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U42h5pXCQ作者:牛小曼 杨柳society.huanqiu.comarticle电影《聊斋:兰若寺》主创接受《环球时报》专访:希望给国产动画带来新鲜血液/e3pmh19vt/e3prv5gfn【环球时报记者 牛小曼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杨柳】“我们希望通过动画电影展现丰富多彩的聊斋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由追光动画出品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12日上映,截至13日9时,票房突破2600万元人民币。该片改编自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蒲松龄夜探兰若寺为引,上演《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等经典故事。近日,《聊斋:兰若寺》制片人宋依依,导演崔月梅、刘源、谢君伟、邹靖、黄鹤宇、刘一林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分享影片4年创作历程中的幕后故事。蒲松龄和五个故事2023年暑期,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首部作品《长安三万里》用168分钟诠释盛唐文化,取得18.24亿元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在文化表达与市场接受度上的双重标杆。该系列第二部作品《聊斋:兰若寺》同样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在上映前就引发观众期待。从文学到影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早已深入国人记忆。 谈及改编这一IP的原因,谢君伟表示:“《聊斋志异》中不仅有我们熟知的志怪故事,更蕴含着蒲松龄对那个时代的思考,有歌颂、有赞扬、有讽刺,构建出天马行空的世界,这和动画电影的表达方式非常契合。我们对每个故事都做出贴近当下的改编,想带领观众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选择呈现形式时,主创团队决定沿用《聊斋志异》原著“故事集”的形式,尽可能还原原作精华。影片采用“1+5”的叙事方式,以书生蒲松龄夜宿兰若寺为开端,设计出他被蛤蟆与乌龟两只精怪抓至古井底,被迫评判故事好坏的情节。宋依依分享称,要从原著近500个故事中甄选,主创团队希望做到“原汁原味又带有新意,并在情感上形成递进关系”。从《崂山道士》的诙谐幽默到《莲花公主》的如梦似幻,从《聂小倩》的乱世奇情到《画皮》的凄美哀婉,再以《鲁公女》中至情至性的爱恋收尾,影片探讨了“见贪心、见真心、见乱世情、见夫妻情、见生死情”等不同主题。面对多个故事、跨越时空的叙事挑战,主创团队设置了“兰若寺”这一空间锚点——兰若寺象征华夏大地,不同年代的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树和老井则相当于故事的见证者。刘一林进一步解读称,“蒲松龄一角提供了将故事串联起来的外部视角,影片通过他与井中乌龟、蛤蟆的喜剧互动成为转场枢纽,帮助观众从上一段情节抽离,再迅速投入下一个篇章中。井下就像是IMAX影院,观众可以代入任意视角,用他们的眼睛去品味每个故事”。“两三百人画一幅画”《聊斋:兰若寺》不仅在叙事上采用篇章形式,还首次在一部动画电影中融合六种风格迥异的视觉形式。在统一的国风体系下,主创按照情感递进为每个篇章量身定制风格,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承担“开篇点题”作用的《崂山道士》选用了毛毡风格。崔月梅回忆说,拿到剧本时,主创团队便开始思考如何用现代技术和审美讲述经典,“毛毡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非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其质感也与第一篇章柔和、轻松的调性契合。”除角色的眼球、口腔等少数部位外,该篇所有可见元素几乎均为毛毡材质。如主角王承施展“穿墙术”时,毛发拉扯、粘滞效果要真实可感;被藤条抽打时,脸上还会抽打出一些毛。“仅15分钟左右的时长,其毛发渲染量就达到了传统长片动画的级别”。侧重家庭情感的《画皮》画风克制内敛。主创以宋画为参考,通过对称构图、大量留白与折枝式构图,营造中式意境。刘一林介绍称,“我们参考古代线描和仕女图来设计角色,表演动作融入戏曲中花旦和闺门旦的特色,场景设计参考明代古建筑群,采用古画的黄调和褪色感。”视觉风格的突破也带来技术难题,黄鹤宇坦言,单纯靠工业化手段很难还原出古典美感,片中许多颜色搭配和构图技法都需要人手动调整,“像两三百人一起画一幅画”。在其他篇章中,主创团队也面临不同挑战。宋依依分享称,《莲花公主》的场景建筑参考福建土楼结构、融合蜂巢意象,还需解决主角飞行带来的裙摆结构、翅膀频率和视角等问题。《聂小倩》为打造浓郁的色调,在前期阶段便开始绘制光影布局。