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0Fd7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琼中累计投入4.2亿元 打造112个特色“富美乡村”/e3pmh19vt/e3prv5gfn琼中累计投入4.2亿元,打造112个特色“富美乡村”村美民富笑颜开海南日报记者 郭畅 通讯员 秦海灵 朱德权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被列入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这是琼中继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后,又增添的一张国家级“绿色名片”。在这张含金量十足的“绿色名片”背后,琼中付出了诸多努力。2013年,琼中出台了建设“富美乡村”五年行动纲要和年度实施方案,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工作方法,把扶贫专项、农村危房改造等涉农资金整合,集中用于创建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景观景点、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脱贫攻坚与“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将所有村庄建成集“富、美、趣、和”于一体,可游可憩、宜商宜居的富美新农村。走进琼中湾岭镇大边村,一排排农家小洋楼在青山映衬下格外醒目,“富美乡村”建设让这个民族村庄焕然一新。据了解,在“富美乡村”建设中,琼中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通过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实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盘活农村静态资产,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不足、金融服务不到位等难题。经过4年,“富美乡村”批次打造,散落在琼中起伏山峦中的延绵村庄,撩开了面纱,不仅调动了农民改造升级家园的积极性,还在视觉和需求体验上给了游客全新感受。整合资金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依靠群众,琼中鼓励多方力量参与,整合资金,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会和谐”的“富美乡村”建设。琼中按照“科学整合、统筹使用、用途一致、整体联动、重点推进”的思路,积极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科学管理、高效使用新机制,发挥涉农资金规模效应,强力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次,根据“一心一园一带八区”的总体发展布局和创建村发展规划,琼中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通过由主要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在安排项目时,征求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和乡镇的意见,避免重复交叉或相互脱节。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特色产业富民、黎苗文化传承、社会管理创新、乡村农家美景”四大工程稳步推进,琼中已累计投入4.2亿元,打造112个各有特色的“富美乡村”。昔日,提起海南中部山区的小山村,“偏僻”“落后”“闭塞”是其代名词。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一亩三分地勉强度日。“富美乡村”吹暖风,农旅结合模式见成效。2012年,琼中县委、县政府把长征新寨村委会什云村列为“富美乡村”试点村,引入本地企业营城红云湖农家乐进驻什云村投资,借力民间资本,积极盘活农村土地,建成云湖富美乡村度假区,探索出一条“农旅结合、以旅促农”的“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此后,随着共建村、朝参村、金妙朗村等一批试点“富美乡村”的相继建成,以百花岭风景名胜区、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鹦哥岭森林旅游区等八大景区为主体的9条“奔格内”(源于黎语,“来这里”的意思,现已成为琼中乡村休闲旅游的代名词)旅游线路也日臻完善。如今,游客来到琼中游玩,不仅可以感受热带雨林风光,还可骑行郊野,漫步乡村,感受黎苗风情。“在竹朗村体验桑田风光,在便文村露营,在湾岭镇采摘绿橙,在堑对村看‘春夏的草原,秋冬的海’。”琼中旅游委主任邓开扬介绍。如今,红毛镇什寒村,什运乡番道村、便文村,湾岭镇金妙郎村和长征镇云湖农家乐相继被列为海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逐渐走向成熟。“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村一美景,人在画中游。”春节期间,游客王先生带家人游玩琼中后意犹未尽,他说下次放假还会来琼中,把“奔格内”乡村游览个遍。2016年,琼中全县接待旅游人数超过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6亿元,较2011年分别同比增长202.11%、732.8%,直接吸纳农户就业3000多人,带动农户10000多人间接就业,通过旅游扶贫消除贫困人口4000余人。打造品牌打绿色牌,走绿色路,突出“奔格内”绿富美品牌。琼中境内有黎母山、吊罗山、鹦哥岭、百花岭、飞水岭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素有“海南绿肺”“森林王国”“绿色宝库”等美誉,全境森林覆盖率达83.74%。为了打造“绿”,琼中在“富美乡村”建设中,坚持“不挖山、不砍树、不拆房、不填湖、不占田”原则,立足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以促农增收为核心,转方式、调结构,结合村居改造、环境综合整治和整村推进项目,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了打造“富”,琼中依托特色资源,实施“产业富民工程”,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升绿色农业,做优绿色工业,深化产业融合,打造琼中绿色产业链条。依托独特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实现农村产业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琼中农民打造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为了打造“美”,近年来,琼中实施“特色居家乡村工程”,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整合资源、分批分类重点打造;推广黎母山垃圾处理模式,完善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启动乡村“绿化、美化、靓化、净化、硬化、配套化”功能性改造,建立健全长期管护机制,为琼中农民打造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白富美”是用在美女身上的网络词汇,“绿富美”则可以表现琼中的乡村。