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0lJk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以党建引领校建谋发展 三亚学院创新办学成亮点/e3pmh19vt/e3prv5gfn三亚学院以党建引领校建谋发展,多措并举助思政工作贯穿教学之中党旗指引方向 精神育心树人海南日报记者 林诗婷每周三,这一寻常日子对于三亚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来说,却具有特殊意味。这一天,是该校规定的公休课时间,该校鸣鹰支教队、“蓝丝带”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等学生社团组织的实践活动纷纷展开,为三亚各地送去温暖正能量。100%的新生志愿者注册率、15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3.5万人次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去年以来,三亚学院在开展校园志愿服务活动方面成绩斐然,而这也仅是该校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建校11年来,围绕党中央、省委省政府所强调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部署,三亚学院坚持“以党建促校建谋发展,办一所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大学”为方针,多措并举助推党建工作在校园中激发新生活力,成为我省民办高校教育发展中的亮点。思想引领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气脉2005年三亚学院创办初期的艰苦岁月,至今仍令该校党委书记、校长陆丹记忆犹新。“十几个人租住在居民区中,6个人一间房,白天房间是办公室,晚上把铺盖一铺,就是教职工宿舍。”陆丹介绍,每天下午4点创办团队聚集开会,就党章、党史等内容进行学习研讨,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办学的第一驱动,以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精神引领思想,促使办学工作的开展干劲十足。学校逐步由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发展壮大,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也流淌在校园文化的血脉中。 作为三亚市第一所高等院校,三亚学院用十余年的拼搏实践,贯彻“党建引领校建谋发展”,以精神引领当地健康风尚,从最初教职工数十人、学生千余人规模,发展至教职工千余人、在校本科学生两万余名,党组织建设亦在该校党委推动下,发展成为覆盖全校的19个教工党支部、13个学生党支部,基层基础夯实落地,为我省民办高等学校带来坚定的阵地动力及蓬勃生机。“学校专门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配齐配强二级单位共108名党的基层组织成员,并实行政策扶持、经费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基层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该校组织部部长戴盛才说。顶层设计规范教材促党建教育施行如何改变现今“90后”“00后”年轻一代对马克思主义系列课程“枯燥单调”的刻板印象,推进思想教育工作全面落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重要途径,亦是三亚学院在教学创新改革中思考的突破口。“在马克思主义课程改革中,我们与时俱进,将现代化发展与学理知识融合,汇编出版了两本辅助教材,将思政教育知识点以生动方式呈现。”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志强说。教材内容可读性强,上课“抬头率”自然提升。此外,该校一项传统的“讲党课”活动也在创新改革中,逐步发展成品牌。“党课面向每年新增的入党积极分子,不预设课程内容,通过课前从学生中收集汇总相关党建问题,在课堂上逐一解答,内容涉及到学习、情感、工作等方方面面。”学生天马行空的各式问题,在授课教师陆丹的解读下,豁然开朗,学习兴趣倍增。日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创新学术话语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除了创新教材内容、授课方式外,三亚学院还通过建立“思想访谈室”、打造“六师”型思想导师,实现多维度创新培养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服务社会社团活动助学生全面发展去年12月,在团中央组织的2016年“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中,经过与全国近4000支参赛队伍角逐,三亚学院收揽优秀单位、优秀团队、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学生通讯员四项殊荣,成为我省唯一一所在“三下乡”各项评比中均受到团中央通报表彰的高校。此次获奖的团队,是该校学生成立的“启梦真”志愿服务队,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进行精准扶贫社会调研,并将调研数据形成报告,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扶贫办、团委、妇联进行座谈,为当地精准扶贫建言献策,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出党的思想引领。截至目前,该校已成立95个校级社团,学生参与率达75%,其中不乏鸣鹰支教队、“蓝丝带”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等已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团队。“育人更重要是育心,不单要以课程育人,更要以文化育人、思想育人,围绕学生思想工作打造服务平台。”