《鲁公女》虽回归追光动画较为熟悉的风格,但也在天空等场景中加入了手绘,制作体量是所有单元之最。此外,作为整部影片承上启下的“井下故事”亦不轻松,“乌龟与蛤蟆既要符合精怪设定,又要与人类角色自然互动”。“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从未间断”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聚焦中国传统文化,旨在通过现代动画电影手段,将中华文明的底蕴转化为具象表达。作为该系列第二部作品,《聊斋:兰若寺》制作周期长达4年,是追光动画目前为止制作规模最大、主创人数最多的电影。“刚接到这个项目时,我内心只有两个字——刺激,这是我加入追光动画11年来经历过最复杂的项目。”宋依依说,“我们当然也会担心,但如果总是选择安全的路径,那就不会有突破,我们希望给国产动画市场带来新鲜的血液。只要作品能和观众更好地相见,任何难点都能跨越。” 谢君伟回忆称,4年中不仅有主创之间良性的“暗暗较劲”,更是一次集体创作的“极致体验”,“虽然每个篇章有各自的主题,但我们希望最终传达一个共同的核心——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从未间断,仍在传承”。在刘源看来,中国“志怪文化”根植于五千年文明土壤,彰显着中国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在奇幻的想象之上,又承载人心、世情和美好愿望。“我们希望通过动画电影展现丰富多彩的聊斋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邹靖补充说。如今,国产动画电影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出海传播方式之一。从《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到《长安三万里》,追光动画每部作品问世后都会尝试打开海外市场。宋依依透露,《聊斋:兰若寺》也将延续一贯的海外布局思路,团队正在洽谈发行合作相关工作,加速推进海外上映。主创希望《聊斋:兰若寺》能以现代视听手法打开一扇窗,向更多观众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魅力,“这些故事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一部分。我们继承并传承这些故事,就像一树一井见证了过去,也将见证未来。”175243134357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52446911375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2e0b94da6f08d0601621586273d64fcu5.jpg{"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环球时报记者 牛小曼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杨柳】“我们希望通过动画电影展现丰富多彩的聊斋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由追光动画出品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12日上映,截至13日9时,票房突破2600万元人民币。该片改编自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蒲松龄夜探兰若寺为引,上演《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等经典故事。近日,《聊斋:兰若寺》制片人宋依依,导演崔月梅、刘源、谢君伟、邹靖、黄鹤宇、刘一林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分享影片4年创作历程中的幕后故事。蒲松龄和五个故事2023年暑期,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首部作品《长安三万里》用168分钟诠释盛唐文化,取得18.24亿元票房,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在文化表达与市场接受度上的双重标杆。该系列第二部作品《聊斋:兰若寺》同样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新,在上映前就引发观众期待。从文学到影视,《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早已深入国人记忆。 谈及改编这一IP的原因,谢君伟表示:“《聊斋志异》中不仅有我们熟知的志怪故事,更蕴含着蒲松龄对那个时代的思考,有歌颂、有赞扬、有讽刺,构建出天马行空的世界,这和动画电影的表达方式非常契合。我们对每个故事都做出贴近当下的改编,想带领观众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选择呈现形式时,主创团队决定沿用《聊斋志异》原著“故事集”的形式,尽可能还原原作精华。