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ULmReu4Kc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有人被吵得不能入睡!有人月赚30万!近期大量出现……/e3pmh19vt/e3ps21dgq随着盛夏气温攀升岛内外多地市民反映最近晚上的蝉鸣声甚至能将人从睡梦中吵醒为何晚上的蝉鸣声这么大?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绿化密集程度、路灯亮度和个体差异与蝉鸣声大小都有密切关系市民说“蝉比鸟还勤快”从日出到深夜鸣叫不停清晨6点,仙岳公园的健身步道上,晨练市民李大爷刚踏上台阶,就被头顶树冠传来的密集蝉鸣“震”得停下脚步。“以前晨练只听得到鸟叫,现在倒好,蝉比鸟还勤快,天没亮就开始‘唱’。”他指着旁边一棵树说。住在湖里区创新园附近的小张,被夜间蝉鸣吵得无法入睡。“每到晚上9点多,蝉鸣就跟定了闹钟似的准时响起,有时能持续到凌晨一两点。”让市民诟病的还有不知何时就从天而降的“蝉尿”。“路过树底下就被滋尿”“谁懂从树下过被蝉尿一脸的痛苦”,大家在网上拼命吐槽。雄蝉鸣叫其实是“相亲广告”温度越高 “喊”得越卖力“目前叫得最响的是蝉(学名为黑蚱蝉),它们并非天生‘夜猫子’”。厦门市绿化中心专家佘震加解释,会叫的蝉通常都是雄性,雄性蝉的鸣叫行为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求偶需求,二是领地宣告。“雄性蝉的鸣叫本质是‘相亲广告’。”佘震加打比方,白天温度升高至25℃以上、光照充足时,雌性蝉活跃度上升,此时雄性通过高频鸣叫展示健康状态。其腹部发音器每秒可伸缩约1万次,经中空腹腔共鸣后,声音能传送50米-100米远。“温度越高,‘喊’得越卖力。”今年6月下旬厦门持续高温,恰好为蝉提供了“放声高歌”的条件。 在湖里公园附近的老榕树上,曾有市民观察到一株树聚集了40余只蝉。佘震加指出,这正是雄性蝉在通过鸣叫划定领地。“城市绿化中阔叶树集中,加上可供栖息的区域减少,蝉的密度比野外高3-5倍。”他解释说,绿化越集中的地方,比如岛内越靠近山的小区、公园,蝉鸣声越大。反观岛外村庄或山林,则相对弱很多。根据专家建议,记者于7月7日晚8时左右,同步在岛内仙岳山附近与岛外环东浪漫线附近进行了测试,对比效果十分明显。部分蝉可能因为路灯强光会不分白天黑夜地叫“自然状态下,蝉夜间几乎不叫,除非遇到极端情况。”佘震加分析,当前城市蝉鸣“跨昼夜” 现象,主要与环境干扰及个体差异有关。佘震加表示,一些蝉的确将路灯当成了太阳。因为蝉复眼对光线敏感,当夜间路灯亮度达到200勒克斯(相当于阴天正午光照)时,部分个体会误以为仍是白天,从而触发鸣叫机制,“曾有实验用强光照射蝉,发现蝉的鸣叫频率提高了40%。”佘震加说,这种误判在城市主干道、商圈周边尤为明显,部分区域夜间光照强度已接近自然光水平。此外,如同人类中有“猫头鹰型”作息者,蝉群体中也存在极少数“异类”。佘震加介绍,在野外观察中,也能发现夜间鸣叫个体,可能与基因突变或生长过程中神经系统受干扰有关。“这类个体数量极少,但在高密度聚集区,偶尔会被市民捕捉到。”“关窗+开空调”物理降噪为主不建议喷洒农药面对持续蝉鸣,市民该如何应对?专家给出“降噪方案”。“关窗+开空调是最直接的办法。”佘震加建议,双层中空玻璃窗可降低20-30分贝噪音,配合空调运行的白噪音,能有效掩盖蝉鸣。若夜间仍感吵闹,可佩戴硅胶耳塞,选择25分贝以上降噪等级的产品,“注意定期更换,避免耳道感染”。此外,蝉喜栖息在树冠外层茂密枝叶间,修剪过密枝条也可减少其藏身之处。“不建议喷洒农药。”佘震加强调,蝉是鸟类、螳螂等的食物来源,过度干预可能破坏食物链。观点对吵闹的蝉 不妨多些宽容“蝉虽然吵,但也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佘震加表示,城市绿化在追求景观效果的同时,可适当增加针叶树比例——松树、柏树的气味对蝉有驱避作用,“比如在居民区周边种植罗汉松、龙柏,既能降噪又能美化环境”。佘震加解释说,市民们所诟病的蝉的尿,其实里面有95%是水分。在北方一些地方,人们在盛夏有抓知了、吃知了的习惯,可见蝉是可以被食用的。佘震加介绍说,蝉的成虫寿命只有40-60天,高峰期集中在7-8月。随着8月下旬气温回落,蝉鸣会自然减弱。“不妨把它当作夏日限定的‘自然白噪音’,试着用耳机播放轻音乐掩盖,可能会更快适应。”有人月赚30万近期大量出现 不少人夜晚出动有人因为蝉睡不着但也有人“抓住商机”,大赚一笔近期,一到晚上就有一群“神秘人”,出没在山间树林、公园、河堤等,拿着手电筒、拎着塑料袋,目不转睛地在树上找什么……99.99%的概率,他们在抓知了猴。