陆丹表示,为有效推动党建思政工作,学校还制定了“责任清单”“负面清单”,通过规范标准、问责机制,致力校风、学风建设,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报三亚2月8日电)1486608126000责编:千帆海南日报1486608126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三亚学院以党建引领校建谋发展,多措并举助思政工作贯穿教学之中党旗指引方向 精神育心树人海南日报记者 林诗婷每周三,这一寻常日子对于三亚学院的学生志愿者来说,却具有特殊意味。这一天,是该校规定的公休课时间,该校鸣鹰支教队、“蓝丝带”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等学生社团组织的实践活动纷纷展开,为三亚各地送去温暖正能量。100%的新生志愿者注册率、15万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3.5万人次学生志愿者的参与……去年以来,三亚学院在开展校园志愿服务活动方面成绩斐然,而这也仅是该校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建校11年来,围绕党中央、省委省政府所强调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部署,三亚学院坚持“以党建促校建谋发展,办一所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大学”为方针,多措并举助推党建工作在校园中激发新生活力,成为我省民办高校教育发展中的亮点。思想引领流淌在血液中的精神气脉2005年三亚学院创办初期的艰苦岁月,至今仍令该校党委书记、校长陆丹记忆犹新。“十几个人租住在居民区中,6个人一间房,白天房间是办公室,晚上把铺盖一铺,就是教职工宿舍。”陆丹介绍,每天下午4点创办团队聚集开会,就党章、党史等内容进行学习研讨,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办学的第一驱动,以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的精神引领思想,促使办学工作的开展干劲十足。学校逐步由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发展壮大,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也流淌在校园文化的血脉中。 作为三亚市第一所高等院校,三亚学院用十余年的拼搏实践,贯彻“党建引领校建谋发展”,以精神引领当地健康风尚,从最初教职工数十人、学生千余人规模,发展至教职工千余人、在校本科学生两万余名,党组织建设亦在该校党委推动下,发展成为覆盖全校的19个教工党支部、13个学生党支部,基层基础夯实落地,为我省民办高等学校带来坚定的阵地动力及蓬勃生机。“学校专门成立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配齐配强二级单位共108名党的基层组织成员,并实行政策扶持、经费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基层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该校组织部部长戴盛才说。顶层设计规范教材促党建教育施行如何改变现今“90后”“00后”年轻一代对马克思主义系列课程“枯燥单调”的刻板印象,推进思想教育工作全面落实,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重要途径,亦是三亚学院在教学创新改革中思考的突破口。“在马克思主义课程改革中,我们与时俱进,将现代化发展与学理知识融合,汇编出版了两本辅助教材,将思政教育知识点以生动方式呈现。”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志强说。教材内容可读性强,上课“抬头率”自然提升。此外,该校一项传统的“讲党课”活动也在创新改革中,逐步发展成品牌。“党课面向每年新增的入党积极分子,不预设课程内容,通过课前从学生中收集汇总相关党建问题,在课堂上逐一解答,内容涉及到学习、情感、工作等方方面面。”学生天马行空的各式问题,在授课教师陆丹的解读下,豁然开朗,学习兴趣倍增。日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创新学术话语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除了创新教材内容、授课方式外,三亚学院还通过建立“思想访谈室”、打造“六师”型思想导师,实现多维度创新培养机制、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服务社会社团活动助学生全面发展去年12月,在团中央组织的2016年“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中,经过与全国近4000支参赛队伍角逐,三亚学院收揽优秀单位、优秀团队、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学生通讯员四项殊荣,成为我省唯一一所在“三下乡”各项评比中均受到团中央通报表彰的高校。此次获奖的团队,是该校学生成立的“启梦真”志愿服务队,其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进行精准扶贫社会调研,并将调研数据形成报告,与白沙黎族自治县扶贫办、团委、妇联进行座谈,为当地精准扶贫建言献策,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充分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出党的思想引领。截至目前,该校已成立95个校级社团,学生参与率达75%,其中不乏鸣鹰支教队、“蓝丝带”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等已具有显著社会效益的团队。“育人更重要是育心,不单要以课程育人,更要以文化育人、思想育人,围绕学生思想工作打造服务平台。”陆丹表示,为有效推动党建思政工作,学校还制定了“责任清单”“负面清单”,通过规范标准、问责机制,致力校风、学风建设,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报三亚2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