影片采用“1+5”的叙事方式,以书生蒲松龄夜宿兰若寺为开端,设计出他被蛤蟆与乌龟两只精怪抓至古井底,被迫评判故事好坏的情节。宋依依分享称,要从原著近500个故事中甄选,主创团队希望做到“原汁原味又带有新意,并在情感上形成递进关系”。从《崂山道士》的诙谐幽默到《莲花公主》的如梦似幻,从《聂小倩》的乱世奇情到《画皮》的凄美哀婉,再以《鲁公女》中至情至性的爱恋收尾,影片探讨了“见贪心、见真心、见乱世情、见夫妻情、见生死情”等不同主题。面对多个故事、跨越时空的叙事挑战,主创团队设置了“兰若寺”这一空间锚点——兰若寺象征华夏大地,不同年代的故事都发生在这片土地上,树和老井则相当于故事的见证者。刘一林进一步解读称,“蒲松龄一角提供了将故事串联起来的外部视角,影片通过他与井中乌龟、蛤蟆的喜剧互动成为转场枢纽,帮助观众从上一段情节抽离,再迅速投入下一个篇章中。井下就像是IMAX影院,观众可以代入任意视角,用他们的眼睛去品味每个故事”。“两三百人画一幅画”《聊斋:兰若寺》不仅在叙事上采用篇章形式,还首次在一部动画电影中融合六种风格迥异的视觉形式。在统一的国风体系下,主创按照情感递进为每个篇章量身定制风格,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承担“开篇点题”作用的《崂山道士》选用了毛毡风格。崔月梅回忆说,拿到剧本时,主创团队便开始思考如何用现代技术和审美讲述经典,“毛毡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非遗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其质感也与第一篇章柔和、轻松的调性契合。”除角色的眼球、口腔等少数部位外,该篇所有可见元素几乎均为毛毡材质。如主角王承施展“穿墙术”时,毛发拉扯、粘滞效果要真实可感;被藤条抽打时,脸上还会抽打出一些毛。“仅15分钟左右的时长,其毛发渲染量就达到了传统长片动画的级别”。侧重家庭情感的《画皮》画风克制内敛。主创以宋画为参考,通过对称构图、大量留白与折枝式构图,营造中式意境。刘一林介绍称,“我们参考古代线描和仕女图来设计角色,表演动作融入戏曲中花旦和闺门旦的特色,场景设计参考明代古建筑群,采用古画的黄调和褪色感。”视觉风格的突破也带来技术难题,黄鹤宇坦言,单纯靠工业化手段很难还原出古典美感,片中许多颜色搭配和构图技法都需要人手动调整,“像两三百人一起画一幅画”。在其他篇章中,主创团队也面临不同挑战。宋依依分享称,《莲花公主》的场景建筑参考福建土楼结构、融合蜂巢意象,还需解决主角飞行带来的裙摆结构、翅膀频率和视角等问题。《聂小倩》为打造浓郁的色调,在前期阶段便开始绘制光影布局。《鲁公女》虽回归追光动画较为熟悉的风格,但也在天空等场景中加入了手绘,制作体量是所有单元之最。此外,作为整部影片承上启下的“井下故事”亦不轻松,“乌龟与蛤蟆既要符合精怪设定,又要与人类角色自然互动”。“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从未间断”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聚焦中国传统文化,旨在通过现代动画电影手段,将中华文明的底蕴转化为具象表达。作为该系列第二部作品,《聊斋:兰若寺》制作周期长达4年,是追光动画目前为止制作规模最大、主创人数最多的电影。“刚接到这个项目时,我内心只有两个字——刺激,这是我加入追光动画11年来经历过最复杂的项目。”宋依依说,“我们当然也会担心,但如果总是选择安全的路径,那就不会有突破,我们希望给国产动画市场带来新鲜的血液。只要作品能和观众更好地相见,任何难点都能跨越。” 谢君伟回忆称,4年中不仅有主创之间良性的“暗暗较劲”,更是一次集体创作的“极致体验”,“虽然每个篇章有各自的主题,但我们希望最终传达一个共同的核心——中华大地上的故事,从未间断,仍在传承”。在刘源看来,中国“志怪文化”根植于五千年文明土壤,彰显着中国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在奇幻的想象之上,又承载人心、世情和美好愿望。“我们希望通过动画电影展现丰富多彩的聊斋世界,传递中华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观和哲学思考。”邹靖补充说。如今,国产动画电影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出海传播方式之一。从《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到《长安三万里》,追光动画每部作品问世后都会尝试打开海外市场。宋依依透露,《聊斋:兰若寺》也将延续一贯的海外布局思路,团队正在洽谈发行合作相关工作,加速推进海外上映。主创希望《聊斋:兰若寺》能以现代视听手法打开一扇窗,向更多观众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与魅力,“这些故事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们是中华文化精髓的一部分。我们继承并传承这些故事,就像一树一井见证了过去,也将见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