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bllIdje3d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一觉醒来脸歪嘴斜?夏季小心这种病突袭!/e3pmh19vt/e3prv5gfn今天想和宝宝们 来聊个“有点谜”的疾病 “面瘫” 为啥说“有点谜”呢? 因为很多面瘫的患者 都觉得面瘫的发生来得突然 而且有点莫名其妙—— 比如 夏天洗完澡吹个空调面瘫了耳朵感觉有点痛,没多久面瘫了晚上睡觉好好的,一觉醒来面瘫了......所以 面瘫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该如何治疗呢? 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体育频道共同打造的大型融媒体健康节目《医道健康》,本期邀请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朱宗俊带我们全面了解面瘫的那些事儿!看看中医治疗面瘫有何妙招! 什么是面瘫? 中医认为面瘫是“风邪入侵”,中医的“风邪”可以理解为外界的致病因素,比如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当人体正气不足(免疫力弱),风寒或风热邪气入侵面部经络,气血不通,肌肉失去控制,就表现为面瘫。 面瘫的成因? 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的不同,面瘫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 。 周围性面瘫: 1.病毒偷袭: 比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面神经水肿,就像水管被堵住,信号传不出去,脸部肌肉就“罢工”了。 2.免疫力掉线: 熬夜、压力大、过度劳累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3.冷风刺激: 空调直吹、车窗漏风,导致面部血管痉挛,神经“缺血缺氧”。 中枢性面瘫: 比如由大脑病变(如中风、肿瘤等)导致,这种仅影响下半部面部肌肉(额纹和闭眼通常正常状态)。最常见的是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炎或脑外伤等等都有可能。 面瘫来袭,有何症状? 1.额纹消失: 无法抬眉、皱眉(与中枢性面瘫的关键区别)。 2.闭眼困难: 患侧眼睑无法闭合(闭眼时眼球上翻露出白色巩膜)可能伴随流泪减少或增多(泪腺分泌异常)。 3.口角歪斜: 嘴角下垂,无法做鼓腮、吹口哨等动作。微笑或咧嘴时歪向健侧。 4.味觉异常: 部分患者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面神经鼓索支受累)。 5.听觉敏感: 少数出现患侧耳对声音过敏(镫骨肌神经受累)。 6.其他伴随症状: 耳后疼痛(贝尔氏麻痹早期常见)。亨特综合征(带状疱疹引起)时,外耳道或耳廓出现疱疹。 若面瘫伴随以下症状,可能提示脑卒中或严重疾病,需立即就诊: 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肢体无力或麻木(尤其是一侧肢体)、言语不清、视力下降、眩晕、行走不稳等,只要觉得不适,面部明显歪斜,建议最好不要耽误,立即就医。 中医治疗面瘫有妙招! 1.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是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病因和体质分型用药。 2.针灸: 刺激经络,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用穴位:地仓(口角旁)颊车(下颌角前)合谷(手部,面口合谷收)。还有阳白(额部)四白(眼眶下)翳风(耳后)。当然不同的类型配穴针灸的位置也不同。 3.艾灸、拔罐: 艾灸适用于风寒型或体质虚寒者,灸翳风、足三里等穴温通经络。另外还可以配合拔罐,面瘫的患者拔罐有个特色,就是在患侧脸部轻柔闪罐,是为了避免留罐导致皮肤损伤。 4.中药外敷: 用活血化瘀药物(如马钱子粉调敷颊车、地仓穴),但需防皮肤过敏。 5.面部推拿: 点按穴位后,沿肌肉走向轻柔按摩(如从地仓推向耳前)。 康复训练莫忽视! 1.抬眉训练: 用力抬起患侧眉毛,保持5秒,重复10次。 2.闭眼训练: 轻轻闭合患侧眼睛,用手指辅助按压,防止眼球外翻。 3.鼓腮训练: 鼓起双颊,缓慢呼气,锻炼口轮匝肌。 防治面瘫复发调护至关重要 1.保暖细节: 夏天空调避免直吹脸,乘车关窗,睡觉远离风口。秋冬戴围巾,避免冷风“偷袭”耳后(面神经敏感区)。 2.免疫力加持: 每周3次快走或游泳,促进血液循环。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全麦面包)。 3.情绪管理: 焦虑、压力大时做深呼吸或冥想,避免“气滞血瘀”。 1746778561695责编:秦璐敏健康安徽174677856169511[]{"email":"qinlumin@huanqiu.com","name":"秦璐敏"}