知了猴是蝉的幼虫,蛋白含量高,口感比蝉更好。据了解,最近很多人晚上出动,抓知了卖给餐馆,一天能捉12-15斤,净赚2000多元。90后山东女子陈女士白天精准定位知了猴洞,肉眼堪比探测仪定位,一抓一个准,2小时能抓五六十个。陈女士接受@第一现场 采访时表示,要找那种很小、外皮比较薄、形状不规则的洞,找到之后很有成就感,特别解压,这是属于很多人的童年乐趣。小陈在浙江余杭经营一家面馆,每年到这个时候他会推出“知了面”,卖给食客吃。小陈表示,“大概6月中旬,就有不少人开始上山抓了,现在往后再过一个多星期会多起来。知了猴都是晚上出来活动,晚上8点左右是抓知了猴的最佳时间,一般我都是那个时候去收购。”7月2日,据青岛平度某批发市场一名商户介绍:“知了猴现在每斤105元。二十多年前,才十七八块钱一斤。”自从山东济南辛丰村引进了金蝉苗并试验养殖后,每年夏天全村村民靠销售金蝉,就能营收430万元。村里最大的养殖户肖光森,他拥有40亩柳树、榆树和苹果树,每年夏天,每亩地在最高峰时期,每晚就能捡拾约1500只金蝉蛹。蝉蛹的价格每只1.2元钱,如果要带着孩子自己来捉,则每只约1.5元钱。靠着这40亩土地产的蝉蛹,肖光森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可以额外收入30多万元。四类人群不宜食用知了虽然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知了也容易携带细菌、寄生虫以及重金属等,不宜多吃。特别是有以下情况的四类人群不宜食用:过敏体质者:知了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几率高,而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肾病患者:知了的蛋白质可以增加肾脏负担,应限制食用。痛风患者:知了蛋白质含量高,嘌呤含量也高,痛风患者食用会加重病情。肝病患者:部分知了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人体摄入后需要肝细胞来解毒,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现中毒。记者:房舒 实习生:郭嘉宜 视频剪辑:谢佳诺 综合:闪电新闻、齐鲁晚报、中国经济网、央视网、半岛都市报、@第一现场1752461129800责编:赵钰阳厦门日报175246200829311[]{"email":"zhaoyuyang@huanqiu.com","name":"赵钰阳"}
随着盛夏气温攀升岛内外多地市民反映最近晚上的蝉鸣声甚至能将人从睡梦中吵醒为何晚上的蝉鸣声这么大?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绿化密集程度、路灯亮度和个体差异与蝉鸣声大小都有密切关系市民说“蝉比鸟还勤快”从日出到深夜鸣叫不停清晨6点,仙岳公园的健身步道上,晨练市民李大爷刚踏上台阶,就被头顶树冠传来的密集蝉鸣“震”得停下脚步。“以前晨练只听得到鸟叫,现在倒好,蝉比鸟还勤快,天没亮就开始‘唱’。”他指着旁边一棵树说。住在湖里区创新园附近的小张,被夜间蝉鸣吵得无法入睡。“每到晚上9点多,蝉鸣就跟定了闹钟似的准时响起,有时能持续到凌晨一两点。”让市民诟病的还有不知何时就从天而降的“蝉尿”。“路过树底下就被滋尿”“谁懂从树下过被蝉尿一脸的痛苦”,大家在网上拼命吐槽。雄蝉鸣叫其实是“相亲广告”温度越高 “喊”得越卖力“目前叫得最响的是蝉(学名为黑蚱蝉),它们并非天生‘夜猫子’”。厦门市绿化中心专家佘震加解释,会叫的蝉通常都是雄性,雄性蝉的鸣叫行为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求偶需求,二是领地宣告。“雄性蝉的鸣叫本质是‘相亲广告’。”佘震加打比方,白天温度升高至25℃以上、光照充足时,雌性蝉活跃度上升,此时雄性通过高频鸣叫展示健康状态。其腹部发音器每秒可伸缩约1万次,经中空腹腔共鸣后,声音能传送50米-100米远。“温度越高,‘喊’得越卖力。”今年6月下旬厦门持续高温,恰好为蝉提供了“放声高歌”的条件。 在湖里公园附近的老榕树上,曾有市民观察到一株树聚集了40余只蝉。佘震加指出,这正是雄性蝉在通过鸣叫划定领地。“城市绿化中阔叶树集中,加上可供栖息的区域减少,蝉的密度比野外高3-5倍。”他解释说,绿化越集中的地方,比如岛内越靠近山的小区、公园,蝉鸣声越大。反观岛外村庄或山林,则相对弱很多。根据专家建议,记者于7月7日晚8时左右,同步在岛内仙岳山附近与岛外环东浪漫线附近进行了测试,对比效果十分明显。