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DBgbTtRSd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荔枝正当季,但不可多吃!家有小孩更要注意!/e3pmh19vt/e3ps21dgq又到了一年一度炫荔枝的季节 正如古人所说 “六月荔枝丹,离枝满市香”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虽然荔枝甘甜可口 但炫荔枝的同时也要注意量哦~ 近期 “荔枝病”等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 据报道,近日,一女子过量食用10斤荔枝,次日睡醒后出现头晕不适、持续性鼻出血等症状,紧急就医后被诊断为“荔枝病”。 无独有偶,近日,一名6岁女童空腹食用十几颗荔枝后出现嗜睡、冒冷汗、低血糖等症状,被诊断为“荔枝病”。“荔枝病”到底是个啥病? 跟上火完全不是一回事 荔枝病又称“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说白了就是一种因空腹大量食用荔枝而引发的低血糖症。症状轻的人一般会出现头晕、乏力、出冷汗、面色苍白、心悸,部分人伴口渴、饥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者会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突发昏厥,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肝损伤乃至休克。 明明是高糖水果 为啥会引起低血糖症状? 一方面,荔枝本身含有大量葡萄糖和果糖,空腹或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荔枝后,果糖不能及时转化为葡萄糖 ,同时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导致出现低血糖症状。 另一方面,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降血糖素A)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MCPG)两种毒素,毒素会抑制能维持血糖稳定的糖异生作用,导致葡萄糖合成不足,进而诱发急性低血糖脑病。以上两个因素叠加,会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引发荔枝病。 家长一定要多留心 荔枝病多见于儿童 大人儿童都可能会得荔枝病,但儿童更常见,多见于4~11岁的儿童,尤其是营养不良的儿童。 原因有可能是——这类儿童肝脏中储存的糖原较少。若进食荔枝后不食用晚饭,在荔枝的两种毒素的作用下,葡萄糖合成受到抑制,进而引发荔枝病。 千万别大意 荔枝病可轻可重 按临床表现,荔枝病可分为轻重两型,轻症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迅速对症处理,大多数患者能在短时间内苏醒。 若昏迷超过5小时 未救治,大脑会因缺糖导致神经细胞坏死、脑水肿,同时全身出现能量代谢障碍、缺氧、酸中毒,进而引发心脏休克、肝肾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不算严重的情况: 未发生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可以先通过摄入糖果、蜂蜜水、葡萄糖水、或白糖水 来“纠正”低血糖。但需要注意的是,果葡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巧克力等效果不佳,不建议用于急救。 比较严重的情况: 若已出现抽搐、神志不清等严重症状,切勿擅自喂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 ,以防窒息。 吃荔枝谨记这4点 ①不要吃太多 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不要超过300克(10颗左右)。 小孩每天吃荔枝控制在150克(5颗左右),而且年龄越小,体型越瘦小或营养不良的小孩,越要少吃。 ②不要空腹吃 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建议在饭后半小时或在两餐之间的时间段吃,千万不要空腹+大量吃荔枝。 ③不熟不要吃 相关研究表明,未成熟荔枝中的次甘氨酸A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两种毒素含量更高。也就是说,没熟的荔枝,吃的越多越有可能“中招”。 不过要注意的是,荔枝的成熟与否并不能完全看外壳是否发绿来判断。毕竟像妃子笑这样的品种本身就算熟透了也有绿色,因此判断荔枝的生熟一定要根据品种特性来看。 ④这类人谨慎吃 对荔枝过敏或有糖尿病、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的人,尽量少吃或控制吃的量。 撰文:张悦影(暨南大学) 制作:江晓婷 专业审核:黄琼(营养食安所)、罗贇(营养食安所) 1750674263677责编:张燕萍广东疾控175067426367711[]{"email":"zhangyanping@huanqiu.com","name":"张燕萍"}
又到了一年一度炫荔枝的季节 正如古人所说 “六月荔枝丹,离枝满市香”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虽然荔枝甘甜可口 但炫荔枝的同时也要注意量哦~ 近期 “荔枝病”等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 据报道,近日,一女子过量食用10斤荔枝,次日睡醒后出现头晕不适、持续性鼻出血等症状,紧急就医后被诊断为“荔枝病”。 无独有偶,近日,一名6岁女童空腹食用十几颗荔枝后出现嗜睡、冒冷汗、低血糖等症状,被诊断为“荔枝病”。“荔枝病”到底是个啥病? 跟上火完全不是一回事 荔枝病又称“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说白了就是一种因空腹大量食用荔枝而引发的低血糖症。症状轻的人一般会出现头晕、乏力、出冷汗、面色苍白、心悸,部分人伴口渴、饥饿、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重者会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突发昏厥,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肝损伤乃至休克。 明明是高糖水果 为啥会引起低血糖症状? 一方面,荔枝本身含有大量葡萄糖和果糖,空腹或短时间内大量食用荔枝后,果糖不能及时转化为葡萄糖 ,同时会刺激胰腺分泌大量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导致出现低血糖症状。 另一方面,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降血糖素A)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MCPG)两种毒素,毒素会抑制能维持血糖稳定的糖异生作用,导致葡萄糖合成不足,进而诱发急性低血糖脑病。以上两个因素叠加,会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引发荔枝病。 家长一定要多留心 荔枝病多见于儿童 大人儿童都可能会得荔枝病,但儿童更常见,多见于4~11岁的儿童,尤其是营养不良的儿童。 原因有可能是——这类儿童肝脏中储存的糖原较少。若进食荔枝后不食用晚饭,在荔枝的两种毒素的作用下,葡萄糖合成受到抑制,进而引发荔枝病。 千万别大意 荔枝病可轻可重 按临床表现,荔枝病可分为轻重两型,轻症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迅速对症处理,大多数患者能在短时间内苏醒。 若昏迷超过5小时 未救治,大脑会因缺糖导致神经细胞坏死、脑水肿,同时全身出现能量代谢障碍、缺氧、酸中毒,进而引发心脏休克、肝肾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不算严重的情况: 未发生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可以先通过摄入糖果、蜂蜜水、葡萄糖水、或白糖水 来“纠正”低血糖。但需要注意的是,果葡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巧克力等效果不佳,不建议用于急救。 比较严重的情况: 若已出现抽搐、神志不清等严重症状,切勿擅自喂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 ,以防窒息。 吃荔枝谨记这4点 ①不要吃太多 成年人每天吃荔枝不要超过300克(10颗左右)。 小孩每天吃荔枝控制在150克(5颗左右),而且年龄越小,体型越瘦小或营养不良的小孩,越要少吃。 ②不要空腹吃 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建议在饭后半小时或在两餐之间的时间段吃,千万不要空腹+大量吃荔枝。 ③不熟不要吃 相关研究表明,未成熟荔枝中的次甘氨酸A和α-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两种毒素含量更高。也就是说,没熟的荔枝,吃的越多越有可能“中招”。 不过要注意的是,荔枝的成熟与否并不能完全看外壳是否发绿来判断。毕竟像妃子笑这样的品种本身就算熟透了也有绿色,因此判断荔枝的生熟一定要根据品种特性来看。 ④这类人谨慎吃 对荔枝过敏或有糖尿病、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的人,尽量少吃或控制吃的量。 撰文:张悦影(暨南大学) 制作:江晓婷 专业审核:黄琼(营养食安所)、罗贇(营养食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