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5WXt0w6rO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神十六85后航天员朱杨柱:博士论文中自谦“无材补天”,终于追风上太空/e3pmh19vt/e3prv5gfn<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极目新闻记者 张奇</p><p>“我们沛县居然有航天员吗?这么厉害!”</p><p>航天员朱杨柱的家乡江苏沛县位于微山湖畔,在朱杨柱将作为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入太空的消息发布前,一百万沛县人并不知道家乡出了一位航天英雄。5月29日上午,消息一经公布,这个名字在这座苏鲁两省交界处的小城迅速传遍开来。人们讨论着这位“85后”航天员,畅想他们在太空中的生活,也释放着对家乡的自豪感。</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神十六航天组"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c59ea8cae77597247df80c6a7e0b81a7.png?imageView2/2/w/1260" /></i></p><p>一年前,神舟十四号三位75后航天员被称为“史上最年轻乘组”,三人全部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一年后,年轻的朱杨柱作为我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之一,将成为我国航天员队伍的新成员,踏上建设航天强国、接续飞天梦想的新征程。</p><p>2015年9月博士毕业前,朱杨柱在国防科技大学度过了本科、硕士、博士十年大学光阴,随后在原解放军理工大学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后,也是解放军63926部队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实验空气动力学航天气动光学。</p><p>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易仕和,是朱杨柱读硕士和博士期间的导师。多年前,易仕和将研究方向聚焦在高速飞行器基础创新研究领域,为了尽快获得高速飞行器实验数据,易仕和带领团队长时间铆在实验室里。为了进一步支持他的研究工作,学院专门建设了航天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在国防科技大学,易仕和所在的团队的研究工作被形容为“一群‘追风者’的拓荒之旅”。而今,作为他的学生,朱杨柱“追风”不止,奔赴太空。</p><p><i class="pic-con"><img data-alt="朱杨柱" src="//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546bce0d801c9b7d0fff73be27fded1a.png?imageView2/2/w/1260" /></i></p><p>“易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对待科研工作一丝不苟。每次跟易老师讨论,易老师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使我受益匪浅。易老师如同一位慈祥的严父,对学生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在工作上却又严厉有加,若没有易老师对我的不断督促我不可能获得今天的些许成绩。”在朱杨柱的两次毕业论文里,易仕和教授都是他首要且着墨最多的致谢对象。</p><p>在朱杨柱博士毕业论文的致谢词中,除了他对父母家人的感恩,还充满了他对导师、指导教师、师兄弟们、实验室同窗、分队领导,甚至是在国外学习时的伙伴们的感谢与祝福。对这些给予过他帮助者,他不吝赞美,一一具名祝福,但对自己,他却用了十分谦虚的表达:“忆十年前初到科大,懵懂无知却意气风发,叹如今无材补天却空得博士虚名。”</p></section></article>1685326531664责编:秦璐敏<a href="http://www.ctdsb.net/c1476_202305/1770782.html" >极目新闻</a>168532653166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b6f1027fe00624b90909f2913bd4456.png{"email":"qinlumin@huanqiu.com","name":"秦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