部分蝉可能因为路灯强光会不分白天黑夜地叫“自然状态下,蝉夜间几乎不叫,除非遇到极端情况。”佘震加分析,当前城市蝉鸣“跨昼夜” 现象,主要与环境干扰及个体差异有关。佘震加表示,一些蝉的确将路灯当成了太阳。因为蝉复眼对光线敏感,当夜间路灯亮度达到200勒克斯(相当于阴天正午光照)时,部分个体会误以为仍是白天,从而触发鸣叫机制,“曾有实验用强光照射蝉,发现蝉的鸣叫频率提高了40%。”佘震加说,这种误判在城市主干道、商圈周边尤为明显,部分区域夜间光照强度已接近自然光水平。此外,如同人类中有“猫头鹰型”作息者,蝉群体中也存在极少数“异类”。佘震加介绍,在野外观察中,也能发现夜间鸣叫个体,可能与基因突变或生长过程中神经系统受干扰有关。“这类个体数量极少,但在高密度聚集区,偶尔会被市民捕捉到。”“关窗+开空调”物理降噪为主不建议喷洒农药面对持续蝉鸣,市民该如何应对?专家给出“降噪方案”。“关窗+开空调是最直接的办法。”佘震加建议,双层中空玻璃窗可降低20-30分贝噪音,配合空调运行的白噪音,能有效掩盖蝉鸣。若夜间仍感吵闹,可佩戴硅胶耳塞,选择25分贝以上降噪等级的产品,“注意定期更换,避免耳道感染”。此外,蝉喜栖息在树冠外层茂密枝叶间,修剪过密枝条也可减少其藏身之处。“不建议喷洒农药。”佘震加强调,蝉是鸟类、螳螂等的食物来源,过度干预可能破坏食物链。观点对吵闹的蝉 不妨多些宽容“蝉虽然吵,但也是生态链的重要一环。”佘震加表示,城市绿化在追求景观效果的同时,可适当增加针叶树比例——松树、柏树的气味对蝉有驱避作用,“比如在居民区周边种植罗汉松、龙柏,既能降噪又能美化环境”。佘震加解释说,市民们所诟病的蝉的尿,其实里面有95%是水分。在北方一些地方,人们在盛夏有抓知了、吃知了的习惯,可见蝉是可以被食用的。佘震加介绍说,蝉的成虫寿命只有40-60天,高峰期集中在7-8月。随着8月下旬气温回落,蝉鸣会自然减弱。“不妨把它当作夏日限定的‘自然白噪音’,试着用耳机播放轻音乐掩盖,可能会更快适应。”有人月赚30万近期大量出现 不少人夜晚出动有人因为蝉睡不着但也有人“抓住商机”,大赚一笔近期,一到晚上就有一群“神秘人”,出没在山间树林、公园、河堤等,拿着手电筒、拎着塑料袋,目不转睛地在树上找什么……99.99%的概率,他们在抓知了猴。知了猴是蝉的幼虫,蛋白含量高,口感比蝉更好。据了解,最近很多人晚上出动,抓知了卖给餐馆,一天能捉12-15斤,净赚2000多元。90后山东女子陈女士白天精准定位知了猴洞,肉眼堪比探测仪定位,一抓一个准,2小时能抓五六十个。陈女士接受@第一现场 采访时表示,要找那种很小、外皮比较薄、形状不规则的洞,找到之后很有成就感,特别解压,这是属于很多人的童年乐趣。小陈在浙江余杭经营一家面馆,每年到这个时候他会推出“知了面”,卖给食客吃。小陈表示,“大概6月中旬,就有不少人开始上山抓了,现在往后再过一个多星期会多起来。知了猴都是晚上出来活动,晚上8点左右是抓知了猴的最佳时间,一般我都是那个时候去收购。”7月2日,据青岛平度某批发市场一名商户介绍:“知了猴现在每斤105元。二十多年前,才十七八块钱一斤。”自从山东济南辛丰村引进了金蝉苗并试验养殖后,每年夏天全村村民靠销售金蝉,就能营收430万元。村里最大的养殖户肖光森,他拥有40亩柳树、榆树和苹果树,每年夏天,每亩地在最高峰时期,每晚就能捡拾约1500只金蝉蛹。蝉蛹的价格每只1.2元钱,如果要带着孩子自己来捉,则每只约1.5元钱。靠着这40亩土地产的蝉蛹,肖光森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可以额外收入30多万元。四类人群不宜食用知了虽然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食用。知了也容易携带细菌、寄生虫以及重金属等,不宜多吃。特别是有以下情况的四类人群不宜食用:过敏体质者:知了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的几率高,而且容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肾病患者:知了的蛋白质可以增加肾脏负担,应限制食用。痛风患者:知了蛋白质含量高,嘌呤含量也高,痛风患者食用会加重病情。肝病患者:部分知了含有少量有毒物质,人体摄入后需要肝细胞来解毒,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现中毒。记者:房舒 实习生:郭嘉宜 视频剪辑:谢佳诺 综合:闪电新闻、齐鲁晚报、中国经济网、央视网、半岛都市报、@第一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