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mHhK9E4hD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大学生坠入化粪池不幸身亡!这个“陷阱”就在你脚下/e3pmh19vt/e3prv5gfn重庆对外经贸学院近日发布通报称 5月19日下午 学院发生一起学生坠入化粪池事故 造成1人死亡 事件发生后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第一位引发网友关注当天15时51分,该同学在体育课后不慎坠入化粪池,同行同学施救未果后向老师报告,学校立即投入救援并报警求助。经消防、医疗等力量全力施救,该同学仍不幸身亡。 目前,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已成立工作专班,配合有关部门处置,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加强风险排查,确保校园安全。 这样的悲剧,近期不止一例。 2025年4月2日,甘肃庆阳一名22岁的女大学生在庙会兼职,因捡手机坠入“无主化粪池”溺亡。 化粪池属于有限空间,氧含量不足,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人员贸然进入容易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气体中毒 化粪池内沉积的污物易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人员贸然进入极易中毒,甚至死亡。 缺氧窒息 化粪池内空气不流通,且被比重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氧气含量低,人员贸然进入极易因缺氧窒息。 遇火爆燃 化粪池内存在沼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燃并产生气浪。除了气浪本身的冲击力外,被击碎的井盖及周边物品飞出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除了化粪池,还有很多有限空间就在我们身边,污水井、地窖、下水道、燃气井、腌渍池……为防止误入有限空间而发生伤亡事故,一旦看到以下标识请务必远离,严禁擅入。此外,当下恰逢汛期,雨天出行最好用长伞或长棍探路,一旦发现漩涡,务必远离绕行,避免意外坠井。 若自己坠入 周围有人时请立刻大声呼救;若周围没人,要用双脚蹬住井壁,双手扣住井壁缝隙,使身体不再下沉;同时尽快捂住口鼻,控制呼吸频率,以减少气体、污物吸入体内;如有机会,可腾出一只手,将随身物品抛到地面引起路人注意。 若坠入地点偏僻,勿盲目喊叫,不然口窄井深易缺氧,要仔细听地面上的动静,有人靠近时再大声呼救。保存体力,才能增加获救机会。遇他人坠入 注意!切勿盲目施救。 看到有人坠入化粪池或其他地下井,应第一时间拨打119和120救援电话。在无法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千万不能擅自跳下去救人。 专业救援也分为非进入式和进入式两种,即使是专业救援人员,也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合的救援方式施救。稿源:省应急管理宣教中心综合整理 1747873316336责编:秦璐敏安徽省应急管理厅174787331633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c9aa3e19a69fc18a4f49083f0dc517b.png{"email":"qinlumin@huanqiu.com","name":"秦璐敏"}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近日发布通报称 5月19日下午 学院发生一起学生坠入化粪池事故 造成1人死亡 事件发生后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第一位引发网友关注当天15时51分,该同学在体育课后不慎坠入化粪池,同行同学施救未果后向老师报告,学校立即投入救援并报警求助。经消防、医疗等力量全力施救,该同学仍不幸身亡。 目前,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已成立工作专班,配合有关部门处置,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加强风险排查,确保校园安全。 这样的悲剧,近期不止一例。 2025年4月2日,甘肃庆阳一名22岁的女大学生在庙会兼职,因捡手机坠入“无主化粪池”溺亡。 化粪池属于有限空间,氧含量不足,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人员贸然进入容易中毒、窒息甚至死亡。 气体中毒 化粪池内沉积的污物易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人员贸然进入极易中毒,甚至死亡。 缺氧窒息 化粪池内空气不流通,且被比重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氧气含量低,人员贸然进入极易因缺氧窒息。 遇火爆燃 化粪池内存在沼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燃并产生气浪。除了气浪本身的冲击力外,被击碎的井盖及周边物品飞出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伤害。 除了化粪池,还有很多有限空间就在我们身边,污水井、地窖、下水道、燃气井、腌渍池……为防止误入有限空间而发生伤亡事故,一旦看到以下标识请务必远离,严禁擅入。此外,当下恰逢汛期,雨天出行最好用长伞或长棍探路,一旦发现漩涡,务必远离绕行,避免意外坠井。 若自己坠入 周围有人时请立刻大声呼救;若周围没人,要用双脚蹬住井壁,双手扣住井壁缝隙,使身体不再下沉;同时尽快捂住口鼻,控制呼吸频率,以减少气体、污物吸入体内;如有机会,可腾出一只手,将随身物品抛到地面引起路人注意。 若坠入地点偏僻,勿盲目喊叫,不然口窄井深易缺氧,要仔细听地面上的动静,有人靠近时再大声呼救。保存体力,才能增加获救机会。遇他人坠入 注意!切勿盲目施救。 看到有人坠入化粪池或其他地下井,应第一时间拨打119和120救援电话。在无法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千万不能擅自跳下去救人。 专业救援也分为非进入式和进入式两种,即使是专业救援人员,也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适合的救援方式施救。稿源:省应急管理宣教中心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