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M9aejcdpgj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很遗憾,已经晚了”宁波6岁女孩被确诊!早有症状,家长却没重视!医生:不要有侥幸心理/e3pmh19vt/e3ps21dgq孤独症,俗称“自闭症” 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有些问题早在孩子一两岁、 甚至几个月大时就会表现出来 有不少家长面对孤独症的预警信号 却视而不见 往往会让孩子错过黄金干预期 被“贵人语迟”耽误到6岁 接连错过两个黄金干预期 “很遗憾,很多孩子被确诊时已经晚了。”近日,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医师程芳接诊了6岁的女孩丁丁(化名)。 这次丁丁来就诊,是学校老师强烈建议的,丁丁的父母形容:“必须去面对了。”早在丁丁1岁多时,家长就察觉了种种“不对劲”:喊她名字没反应,不会说话,不依恋父母。家中老人坚持这只是“贵人语迟”的表现。 读幼儿园后,丁丁的异样更为明显:不和小朋友玩;不听老师的指令;餐盘放在面前就用手抓着吃,不然就饿着……家长仍安慰自己“孩子只是内向”。 这次来就诊,丁丁被明确诊断为孤独症,语言、认知、社交等功能都全面落后于同龄人。更遗憾的是,丁丁已经错过了两个黄金干预期:3岁前孤独症干预、康复的第一黄金期,3-5岁第二个黄金期。 医生表示,临床上,类似的情况有很多。 程芳说,亲密照料者在婴儿几个月时就可以觉察出孤独症的早期征象。 比如,2-3个月时,关注点是微笑和目光对视。正常发育儿童被逗弄时就会微笑,母亲哺乳时会注视母亲,会观察他人面部,而孤独谱系障碍的儿童几乎没有或极少有微笑,不会以笑容应答,很少注视别人。 比如,4-6个月时,关注点是情感反应和名字应答。正常发育儿童6个月时叫名字有应答、会回头,有人和他说话时会咿呀回应,而孤独谱系障碍的儿童叫名字时无应答,好像没听到一样。 遗憾的是,大多数孩子直到2岁左右语言功能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才被家长察觉到异常。受“贵人语迟”等传统观念影响,往往要到3岁以后才得以确诊,再开始干预。 0 1 不纠结诊断,先及时改善症状 “确诊孤独症,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非常沉痛的事情。”该院儿少心理科张文武主任医师说,几乎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推翻这一诊断,证明孩子没有异样。 近日,4岁的小豆被父母带到该院,希望接受孤独症的相关康复训练。小豆的家长早在6个月时就发现女儿的异样,喊名字时没有反应,和家人没有目光对视…… 3岁时,在宁波确诊后,父母带着她到北京、上海等地求诊,希望能推翻诊断。一年多后,才接受现实,回宁波接受康复训练。父母后悔地说:“浪费了一年干预时间。” 张文武表示,完全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 他建议家长,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发现有异样,首先,不要有侥幸心理或者陷于内耗,而应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 。具体来说,如果孩子一岁时仍无牙牙学语、无法用肢体语言表示需求,两岁时无法发两个字的音等,应高度警惕孤独症的可能。 其次,不要纠结于一纸诊断,而是先着眼于症状。 比如,孩子和同龄孩子比,存在语言发育障碍,那就先及时干预,改善这一症状。在黄金期内干预,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孩子的发育环环相扣,如果前面一项落后了,后续的差距容易越来越大。 0 2 是心理问题吗? 生活中,很多人关心,孤独症是不是心理问题或是社交恐惧症。 对此,程芳予以否定。 她介绍,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症状包括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 孤独症治疗尚无特效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的科学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年龄越小,大脑的发育可塑性越强,及早发现并开始干预,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至关重要。 通常,孤独症儿童在6岁之前接受干预效果最佳,5岁以前是干预的黄金期,3岁以前更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儿童康复科2018年起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围绕社交、认知、语言、行为问题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儿童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目前,有270多名孩子在该院接受康复训练。通过训练和家庭的支持,许多孤独症儿童能够获得生活自理和自我照顾的能力。0 3 后天养育不当导致? 常有人认为,隔代抚养,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不善于表达情感等后天养育不当因素会导致孩子患孤独症。 张文武说,孩子确诊后,很多父母会陷入自责或互相指责,认为孩子生病是家庭养育过程中出了问题。事实并非如此。 程芳表示,现代医学认为,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常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相关性可以达到九成以上。 0 4 孤独症孩子是天才? 有传言,孤独症孩子往往在绘画、音乐等方面有天赋。 张文武说,这是认识误区和对疾病的美化。孤独症人群中有某方面天赋的比例相当于凤毛麟角。相反,患者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和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特定的行为障碍和智能障碍。 他表示,正确认识疾病,多给孤独症孩子及家庭关爱、理解,尽可能让孩子得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是关键。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颖部分综合 钱江晚报 1743844757398责编:张燕萍宁波晚报174384475739811[]{"email":"zhangyanping@huanqiu.com","name":"张燕萍"}