“美”是“富”的根基,“富”是“美”的可持续,如今“富美乡村”已在琼中遍地开花。1487596961000责编:千帆海南日报1487596961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琼中累计投入4.2亿元,打造112个特色“富美乡村”村美民富笑颜开海南日报记者 郭畅 通讯员 秦海灵 朱德权近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被列入第三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这是琼中继入选“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后,又增添的一张国家级“绿色名片”。在这张含金量十足的“绿色名片”背后,琼中付出了诸多努力。2013年,琼中出台了建设“富美乡村”五年行动纲要和年度实施方案,按照“抓点、连线、成片”的工作方法,把扶贫专项、农村危房改造等涉农资金整合,集中用于创建农村环境卫生、村容村貌、景观景点、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脱贫攻坚与“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将所有村庄建成集“富、美、趣、和”于一体,可游可憩、宜商宜居的富美新农村。走进琼中湾岭镇大边村,一排排农家小洋楼在青山映衬下格外醒目,“富美乡村”建设让这个民族村庄焕然一新。据了解,在“富美乡村”建设中,琼中主动适应农村实际、农业特点、农民需求,通过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实施农房抵押贷款,改革盘活农村静态资产,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供给不足、金融服务不到位等难题。经过4年,“富美乡村”批次打造,散落在琼中起伏山峦中的延绵村庄,撩开了面纱,不仅调动了农民改造升级家园的积极性,还在视觉和需求体验上给了游客全新感受。整合资金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金融支持、依靠群众,琼中鼓励多方力量参与,整合资金,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社会和谐”的“富美乡村”建设。琼中按照“科学整合、统筹使用、用途一致、整体联动、重点推进”的思路,积极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科学管理、高效使用新机制,发挥涉农资金规模效应,强力推进“富美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其次,根据“一心一园一带八区”的总体发展布局和创建村发展规划,琼中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通过由主要领导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共享等多种形式,将性质相同、用途相近、使用分散的涉农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在安排项目时,征求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和乡镇的意见,避免重复交叉或相互脱节。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特色产业富民、黎苗文化传承、社会管理创新、乡村农家美景”四大工程稳步推进,琼中已累计投入4.2亿元,打造112个各有特色的“富美乡村”。昔日,提起海南中部山区的小山村,“偏僻”“落后”“闭塞”是其代名词。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一亩三分地勉强度日。“富美乡村”吹暖风,农旅结合模式见成效。2012年,琼中县委、县政府把长征新寨村委会什云村列为“富美乡村”试点村,引入本地企业营城红云湖农家乐进驻什云村投资,借力民间资本,积极盘活农村土地,建成云湖富美乡村度假区,探索出一条“农旅结合、以旅促农”的“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此后,随着共建村、朝参村、金妙朗村等一批试点“富美乡村”的相继建成,以百花岭风景名胜区、黎母山国家森林公园、鹦哥岭森林旅游区等八大景区为主体的9条“奔格内”(源于黎语,“来这里”的意思,现已成为琼中乡村休闲旅游的代名词)旅游线路也日臻完善。如今,游客来到琼中游玩,不仅可以感受热带雨林风光,还可骑行郊野,漫步乡村,感受黎苗风情。“在竹朗村体验桑田风光,在便文村露营,在湾岭镇采摘绿橙,在堑对村看‘春夏的草原,秋冬的海’。”琼中旅游委主任邓开扬介绍。如今,红毛镇什寒村,什运乡番道村、便文村,湾岭镇金妙郎村和长征镇云湖农家乐相继被列为海南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逐渐走向成熟。“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村一美景,人在画中游。”春节期间,游客王先生带家人游玩琼中后意犹未尽,他说下次放假还会来琼中,把“奔格内”乡村游览个遍。2016年,琼中全县接待旅游人数超过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6亿元,较2011年分别同比增长202.11%、732.8%,直接吸纳农户就业3000多人,带动农户10000多人间接就业,通过旅游扶贫消除贫困人口4000余人。打造品牌打绿色牌,走绿色路,突出“奔格内”绿富美品牌。琼中境内有黎母山、吊罗山、鹦哥岭、百花岭、飞水岭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素有“海南绿肺”“森林王国”“绿色宝库”等美誉,全境森林覆盖率达83.74%。为了打造“绿”,琼中在“富美乡村”建设中,坚持“不挖山、不砍树、不拆房、不填湖、不占田”原则,立足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以促农增收为核心,转方式、调结构,结合村居改造、环境综合整治和整村推进项目,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了打造“富”,琼中依托特色资源,实施“产业富民工程”,重点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升绿色农业,做优绿色工业,深化产业融合,打造琼中绿色产业链条。依托独特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实现农村产业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转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琼中农民打造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为了打造“美”,近年来,琼中实施“特色居家乡村工程”,通过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整合资源、分批分类重点打造;推广黎母山垃圾处理模式,完善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启动乡村“绿化、美化、靓化、净化、硬化、配套化”功能性改造,建立健全长期管护机制,为琼中农民打造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白富美”是用在美女身上的网络词汇,“绿富美”则可以表现琼中的乡村。“美”是“富”的根基,“富”是“美”的可持续,如今“富美乡村”已在琼中遍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