今天想和宝宝们 来聊个“有点谜”的疾病 “面瘫” 为啥说“有点谜”呢? 因为很多面瘫的患者 都觉得面瘫的发生来得突然 而且有点莫名其妙—— 比如 夏天洗完澡吹个空调面瘫了耳朵感觉有点痛,没多久面瘫了晚上睡觉好好的,一觉醒来面瘫了......所以 面瘫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该如何治疗呢? 由安徽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与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体育频道共同打造的大型融媒体健康节目《医道健康》,本期邀请到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朱宗俊带我们全面了解面瘫的那些事儿!看看中医治疗面瘫有何妙招! 什么是面瘫? 中医认为面瘫是“风邪入侵”,中医的“风邪”可以理解为外界的致病因素,比如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当人体正气不足(免疫力弱),风寒或风热邪气入侵面部经络,气血不通,肌肉失去控制,就表现为面瘫。 面瘫的成因? 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的不同,面瘫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 。 周围性面瘫: 1.病毒偷袭: 比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后面神经水肿,就像水管被堵住,信号传不出去,脸部肌肉就“罢工”了。 2.免疫力掉线: 熬夜、压力大、过度劳累导致的免疫力下降。 3.冷风刺激: 空调直吹、车窗漏风,导致面部血管痉挛,神经“缺血缺氧”。 中枢性面瘫: 比如由大脑病变(如中风、肿瘤等)导致,这种仅影响下半部面部肌肉(额纹和闭眼通常正常状态)。最常见的是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脑炎或脑外伤等等都有可能。 面瘫来袭,有何症状? 1.额纹消失: 无法抬眉、皱眉(与中枢性面瘫的关键区别)。 2.闭眼困难: 患侧眼睑无法闭合(闭眼时眼球上翻露出白色巩膜)可能伴随流泪减少或增多(泪腺分泌异常)。 3.口角歪斜: 嘴角下垂,无法做鼓腮、吹口哨等动作。微笑或咧嘴时歪向健侧。 4.味觉异常: 部分患者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面神经鼓索支受累)。 5.听觉敏感: 少数出现患侧耳对声音过敏(镫骨肌神经受累)。 6.其他伴随症状: 耳后疼痛(贝尔氏麻痹早期常见)。亨特综合征(带状疱疹引起)时,外耳道或耳廓出现疱疹。 若面瘫伴随以下症状,可能提示脑卒中或严重疾病,需立即就诊: 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肢体无力或麻木(尤其是一侧肢体)、言语不清、视力下降、眩晕、行走不稳等,只要觉得不适,面部明显歪斜,建议最好不要耽误,立即就医。 中医治疗面瘫有妙招! 1.中药内服: 中药内服是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病因和体质分型用药。 2.针灸: 刺激经络,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用穴位:地仓(口角旁)颊车(下颌角前)合谷(手部,面口合谷收)。还有阳白(额部)四白(眼眶下)翳风(耳后)。当然不同的类型配穴针灸的位置也不同。 3.艾灸、拔罐: 艾灸适用于风寒型或体质虚寒者,灸翳风、足三里等穴温通经络。另外还可以配合拔罐,面瘫的患者拔罐有个特色,就是在患侧脸部轻柔闪罐,是为了避免留罐导致皮肤损伤。 4.中药外敷: 用活血化瘀药物(如马钱子粉调敷颊车、地仓穴),但需防皮肤过敏。 5.面部推拿: 点按穴位后,沿肌肉走向轻柔按摩(如从地仓推向耳前)。 康复训练莫忽视! 1.抬眉训练: 用力抬起患侧眉毛,保持5秒,重复10次。 2.闭眼训练: 轻轻闭合患侧眼睛,用手指辅助按压,防止眼球外翻。 3.鼓腮训练: 鼓起双颊,缓慢呼气,锻炼口轮匝肌。 防治面瘫复发调护至关重要 1.保暖细节: 夏天空调避免直吹脸,乘车关窗,睡觉远离风口。秋冬戴围巾,避免冷风“偷袭”耳后(面神经敏感区)。 2.免疫力加持: 每周3次快走或游泳,促进血液循环。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全麦面包)。 3.情绪管理: 焦虑、压力大时做深呼吸或冥想,避免“气滞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