孤独症,俗称“自闭症” 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有些问题早在孩子一两岁、 甚至几个月大时就会表现出来 有不少家长面对孤独症的预警信号 却视而不见 往往会让孩子错过黄金干预期 被“贵人语迟”耽误到6岁 接连错过两个黄金干预期 “很遗憾,很多孩子被确诊时已经晚了。”近日,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医师程芳接诊了6岁的女孩丁丁(化名)。 这次丁丁来就诊,是学校老师强烈建议的,丁丁的父母形容:“必须去面对了。”早在丁丁1岁多时,家长就察觉了种种“不对劲”:喊她名字没反应,不会说话,不依恋父母。家中老人坚持这只是“贵人语迟”的表现。 读幼儿园后,丁丁的异样更为明显:不和小朋友玩;不听老师的指令;餐盘放在面前就用手抓着吃,不然就饿着……家长仍安慰自己“孩子只是内向”。 这次来就诊,丁丁被明确诊断为孤独症,语言、认知、社交等功能都全面落后于同龄人。更遗憾的是,丁丁已经错过了两个黄金干预期:3岁前孤独症干预、康复的第一黄金期,3-5岁第二个黄金期。 医生表示,临床上,类似的情况有很多。 程芳说,亲密照料者在婴儿几个月时就可以觉察出孤独症的早期征象。 比如,2-3个月时,关注点是微笑和目光对视。正常发育儿童被逗弄时就会微笑,母亲哺乳时会注视母亲,会观察他人面部,而孤独谱系障碍的儿童几乎没有或极少有微笑,不会以笑容应答,很少注视别人。 比如,4-6个月时,关注点是情感反应和名字应答。正常发育儿童6个月时叫名字有应答、会回头,有人和他说话时会咿呀回应,而孤独谱系障碍的儿童叫名字时无应答,好像没听到一样。 遗憾的是,大多数孩子直到2岁左右语言功能明显落后于同龄人才被家长察觉到异常。受“贵人语迟”等传统观念影响,往往要到3岁以后才得以确诊,再开始干预。 0 1 不纠结诊断,先及时改善症状 “确诊孤独症,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非常沉痛的事情。”该院儿少心理科张文武主任医师说,几乎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推翻这一诊断,证明孩子没有异样。 近日,4岁的小豆被父母带到该院,希望接受孤独症的相关康复训练。小豆的家长早在6个月时就发现女儿的异样,喊名字时没有反应,和家人没有目光对视…… 3岁时,在宁波确诊后,父母带着她到北京、上海等地求诊,希望能推翻诊断。一年多后,才接受现实,回宁波接受康复训练。父母后悔地说:“浪费了一年干预时间。” 张文武表示,完全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 他建议家长,在孩子发育过程中发现有异样,首先,不要有侥幸心理或者陷于内耗,而应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 。具体来说,如果孩子一岁时仍无牙牙学语、无法用肢体语言表示需求,两岁时无法发两个字的音等,应高度警惕孤独症的可能。 其次,不要纠结于一纸诊断,而是先着眼于症状。 比如,孩子和同龄孩子比,存在语言发育障碍,那就先及时干预,改善这一症状。在黄金期内干预,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孩子的发育环环相扣,如果前面一项落后了,后续的差距容易越来越大。 0 2 是心理问题吗? 生活中,很多人关心,孤独症是不是心理问题或是社交恐惧症。 对此,程芳予以否定。 她介绍,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核心症状包括社交沟通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的行为。 孤独症治疗尚无特效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的科学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年龄越小,大脑的发育可塑性越强,及早发现并开始干预,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至关重要。 通常,孤独症儿童在6岁之前接受干预效果最佳,5岁以前是干预的黄金期,3岁以前更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的儿童康复科2018年起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围绕社交、认知、语言、行为问题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儿童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日常生活能力。目前,有270多名孩子在该院接受康复训练。通过训练和家庭的支持,许多孤独症儿童能够获得生活自理和自我照顾的能力。0 3 后天养育不当导致? 常有人认为,隔代抚养,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不善于表达情感等后天养育不当因素会导致孩子患孤独症。 张文武说,孩子确诊后,很多父母会陷入自责或互相指责,认为孩子生病是家庭养育过程中出了问题。事实并非如此。 程芳表示,现代医学认为,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常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相关性可以达到九成以上。 0 4 孤独症孩子是天才? 有传言,孤独症孩子往往在绘画、音乐等方面有天赋。 张文武说,这是认识误区和对疾病的美化。孤独症人群中有某方面天赋的比例相当于凤毛麟角。相反,患者常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社交技能和言语沟通技能受损,同时伴有特定的行为障碍和智能障碍。 他表示,正确认识疾病,多给孤独症孩子及家庭关爱、理解,尽可能让孩子得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才是关键。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王颖部分综合 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