 “以罚代管”;另一方面,平台需调整利益分配逻辑,通过优化高温补贴规则,按单实时结算等精细化措施,保障网约车司机基本利益。平台的长远发展植根于各方的良性互动,应兼顾平台、司机、乘客的多方合法权益,形成良性循环。1752481823304责编:任鑫恚央视网175248182330411[]{"email":"renxinhui@huanqiu.com","name":"任鑫恚"}
高温天气持续,开空调是打开炎炎夏日的正确方式。那么坐网约车时要不要开空调,谁说了算?空调费又该谁来承担?近日,江西南昌一乘客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乘坐网约车时被司机加收3元空调费,并称之为自愿消费。乘客舒适体验与司机运营成本之间的争议,又一次成为了热议话题。自助扫码开空调?类似事件屡发生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江西南昌乘坐某平台“特惠快车”时,遭遇司机“有偿开空调”的情况。该网友上传的照片显示,车内贴有告示,明确写道:“如需空调扫码3元,自动开启”,并注明“特惠订单不含空调服务,自愿消费”。该网友表示,南昌夏季炎热难耐,司机此举极不合理,引发大量网友热议和共鸣。类似事件并非个例。山东有两名女乘客在下单时选择了“独享不拼车”服务,但顺风车司机途中仍擅自接载了另一名乘客,该乘客上车后主动提出开空调并愿意支付20元空调费,两名女乘客未曾表态,结果她们下车时,也被收取每人20元空调费。平台与司机说法各不相同网约车收“空调费”到底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记者就此事在南昌市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加收“空调费”并非普遍现象,但很多网约车司机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南昌市八一馆附近,网约车司机熊师傅告诉记者,因各个网约车平台竞争激烈,平台在推出“优惠券”、降低乘客乘车费用的同时,并未减少对司机的平台抽成。可能会导致有的网约车司机为多赚钱,向乘客索取“空调费”。“以普通新能源车为例,充满电的状态下,全天可以跑500公里,开空调的话可能只能跑400公里。”熊师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后表示,不排除有的网约车司机出于电量考虑关闭空调,以此保障跑单量。“平台的高温补贴只在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之间才有,而且每单补助还不到1块钱。”某平台司机高师傅反映,因为这个时间段出行乘客较少,司机每月实际到手的高温补贴不足300元,难以填补开空调带来的跑单损失量。记者发现,一些网约车平台把“车内温度适宜、配合开空调”列入到乘客对司机的评价选项中。记者联系4家不同网约车平台,客服人员均表示:乘客在乘坐网约车时,不需要支付“空调费”。“如果收到乘客被收取‘空调费’的投诉,严重情况下,我们会对收取‘空调费’的司机作出停运3天的处罚。”一名网约车平台的客服人员告诉记者。“一旦被乘客投诉,平台处罚很重,这么干(加收‘空调费’)的人很少。”网约车司机高师傅告诉记者,网约车平台在收到乘客的差评或投诉后,会对司机作出处罚,轻则扣分,减少派单量,重则停运。平台司机加收“空调费”得不偿失。乘客质疑加收 “空调费” 属于强制消费和二次收费,毕竟通常乘车费用涵盖基本服务,其中就包括使用车内空调。而司机也有苦衷,面对平台抽成高、低价订单多,运营成本压力下,炎热天气下空调电耗成本让他们难以承担。当双方各有苦衷难以平衡,就埋下消费纠纷的隐患。如何才能寻求利益保障最大公约数?司机这样做合法吗?那么,网约车司机向乘客加收空调费合法吗?乘客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解释称,网约车司机向乘客加收空调费是否违法,取决于双方的约定,如果乘客在下单时,网约车平台、司机与乘客三方均未明确提及开空调需额外收费,那么司机单方加收空调费系擅自变更合同内容,不但违约也违法。价格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并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乘客支付的费用,应视为包含正常乘车服务的全部费用(包括在合理情况下使用车内空调等设施)。但如果司机在乘客上车前已明确告知,且乘客同意支付该费用,那么从合同订立角度,双方达成了新的合意,这种收费在法律上是被认可的。若乘客遇到不合理的加收空调费情况,首先应保留好相关证据,比如与司机的对话录音、网约车行程记录等。可以先与司机友好协商,说明自己对收费的异议,要求司机取消不合理收费。若协商不成,可及时向网约车平台投诉,详细说明事情经过和证据,平台一般会进行调查并给出处理结果。若对平台处理结果不满意,乘客还可以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请求行政干预或调解。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司机退还不合理收费,并承担相应的维权成本。专家:这件事不能仅停留在司机和乘客的口舌之争上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解决类似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司机找借口、乘客倒苦水”的口舌之争上,而应多方参与、共同发力。他认为,平台通过低价竞争的方式,将运营成本转嫁给司机,导致司机收入减少、压力增大。此外,平台抽成过高、补贴有限,也是司机们为节省成本而拒绝开空调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网约车如何定价,该谁来监管?记者联系到南昌市交通管理局,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约车平台的定价和收费由市场决定,交通管理局并无指导权。要杜绝网约车“违规创收”现象,困局的破解是关键。需兼顾平台、乘客、司机三方合理诉求,优化制度设计: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将高温津贴等保障纳入司机权益考核体系,明确成本分摊规则,杜绝 “以罚代管”;另一方面,平台需调整利益分配逻辑,通过优化高温补贴规则,按单实时结算等精细化措施,保障网约车司机基本利益。平台的长远发展植根于各方的良性互动,应兼顾平台、司机、乘客的多方合法权益,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