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QhzL作者:武汉晚报society.huanqiu.comarticle屠呦呦获诺奖: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e3pmh19vt/e3prv5gfn她夺得中国首个诺贝尔科学奖据新华社电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昨天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念yu),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当地时间11点30分(北京时间17点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对记者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她自述那些获诺贝尔奖的华人们杨振宁 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中国安徽合肥,1944年在北平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合作。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 诺贝尔物理学奖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46年,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钱永健 诺贝尔化学奖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8年,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崔琦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求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朱棣文 诺贝尔物理学奖祖籍中国江苏太仓,1948年生于美国。1978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理事。1997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他发现的“J粒子”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并因此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表扬“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市。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0次失败之后的成功成功,是在历经了190次的失败之后,才姗姗来迟的。屠呦呦之前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很少。最近,她一篇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药的馈赠》论文,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月刊《自然》上发表,目前尚无译文。宁波一位赴美留学的生物化学博士热心地帮记者翻译了全文。记者得以看到屠呦呦在献身科研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参与研究中国草药。从1959年到1962年,参加了为有西医背景的医生准备的中医培训班,这引导我走向中药那些美丽的宝藏。”1967年,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启动。“我们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疟疾检测,但进展并不顺利。”“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完全的成功,那么,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我和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用中草药治疗疟疾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我们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很难描述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表述的。”据法制晚报她是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源于《诗经》。据考证,诗句中的“蒿”即为青蒿。为她命名的父亲,未曾想到女儿会与小草结下不解之缘。屠呦呦生于1930年12月30日,是我国著名的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她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该奖项的颁奖词写道:“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据世卫组织2009年的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那么2.5亿疟疾感染者中将有更多的人无法幸存下来。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味可能抗疟的中药,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前些年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据人民日报多次落选院士成“三无科学家”1444071347000责编:千帆综合1444071347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她夺得中国首个诺贝尔科学奖据新华社电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昨天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念yu),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按惯例,揭晓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发布会在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厅”举行。当地时间11点30分(北京时间17点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秘书乌尔班·伦达尔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和获奖原因。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对记者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这表明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也能给科学家们带来新的启发。”她表示,经过现代技术的提纯和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中草药在疾病治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了不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坎贝尔和大村智发明了阿维菌素,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今年的获奖者们均研究出了治疗“一些最具伤害性的寄生虫病的革命性疗法”,这两项获奖成果为每年数百万感染相关疾病的人们提供了“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无法估量。她自述那些获诺贝尔奖的华人们杨振宁 诺贝尔物理学奖生于中国安徽合肥,1944年在北平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开始同李政道进行了一段长达十多年的科研合作。他与李政道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与他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 诺贝尔物理学奖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46年,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钱永健 诺贝尔化学奖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2008年,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崔琦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9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1951年只身远赴香港求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朱棣文 诺贝尔物理学奖祖籍中国江苏太仓,1948年生于美国。1978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理事。1997年在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6年生于美国,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他发现的“J粒子”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并因此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 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为光纤通讯、电机工程专家,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2009年,与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表扬“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1955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市。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2年,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0次失败之后的成功成功,是在历经了190次的失败之后,才姗姗来迟的。屠呦呦之前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很少。最近,她一篇题为《青蒿素的发现——中药的馈赠》论文,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月刊《自然》上发表,目前尚无译文。宁波一位赴美留学的生物化学博士热心地帮记者翻译了全文。记者得以看到屠呦呦在献身科研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参与研究中国草药。从1959年到1962年,参加了为有西医背景的医生准备的中医培训班,这引导我走向中药那些美丽的宝藏。”1967年,全民抗发疟疾523项目启动。“我们调查了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选择了其中640种可能治疗疟疾的药方。最后,从200种草药中,得到380种提取物用于在小白鼠身上的抗疟疾检测,但进展并不顺利。”“西晋葛洪的处方给了我灵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点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这个解决问题的转折点,是在经历了第190次失败之后才出现的。”“青蒿素治疗疟疾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完全的成功,那么,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我和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用中草药治疗疟疾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我们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很难描述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在经过了那么多次的失败之后,当时自己都怀疑路子是不是走对了,当发现青蒿素正是疟疾克星的时候,那种激动的心情是难以表述的。”据法制晚报她是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的名字源于《诗经》。据考证,诗句中的“蒿”即为青蒿。为她命名的父亲,未曾想到女儿会与小草结下不解之缘。屠呦呦生于1930年12月30日,是我国著名的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她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级大奖。该奖项的颁奖词写道:“屠呦呦的这一发现,缓解了亿万人的疼痛和苦恼,在100多个国家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据世卫组织2009年的统计数据,世界上约有2.5亿人感染疟疾,将近100万人因感染疟原虫而死亡,如果没有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那么2.5亿疟疾感染者中将有更多的人无法幸存下来。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味可能抗疟的中药,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终于成功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前些年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据人民日报多次落选院士成“三无科学家”